一种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理决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9177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8986.5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理决策系统,包括工艺信息管理模块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基础数据,配置该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流程参数;负荷管理模块根据负荷分析算法、负荷参数数据库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流程参数,获得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工艺运行参数边界;生化池工艺管理模块根据模型参数数据库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的流程参数,建立生化池工艺模型;决策方案可视模块根据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处理能力、各构筑物的工艺运行参数边界和生化池工艺模型,生成该污水处理厂的工艺管理决策。其有益效果是形成全流程的综合工艺优化方案的同时,降低了所需的数据量和数据质量。

    一种由MBR系统原位改造为AGS系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242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35767.X

    申请日:2024-06-26

    Inventor: 吴远远 宋文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MBR系统原位改造为AGS系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依据MBR系统中原有生化池的可用面积和水处理量,设定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的HRT,重新分配MBR系统中原有生化池池容;S2、根据池容所需拆除原有生化池隔墙、导流墙及其内部设备,封堵原有进出水口和回流管道孔洞,增加新的隔墙以形成预设数量的好氧颗粒污泥池;S3:根据好氧颗粒污泥池的处理规模和变化系数,将MBR系统中原有MBR膜池改造为彼此连通的高效沉淀池和滤布滤池;S4:安装在线仪表和工艺设备,并重新编制污水处理厂控制系统,实现工艺控制。其有益效果是,原有构筑物基础上进行较少的改造即实现系统的顺利转型,极大节约了改造成本。

    污水处理厂自控策略的评价优选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3956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198945.2

    申请日:2024-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自控策略的评价优选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方法包括:基于对污水处理厂的特征描述构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模型;根据获取的污水处理厂的实时运行条件配置至少一个污水处理厂运行的自控策略;将至少一个自控策略输入到污水处理工艺模型中进行仿真模拟,并结合预先设置的融合性评价模块以相同的测试条件对每一自控策略进行的多维度融合评价,输出污水处理厂的优选自控策略。本发明可以在污水处理厂自控策略的设计和运行阶段,预测不同自控策略表现,同时融合性评价不同自控策略的运行效能,进而有效区分自控策略的优劣,帮助污水处理厂管理者和设计人员决策比选,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合理设计与高效运行。

    基于多源异构诊断知识库的污水处理厂诊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26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1730.1

    申请日:2024-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异构诊断知识库的污水处理厂诊断方法及系统,包括:S100、获取污水处理厂的历史运行数据,基于所述历史运行数据建立基于多源异构诊断知识库的智能诊断系统;S200、获取待诊断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态数据,将所述待诊断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态数据输入所述智能诊断系统,当存在故障时,通过基于生物建模的运行诊断、基于运行规则的运行诊断、基于历史案例的运行诊断、基于知识图谱的运行诊断,获取多种故障解决方案,将所述多种故障解决方案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得到最终诊断结果;本发明能够提高诊断的精度和效率,又能实现智能化诊断。

    一种规模化提取剩余污泥中胞外聚合物的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027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53465.1

    申请日:2024-0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模化提取剩余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工艺及装置。工艺包括收集剩余污泥到污泥缓冲池;污泥经叠螺离心机浓缩;进行换热升温;升温后的污泥传输到碱性加热池,反应分离胞外聚合物;反应后碱性污泥在换热器与常温污泥换热;换热后碱性污泥在卧式离心机固液分离,收集胞外聚合物溶液;胞外聚合物溶液于酸化池酸化;酸化溶液于碟片离心机分离胶体状胞外聚合物,胶体状胞外聚合物储存于储存池。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具有胞外聚合物提取量大,节省人工操作等优点。工艺获得的胞外聚合物可用于污染物治理,土壤改良,造纸纺织等领域,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

    一种强化内-外碳源反硝化高效耦合脱氮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33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31726.6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内‑外碳源反硝化高效耦合脱氮的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通过对现有五段巴顿甫工艺进行改进得到内‑外碳源高效耦合脱氮反应器,并专门设置一个侧流内源反硝化及功能菌驯化富集装置,使其与内‑外碳源高效耦合脱氮反应器协同配合,可有效解决AOA工艺中部分碳源在好氧池被浪费、以纯内源反硝化为主的脱氮效率偏低、内源反硝化效果不稳定等问题,使得传统外源反硝化与内源反硝化两种脱氮方式高效耦合,在获得高品质出水、相对减少商业碳源投加量的同时,使脱氮效率及出水稳定性相较于纯内源反硝化形式得以大幅提高。

    一种地下供水管道定位安装设备
    8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47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68065.8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供水管道定位安装设备,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通过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与管道夹持组件相连,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管道夹持组件相对于所述支架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管道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块相对形成管道夹持空间的夹板,每块所述夹板通过第一动力件与所述第二移动装置相连,所述第一动力件能使相对的两块所述夹板彼此远离或靠近以选择性夹持所述地下供水管道。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移动装置和第二移动装置,能带动管道在竖直和水平方向移动,两个方向的移动能带动管道灵活对接,使管道之间的缝隙减小,提升焊接效果。

    一种供水工程用管道清洗装置
    8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7420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68082.1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水工程用管道清洗装置,涉及供水管道清洗技术领域。其包括储液箱、行走机构、刷洗机构、冲洗机构和废液回收机构,行走机构设于储液箱上,刷洗机构设于储液箱的前端,冲洗机构设于储液箱的中间,废液回收机构设于储液箱的末端,废液回收机构用于吸收清洗后的废液,并通过过滤器过滤杂质后回收到储液箱中。本发明通过行走机构能够在供水管道内部自动行走作业,并通过电机纠偏轮能够在行走过程中进行自动纠偏,确保其在管道内部自动平稳的行走,采用刷洗机构刷洗和冲洗机构冲洗相结合的清洗方式,对管道的清洗效果较好,并且通过废液回收机构能够对清洗产生的废液进行回收再利用,大大减轻对供水产生的二次污染。

    一种带有分体式电磁流量计的管道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61549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20297.6

    申请日:2022-09-14

    Inventor: 王培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分体式电磁流量计的管道组件。一种带有分体式电磁流量计的管道组件,包括带有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外接管、锁定机构以及第一动密封圈带有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包括测量管体,由于设置了锁定机构,当外接管伸入测量管体两侧的连接管时,卡接斜块与卡接槽卡接,外接管与连接管锁定的接合,当向下按压卡接斜块,弹性件压缩,卡接斜块脱离卡接槽时,向外脱出外接管外接管能够从连接管快速拔出,进而实现了外接管与测量管体的快速安装及拆卸。且由于外接管的外壁与连接管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动密封圈,进而保证了外接管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液体泄露。

    一种插入式电磁流量计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597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25154.4

    申请日:2022-09-14

    Inventor: 郑永庆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插入式电磁流量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入式电磁流量计的安装结构。一种插入式电磁流量计的安装结构,包括上安装管、下安装管、定位管和连接组件,上安装管和下安装管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形成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用于套设在管道的外壁,上安装管上开设有第一圆形通孔,定位管的底端伸出第一圆形通孔并能够伸入管道上的开口,定位管内设有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能够与管道上的开口连通。由于定位管的底端伸出第一圆形通孔并伸入管道上的开口,由此便于安装结构与管道的快速定位,同时由于上安装管和下安装管为分体式结构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进而便于安装结构与管道之间的安装及拆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