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镶件的冷却装置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699799U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20212668.0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中模型的加热冷却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形镶件的冷却装置,包括圆形镶件,运水道和环形水槽,所述环形水槽环绕圆形镶件,所述运水道与环形水槽连通,还包括隔水片,所述隔水片设置在环形水槽内,所述隔水片将环形水槽隔断成至少两个部分,所述隔水片对着进水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圆形镶件增加隔水片,利用隔水片将圆形镶件的环形水道一分为二,使得流水均匀地从两侧流过圆形镶件,相比传统的冷却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兼顾圆形镶件天侧和地侧的冷却降温,能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为隔水环,其将环形水槽与模具隔绝开,加强了镶件的密封性能,并将冷却水分别引入隔开的环形水道内,提高冷却效果。

    一种翻孔模具结构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89617U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21564555.9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翻孔模具结构,包括用于对管状结构进行冲压翻孔,包括:下模板;第一芯轴,其固定在所述下模板上,适合所述管状结构套设在其上,所述第一芯轴上设有与冲压结构的冲头对应设置的凹槽,且所述第一芯轴上还具有第一胀紧面;第二芯轴,其上设有第二胀紧面,所述第二芯轴在插入所述管状结构后,所述第二胀紧面与所述第一胀紧面胀紧配合,使所述第一芯轴的所述凹槽两侧的侧壁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内壁紧密贴合。该翻孔模具结构既能保证在翻孔时与管状结构紧密贴合,又能保证翻孔完成后管状结构能顺利取下,加工出的翻边孔直壁平整度好、外观质量好,质量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模具顶出结构及具有其的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09141373U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21767315.9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顶出结构及具有其的模具,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模具结构模具结构复杂无法满足水杯产品的顶出需求的技术问题。该模具顶出结构包括第一推管、第二推管和推管内针,其中:第二推管设置于第一推管与推管内针之间且推管内针与第一推管能相对第二推管沿开模方向移动,第一推管与针板相连接且设置于第二推管的外围,针板能通过第一推管推动产品沿开模方向移动至产品脱模,产品与推管内针相连且产品带动推管内针沿开模方向的移动直至移动距离超过产品扣位高度后,动模固定板能阻止推管内针继续移动。本实用新型用于满足水杯产品的顶出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底座安装装置及使用该底座安装装置的3D打印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9062142U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21783274.2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座安装装置及使用该底座安装装置的3D打印设备,底座安装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安装部,每个安装部上安装有一个底座,至多一个安装部相对于本体的高度为固定不变的,其余的安装部相对于所述本体的高度为可调节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多个安装部中的其中一个安装部相对于本体的高度设置成固定不变的,或者将多个安装部相对于本体的高度设置成均可调节的,不同高度的多个底座可以调节到相对于本体的同一水平高度,从而每次打印可以同时在本体上安装多个底座,使得3D打印设备能同时打印多个嫁接零件,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带排气溢料功能的阀针套

    公开(公告)号:CN218053778U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22111015.8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排气溢料功能的阀针套,包括阀针套本体、设置在所述阀针套本体内的主流通道与设置于阀针套本体顶端的热流道导套,所述阀针套本体溢料孔和第一阀针孔,所述第一阀针孔连通主流通道,所述溢料孔的底端设置有向内收拢的侧向槽,所述溢料孔通过侧向槽连通所述第一阀针孔,所述热流道导套设置有导套孔,所述热流道导套还设置有若干条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一端连通导套孔,所述排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热流道导套外侧。本实用新型的带排气溢料功能的阀针套,提供结构简单,改善阀针的上下动作顺畅性,减少卡针,阀针动作顺畅,提高热流道模具使用寿命。

    一种焊接装置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318201U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20812718.1

    申请日:2020-05-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装置,通过在焊接装置内部设置中空部,焊丝经过中空部进行输送,通过设置加热部加热融化焊丝,融化后的焊丝通过疏焊槽流到储焊腔内部,通过按压焊接头,可使焊接头与开口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焊料流出。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可单手控制完成焊接工作。可方便控制焊点大小,提高焊接成功率,提高焊接美观性。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隔热外壳的方案,焊接过程中临时放置时,焊接头不会发生烫坏物品、烫伤人等危险。本实用新型的焊接装置相较于传统的焊接装置焊接更为方便;焊点流量根据压力大小可控,焊点更为美观;可伸缩防护套供临时放置电烙铁,使其使用更为安全。

    浮料结构、下模组件及连续模

    公开(公告)号:CN210547565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0950624.8

    申请日:2019-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料结构、下模组件及连续模,涉及模具技术领域,解决了料带运输时易划伤的技术问题。该浮料结构包括浮料本体,浮料本体上设置有滚动接触体,被输送物料与滚动接触体之间形成滚动摩擦接触;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和设置在下模上的浮料结构;连续模包括下模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轴承机构,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与浮料块的接触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受到的摩擦阻力要小的多;同时,轴承外圈设置采用聚氨酯、橡胶等软性材质制成的降低接触刚性的接触层,料带由与刚性材质的浮块接触变为与软质的滚轴接触,通过减小摩擦阻力和改变接触材质,解决了连续模中浮料块易划伤料带的问题,提高了生产合格率。

    百叶窗模具结构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937113U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20611172.0

    申请日:2019-04-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百叶窗模具结构,包括上夹板和多个百叶窗冲头,所有所述百叶窗冲头并列设置,所述上夹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百叶窗冲头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和所述百叶窗冲头的周侧面之间设置有卡接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百叶窗模具结构,每一百叶窗冲头均利用卡接机构进行独立定位,挂销两端与卡槽的侧壁的配合能够在模具冲压产生振动时限定挂销仅仅在所述卡槽内部产生偏移,从而有效的降低挂销的偏移尺寸,排列方式为间隔错位式,使挂销两端侧壁分别顶住相邻两片百叶窗冲头,百叶窗冲头可以限定挂销的位置,可有效解决挂销蹿动导致冲头掉落而爆模的安全隐患,提升模具品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定转子铁芯模内自动粘接冲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209773210U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20519301.3

    申请日:2019-04-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转子铁芯模内自动粘接冲压模具。该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下模座中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下子模,下子模包括不加热子模和加热子模,不加热子模和加热子模均至少设置一个,加热子模的工作温度高于常温,加热子模中设置有用于落料的冲压型腔。本实用新型从传统扣点叠铆结构或焊接结构改为涂层粘叠结构,降低铁损,最大程度提高电机性能,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缩小电机体积,实现了在模具内一次性自动粘叠成形。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在模具内对带涂层材料铁芯加热,模具内自动完成粘叠工艺,完成所需高度铁芯,保证铁芯精度,提高生产率。本实用新型的工艺能够对铁芯进行精确加热,保证了持续加热过程上下模的位置不变化。(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管加工用夹具组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737063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20073113.2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加工用夹具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固定孔中设置有定位夹紧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为待加工零件提供均匀的装夹力,可以减少零件装夹变形量,在加工中更好的控制零件尺寸,可以更好的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使产品合格率更加高,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管件加工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