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换热器、冷水机组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666231U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20125031.5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满液式换热器、冷水机组,其中的满液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构造有用于容纳制冷剂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两个相对独立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所述第一隔板从而将其中的制冷剂分隔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当所述蒸发器发生摇摆倾斜时,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由于高出于所述制冷剂在摇摆倾斜工况下的最高液位,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制冷剂由一个区域全部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导致液面发生大范围的晃动,导致换热器内液体集聚使液位升高,从而在其作为蒸发器时能够有效降低压缩机的吸气带液现象发生程度。

    吸振盒、压缩机及船用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09705147U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822087868.6

    申请日:2018-12-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振盒、压缩机及船用冷水机组。吸振盒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吸振盒还包括支撑杆和振动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振盒、压缩机及船用冷水机组,通过设置支撑杆将盖板处承受的振动直接传递至弹性薄片上,同时利用振动机构能够在支撑杆振动过程中对阻尼颗粒进行搅拌,从而避免阻尼颗粒因振动而进行自然分层从而降低吸振效果的问题,通过在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二容纳腔,使壳体的横截面产生变化,将振动能量截留在壳体内部,从而强制使振动波被壳体及壳体内部的阻尼颗粒进行吸收,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通过设置弹性薄片,能够利用弹性薄片主要承担垂直方向的振动,从而有效的利用阻尼颗粒进行摩擦吸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减振装置及水冷机组
    7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45145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1853525.X

    申请日:2018-1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装置及水冷机组,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减振部,所述减振部用于与振动部件连接,所述减振部上设置有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用于吸收所述振动部件的振动能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减振部上设置有阻尼部件,振动部件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减振部后,可以通过阻尼部件将振动部件的振动能量吸收,从而实现高效减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补水箱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080136U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21386147.9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补水箱,补水箱包括多个液位开关、控制器,液位开关,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补水箱的液位,以确定当前的液位状态;其中,液位状态包括报警状态或正常状态;控制器,用于根据多个液位开关的液位状态,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由此,可综合考虑多个液位开关的液位状态,从而确定对应的控制策略,当补水箱朝任意方向、任意角度倾斜摇摆时,可避免在倾斜摇摆条件下,液位开关的误判断而导致的液位失控,保证补水箱中的液位时刻处于可控状态下,保证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稳定运行。

    一种回油结构及包含其的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5765833U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21567708.7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油结构及包含其的制冷设备,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排气口在设备底部低速运行时回油困难的技术问题。该回油结构,包括排气管、回油管,排气管一端与位于设备底部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排气口之上的油分离器连接,用于将含油气体排入到油分离器内;回油管一端与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油分离器连接,用于设备低速运行时排气中的油回流;回油管直径小于排气管直径;制冷设备包括回油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压缩机底部排气口的底部开小孔,并将小孔通过小直径的回油管通至油分离器上,供压缩机排气流速较低情况下使用,确保在低排气流速下的稳定回油问题。

    支撑型减振结构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4698969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22814947.X

    申请日:2020-11-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型减振结构,涉及减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结构难以在稳定支撑振动物的同时具有较好隔振性能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上基座、下基座和位于两者之间用于削减振动的弹性组件,上基座上存在有用于在弹性组件变形后抵接下基座的第一支撑端,和/或,下基座上存在有用于在弹性组件变形后抵接上基座的第二支撑端,以限制弹性组件的形变量。本实用新型弹性组件发生弹性形变削减振动;通过第一支撑端抵接下基座或第二支撑端抵接上基座的结构,限制弹性组件的形变量,防止弹性组件形变过大难以支撑振动物;上述结构使得减振与较为稳定的支撑作用相结合,在削减振动的同时,兼顾结构的稳定性,可用于振动物的支撑减少振动的传递。

    窗式空调器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983800U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22845627.0

    申请日:2020-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内部分以及室外部分,所述室内部分中构造有室内风道,所述室内风道朝向室外侧的侧壁上具有新风入口,所述新风入口上设有进风风阀,所述进风风阀具有使所述新风入口导通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新风入口截断的第二位置,所述进风风阀驱动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能够控制所述进风风阀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根据本实用新型,将新风进口设于室内风道朝向室外侧的侧壁上,并在新风进口上设置能够被自动控制进风风阀,新风的引入更加方便,且有利于对新风引入实现精准、智能的控制,进而使空调器更加节能。

    复合式的减振装置、压缩机、泵及风机

    公开(公告)号:CN212360646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1584627.3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的减振装置、压缩机、泵及风机,所述减振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第一减振腔;减振芯,所述减振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减振腔内,所述减振芯用于吸收振源的振动能量,所述减振芯与所述第一减振腔内壁之间形成填充空间,所述填充空间内填充磁流变液,所述减振芯上设置有励磁线圈,所述减振芯内部具有第二减振腔;阻尼颗粒,所述阻尼颗粒填充在所述第二减振腔内。本实用新型的减振装置通过在填充空间内填充磁流变液,并在减振芯上设置励磁线圈,通过励磁线圈形成外加磁场,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中发生流变,提高阻尼,同时配合阻尼颗粒可以提高对振动能量的耗散,从而提高减振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吸振装置及空调器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245128U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821744474.7

    申请日:2018-10-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振装置及空调器。该吸振装置包括钢丝绳减振机构和阻尼颗粒吸振机构。钢丝绳减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钢丝绳连接。阻尼颗粒吸振机构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阻尼颗粒吸振机构包括壳体以及填充在壳体内阻尼颗粒,壳体上开设有允许管路通过的过孔。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第二连接板固定安转,将阻尼颗粒吸振机构由其壳体穿设在管路上。通过阻尼颗粒吸振机构可以对目标管路进行吸振和能量耗散。未被阻尼颗粒吸振机构吸收的振动能量,可以通过钢丝绳减振机构来吸收和隔振,避免能量再向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的载体传递。这样一来,就综合实现了吸振和隔振的双重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147502U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21673995.8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和换热管,换热器壳体内设置有满液换热空间,换热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满液换热空间连接的出气口,换热管设置在满液换热空间内,换热器壳体内还设置有阻挡满液换热空间内的液体通过的挡液结构,挡液结构设置在满液换热空间与出气口之间。该换热器能够对液态冷媒进行阻挡,从而防止压缩机吸气带液。(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