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蒸气高效还原回收废旧锂电池的处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07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677996.5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蒸气高效还原回收废旧锂电池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材料颗粒进行水蒸气焙烧,水蒸气焙烧过程中发生碳的气化反应和金属氧化还原反应,碳的气化反应消耗石墨碳;金属氧化还原反应使有色金属化学价降低,以便后续有价金属的分离;焙烧过程中的气相产物直接收集;B、将焙烧过程中的固相产物进行湿法磁选,将钴、镍单质与碳酸锂及锰的氧化物分离开,使钴、镍单质得到回收;C、将碳酸锂及锰的氧化物进行过滤干燥,滤渣干燥后回收锰的氧化物,滤液蒸干后回收固体碳酸锂;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汽车、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利用热解焦高效干法回收废旧锂电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4976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03934.9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热解焦高效干法回收废旧锂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煤或生物质廉价材料进行热解获得热解焦;B、将废旧锂电池通过放电、破碎和物理分选,获得废旧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颗粒。正极材料颗粒与热解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充分混合,对混合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焙烧,正极材料颗粒中有价金属被热解焦高效还原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焙烧产物中主要成分为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C、将获得的焙烧产物进行冷却和分离,获得镍、钴、锰和碳酸锂等高品质产品;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废旧锂电池回收、废弃物综合治理等领域。

    一种具有分隔膜的微流体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64929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1055529.2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分隔膜的微流体燃料电池,包括上盖板、下盖板、阴极、阳极、入口板和出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阳极、入口板和出口板均放置在下盖板上,位于上盖板的下方;阳极与阴极按左、右相对设置,阴极与阳极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作为供溶液流动的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分隔膜,所述分隔膜将主流道分隔为左、右二个流道;所述分隔膜为多孔滤纸或者为通过原位缩聚化学反应合成方法制备的尼龙膜;所述入口板和出口板分别设置在主流道的前、后侧;所述入口板上设置有二条入口通道,该二条入口通道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流道的左、右二个流道相连,所述出口板上设置有二条出口通道;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等领域。

    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925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0521669.3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阴极制备:步骤1竹管碳化;步骤2对竹炭管进行刻蚀扩孔;步骤3对竹炭管进行P元素掺杂和N元素掺杂;步骤4对竹炭管进行Fe元素掺杂;步骤5对竹炭管进行疏水性处理;二、阳极制备:采用反复沉积浸渍方法对石墨棒进行镀钯处理,获得镀钯石墨棒阳极;再将镀钯石墨棒阳极进行循环伏安法活化;三、电池组装:将阳极沿阴极中心轴方向插入清洗干燥后的阴极内;在阴极两端分别安装上、下端面密封板;本发明极大地降低了DFFC的成本,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提高了电池的氧还原性能,优化了碳质电极的传质特性;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降流式两步厌氧发酵制取氢烷气的方法及生物膜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932144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811295178.8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流式两步厌氧发酵制取氢烷气的方法及生物膜反应器;一种降流式两步厌氧发酵制取氢烷气生物膜反应器,包括按从上往下顺序设置的集气室、产氢产酸填料层、产甲烷填料层和积液箱;其特征在于:集气室上部设置有导气管;在产氢产酸填料层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污水布水器;产氢产酸填料层中均匀填充若干球型陶瓷颗粒,且产氢产酸填料层中部设置有产氢填料层多孔隔板,产氢填料层多孔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回流污水布水器;在产氢产酸填料层和产甲烷填料层之间设置有产氢产甲烷填料层多孔分离隔板;产甲烷填料层中均匀填充若干球型陶瓷颗粒;本发明通过降流的方式实现两步厌氧发酵制取氢烷气,可广泛应用在生物、能源、化工等领域。

    制备Co-P-B/泡沫镍催化床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793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2011117134.3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Co‑P‑B/泡沫镍催化床用于硼氢化钠水解制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制备Co‑P‑B催化剂浆料;二:喷涂法负载Co‑P‑B催化剂于泡沫镍上:负载前,先将泡沫镍超声清洗,以去除泡沫镍表面的氧化物与杂质;再将通过步骤一制得的Co‑P‑B催化剂浆料均匀喷涂于泡沫镍上,并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三:催化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将负载好Co‑P‑B催化剂的泡沫镍制作成催化床放入反应室中,将反应液硼氢化钠碱性溶液通过输送单元输入反应室中,反应液与催化床接触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2,反应生成的H2经过气液分离单元分离出;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环保、能源等领域。

    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29309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910740611.2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体式碳质自呼吸阴极的无膜甲酸燃料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阴极制备:步骤A、藻浆制备:将蛋白核小球藻藻粉溶解于乙醇溶液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制成糊状藻浆;步骤B、泡沫铁镍负载藻浆:将裁剪好的泡沫铁镍完全浸入制成的糊状藻浆中,在超声波振荡器中超声振荡至泡沫铁镍内部被藻浆充满,干燥后使用热压机热压充满了藻浆的泡沫铁镍;步骤C、阴极碳化,步骤D、阴极表面疏水处理;二、阳极的制备:采用反复沉积浸渍方法在石墨棒表层电镀钯催化层;三、阳极活化:将阳极浸泡在硫酸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进行活化;四、电池组装;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

    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71316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346000.X

    申请日:2019-04-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及处理方法;一种利用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的热再生氨电池,包括阴极腔室、阴离子交换膜和阳极腔室,阴极腔室内设置有阴极泡沫铜电极和阴极电解液,阳极腔室内设置有阳极电极和阳极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电极由废弃印制电子线路板构成,该印制电子线路板上所有的覆铜线通过外接短路线连通,同时,其中一条覆铜线通过导流片与外部负载的一端连接,外部负载的另一端与阴极泡沫铜电极连接;本发明可广泛应用在能源、环保等领域。

    一种真空太阳能集热式户外升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748784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710933451.4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太阳能集热式户外升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包括污水提升泵、球型真空集热器、管式真空集热器、三相分离器和出水槽,其特征在于:污水提升泵通过进水管与球型真空集热器连接;球型真空集热器的上部设置有填料口和输出口,底部设置有排泥管;球型真空集热器的输出口与管式真空集热器的输入口连接;所述管式真空集热器呈倾斜状布置,且管式真空集热器的输入口端比输出口端低;管式真空集热器的输出口连接三相分离器的输入口;三相分离器垂直布置在管式真空集热器的输出口上方;三相分离器内设置有楔形挡板,三相分离器的上部设置有排液口,三相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集气室;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化工等领域。

    肋高沿周向变化的防积灰顺排三维肋管束及管壳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98662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47406.6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肋高沿周向变化的防积灰顺排三维肋管束及管壳式换热器;一种肋高沿周向变化的防积灰顺排三维肋管束,三维肋管束由若干沿横向和纵向按顺序并排布置的三维肋管构成,相邻三维肋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其特征在于:位于前排的三维肋管与位于后排的三维肋管一一对应;三维肋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肋片;在三维肋管表面,位于与烟气流入方向呈30°—60°区域内的肋片和与烟气流入方向呈-60°—-30°区域内的肋片高度均为h1,位于与烟气流入方向呈75°—120°区域内的肋片高度为h3,位于与烟气流入方向呈165°—-165°区域内的肋片高度为h2,其余区域的肋片的高度为h4,本发明可应用在电力、能源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