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容积效率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7537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710930267.4

    申请日:2017-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容积效率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其中,压缩机容积效率测试装置包括:排气管路、补气管路及吸气管路。排气管路的进口与待测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补气管路的进口与待测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吸气管路的出口与待测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排气管路的出口、补气管路的出口均连接至吸气管路的进口上。排气管路上设有冷凝部和质量流量计,补气管路上设有补气温度压力检测装置和补气节流阀,吸气管路上设有蒸发部和吸气温度压力检测装置。本发明能够简单有效的对双级压缩机的高压级缸体容积效率、低压级缸体容积效率分别进行测定。

    空调器
    72.
    发明公开
    空调器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0676636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8971.3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29/00 F25B41/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相连通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补气过冷装置、第二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其中,压缩机包括泵体结构,泵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气缸包括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主工作腔和辅助工作腔均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通过将辅助工作腔的吸气口设置成可选择地与气液分离器或补气过冷装置相连通,有地避免了当泵体结构中的主工作腔处于有效压缩状态时,辅助工作腔中产生摩擦损失的问题。提高了泵体结构的宽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并简化了压缩机结构,提高了空调器的工作效率。

    制冷装置
    7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65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410151056.7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压缩腔和补气装置,多个压缩腔包括主路压缩腔和辅路压缩腔,主路压缩腔包括相互串联的低压压缩腔和高压压缩腔,其中,辅路压缩腔的排气口与高压压缩腔的排气口连接,补气装置的排气口与辅路压缩腔的进气口和高压压缩腔的进气口分别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装置,通过辅路压缩腔的排气口与高压压缩腔的排气口连接,并使补气装置的排气口与辅路压缩腔的进气口和高压压缩腔的进气口分别连接,相比现有技术,实现更多工作模式,突破双级压缩或准二级压缩制冷装置在能效和能力上不可兼得的问题,在制热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制热量和性能系数,在制冷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制冷量和能效比。

    制冷装置
    7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67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152529.5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单元、室内换热器和补气装置,补气装置包括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其中,在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补气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之间设有第二节流装置;压缩机单元包括主路压缩单元和辅助压缩单元,经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分离的气体均流向主路压缩单元;在第一补气装置和/或第二补气装置与主路压缩单元之间的补气管路上,设有辅助压缩单元。本发明多级节流和多级补气降低室内换热器入口比焓,提高压缩机单元的补气量,使得能力和能效得到提升。

    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9944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75960.3

    申请日:2015-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领域,为解决现有兼具辐射末端和对流换热末端的热泵系统能效低等问题而设计。本发明热泵空调包括第一压缩机、四通阀、风机对流换热末端组件和第一换热器,四通阀的A端连通至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B端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C端通过吸气管连通至第一压缩机的入口端,D端连通至风机对流换热末端组件的第一端;风机对流换热末端组件的第二端连通至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还包括相连通的第二压缩机和辐射末端组件。本发明热泵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满足了辐射末端和对流换热末端对制热温度需求的不同。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0456711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77251.4

    申请日:2013-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28 F25B39/04

    Abstract: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冷暖空调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1进出口、第2进出口、第1集流管、第2集流管、多个换热管、分流装置和隔离装置,多个换热管设置于第1集流管与第2集流管之间,隔离装置设置于第1集流管和第2集流管内,使多个换热管限定出至少两个流程,分流装置设置于第1集流管和第2集流管内,分流装置上设置有分流孔,隔离装置和分流装置被设置为使从第1进出口或第2进出口进入流程的制冷剂、从一个流程流出至另一个流程的制冷剂以及从流程流出至第2进出口或第1进出口的制冷剂均通过分流孔。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不仅形成多流程分流,使制冷剂能够分流均匀,提高换热效率;而且还能满足制冷制热双向分流均匀性的要求。

    制冷装置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67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2529.5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制冷装置,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单元、室内换热器和补气装置,补气装置包括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依次相连通的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其中,在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补气装置之间设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之间设有第二节流装置;压缩机单元包括主路压缩单元和辅助压缩单元,经第一补气装置和第二补气装置分离的气体均流向主路压缩单元;在第一补气装置和/或第二补气装置与主路压缩单元之间的补气管路上,设有辅助压缩单元。本发明多级节流和多级补气降低室内换热器入口比焓,提高压缩机单元的补气量,使得能力和能效得到提升。

    制冷装置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4065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51056.7

    申请日:2014-04-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多个压缩腔和补气装置,多个压缩腔包括主路压缩腔和辅路压缩腔,主路压缩腔包括相互串联的低压压缩腔和高压压缩腔,其中,辅路压缩腔的排气口与高压压缩腔的排气口连接,补气装置的排气口与辅路压缩腔的进气口和高压压缩腔的进气口分别连接。根据本发明的制冷装置,通过辅路压缩腔的排气口与高压压缩腔的排气口连接,并使补气装置的排气口与辅路压缩腔的进气口和高压压缩腔的进气口分别连接,相比现有技术,实现更多工作模式,突破双级压缩或准二级压缩制冷装置在能效和能力上不可兼得的问题,在制热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制热量和性能系数,在制冷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制冷量和能效比。

    一种空调系统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747158U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022406033.X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三通阀,通过三通阀的切换控制能够使得:制冷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连通至第一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第二吸气口;制热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分别连通至排气口;再热除湿模式下室内第一换热器分别连通至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连通至压缩机的排气口;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相邻设置,室内空气气流能够依次流经室内第一换热器和室内第二换热器以完成换热;还包括补气装置和补气口,补气装置能够对补气口进行补气。根据本公开在双吸双蒸发温度空调系统上增加了一个三通阀即实现了再热除湿功能,减小成本,提高了能效,易于实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