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举宫器的子宫抓持部件及采用该抓持部件的举宫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2037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910126931.9

    申请日:2019-02-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举宫器的子宫抓持部件及采用该抓持部件的举宫器,所述子宫抓持部件包括若干抓持臂,抓持臂上具有用于与子宫内壁相配合的抓持端,各个所述抓持臂为可相对活动的配合,使所述子宫抓持部件具有收合状态和展开状态,所述子宫抓持部件由收合状态向展开状态变化过程中,各个抓持臂的压迫端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子宫抓持部件存在至少一个抓持状态,当所述子宫抓持部件为所述抓持状态时,所述抓持臂的抓持端与子宫内壁相贴合。本申请的子宫抓持部件,避免了对子宫壁的大面积挤压,如此,大幅的减小了子宫内血液被挤压入周围组织的风险,进而大幅降低子宫周围组织病变和感染的风险。

    一种宫颈管扩张器
    7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422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48052.5

    申请日:2023-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宫颈管扩张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扩张杆和至少两层套管,各套管相互可滑动地套接形成多层套管结构,多层套管结构中最内层的套管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扩张杆,所述扩张杆的一端为扩张端。本发明可以通过移动套管改变扩张杆扩张端的直径,在扩张杆对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进行扩张后,可以推动套管对宫颈外口及宫颈管进行持续扩张至适当大小。对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的有效扩张无需将扩张杆取出更换,简化了扩张宫颈外口及宫颈管的操作,降低了相关风险。

    用于医疗器械通过体腔的解剖扩张器

    公开(公告)号:CN1174254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80038265.3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扩张器(101)包括由柔性材料构成的管状构件(103),该管状构件形成通道(104);多根金属丝(106),其从所述管状构件的内部向内延伸到所述通道中;线(105),该线居中穿过这些金属丝并且延伸穿过该通道;以及手柄(107),其附接到所述线;其中拉动该手柄(107)将力施加到该线(105)上并且施加到该线上的力致使该线与这些金属丝(106)脱离接合,这样使得这些金属丝(106)反冲抵靠该管状构件(103)的内部,使得该管状构件具有预定尺寸的直径,并且处于这些金属丝(106)的反冲状态中的该管状构件(103)提供狭窄管道的扩张并且允许手术器械通过。

    胎儿膀胱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7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79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71562.X

    申请日:2023-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胎儿膀胱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胎儿膀胱支架包括:连接段,其内侧周壁围合形成连接管道;羊膜腔端部,设置于连接段的轴向一端;膀胱端部,设置于连接段的轴向另一端;加固丝线,内置于连接管道内,加固丝线的轴向一端与膀胱端部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段沿轴向靠近羊膜腔端部的一端相连接,加固丝线适于对膀胱端部进行加固以保持膀胱端部的结构形状。本发明通过加固丝线对膀胱端部施加牵拉作用,并对加固丝线进行结扎,从而对膀胱端部进行加固,增强了膀胱端部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膀胱端部因膀胱的收缩挤压作用而解旋和脱落,保证了胎儿膀胱支架的可靠性。

    一种高稳定型的产科破膜器
    7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5742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07000.1

    申请日:2023-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型的产科破膜器,包括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的内壁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底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片,所述第一环形片的底部设有环形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与之相连的第二环形片,所述第二环形片的底部设有推进组件,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环形的缺口,所述第一环形片与所述第二环形片上设有若干截面呈半圆形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上设有弯折部,本装置能够同时实现锋利度的调节以降低刺伤婴儿的可能性和减少破膜过程中出现附带伤害。

    一种宫腔球囊扩张导管推送器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1142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264851.6

    申请日:2023-03-17

    Inventor: 陈若 朱杰 沈湘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宫腔球囊扩张导管推送器及使用方法,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套设在第二套管的外侧,第二套管套设在导管外侧;第二套管上开设有用于导管移出的第二套管槽,第一套管上开设有用于第二套管移出的第一套管槽,第一套管的一端内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球囊的固定腔,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内滑动以用于将球囊推出第一套管。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将宫腔球囊的球囊,卷曲或者折叠放置到固定腔内组装完成,使用时,将固定腔的一段放入到子宫内,到达指定位置后推动第二套管将球囊推出第一套管,然后将第二套管和第一套管退出,从而防止使用手术钳夹持和卷曲放入到子宫内,容易发生感染或者导致球囊损坏的问题。

    一种便携式妇产科给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45770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10047920.7

    申请日:2018-01-18

    Inventor: 姚云 陈茜 朱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妇产科给药装置,包括圆柱形药筒、雾化喷嘴,药筒一端为开口另一端设有盖板,盖板连接有均位于药筒内且与药筒同轴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第二圆筒内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二圆筒与第一圆筒之间形成有第二空腔,药筒与第一圆筒之间形成有第三空腔,第一空腔内滑移连接有第一药管,第二空腔内滑移连接有第二环形药管,第三空腔内滑移连接有第三环形药管,第一药管设置有第一加液口,第二环形药管设置有第二加液口,第三环形药管设置有第三加液口,盖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注射孔、第二注射孔和第三注射孔,盖板连接有雾化喷嘴,该给药装置具有插入患者阴道一次即可完成清洗消毒以及上药的特点。

    一种可调节的无创宫颈扩张器

    公开(公告)号:CN1171798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89524.X

    申请日:2023-10-25

    Inventor: 刘德春 于静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宫颈扩张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无创宫颈扩张器,包括外管,外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外管的内部安装有调节装置,外管的内部安装有更换装置,外管的侧面贴合有盖板,盖板远离外管的表面贴合有定位装置,外管和更换装置的输出端安装有宫颈扩张气囊导管。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可以对密封板滑动的位置精准调节,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对气囊充气的大小进行调节,并且通过安装转动装置,使用者握住外管的同时能够便于单手对转环进行转动,对气囊的大小进行控制,加强了灵活性,通过安装更换装置,可以便于对储液管进行拆装,以便于对储液管进行更换,使扩张器使用更安全,同时加强了环保性。

    一种用于妇科肿瘤手术的防溢出抓钳

    公开(公告)号:CN11712238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03866.3

    申请日:2023-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妇科肿瘤手术的防溢出抓钳,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有两个。该用于妇科肿瘤手术的防溢出抓钳,在使用时,将海绵柱的短柱部分分别插入到每个吸液孔内,此时,每个吸液孔的一端都有定位块进行限制,防止海绵柱的其中一段掉入患者体内,在两个调节套的底端夹持组织或器械时,多个防溢块既具有防滑作用,又能够使夹持得更紧,防止溢出,当夹持口处有液体溢出时海绵柱在第一时间便将溢出的液体吸收,而海绵柱的结构中最长的连接段则设置在安装管内,能够避免导引出来的液体污染到其他工具,防止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夹持口溢出的血水对手术观察造成不利的影响。

    栓塞器械及栓塞系统
    8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223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87438.8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栓塞器械及栓塞系统,栓塞器械包括弹簧圈,弹簧圈具有储存形态、应用形态和记忆形态,弹簧圈的记忆形态使得弹簧圈被约束在输卵管中后处于应用形态。本发明的栓塞器械,以弹簧圈为主体构型,在不同的长度范围内设置了多段式的顺滑构型,保证栓塞器械被植入到输卵管中后可以构造成支撑段和堆叠段,多个支撑段配合从而向远端处进深,避免弹簧圈被卡滞在输卵管中,从而锚定在输卵管中,多个堆叠段在近端坍缩堆叠成一团,从而实现输卵管局部的致密填塞。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