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外机化冰装置、室外机、空调及化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5955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911166083.0

    申请日:2019-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室外机化冰装置、室外机、空调及化冰方法,该化冰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包裹在压缩机的外围,用于吸收压缩机的热量;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通,设置在室外机底盘上;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换热器吸收压缩机的热量,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室外机底盘换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换热器包裹在压缩机的外围,吸收压缩机的热量后,能够将热量传递给第二换热器为室外机底盘换热,从而实现了室外机自动化冰,保障了空调在超低温工况下,持续稳定制热运行,相比通过在底盘加装电加热带方式化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考虑电气布线及安全问题,可靠性更高。

    一种冷媒量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142610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58891.3

    申请日:2020-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媒量控制装置、方法及空调设备。其中,该装置包括:电容器,设置在空调的储液罐内,使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媒位于所述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所述电容器根据所述储液罐内的冷媒减少量改变自身电容值;控制器,其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器,输出端连接储液罐的排气管路上的阀门,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以及,根据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控制所述阀门是否关闭。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根据灌注所需冷媒量,精确控制冷媒灌注量,完成不同长度连接管的冷媒的精确灌注。

    磁性分液装置、分液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141269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66603.1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分液装置、分液控制方法及空调机组,其中,该装置包括:分液管,分液管呈圆筒状;导流片,一端可旋转的固定在分液管的中轴上,另一端位于分液管的内管壁上,用于分液;其中,导流片至少包括两片,导流片的外壁包裹有磁性框体;磁性材料,位于分液管的外管壁上,与磁性框体磁性连接,通过转动带动磁性框体及导流片转动,调整分液。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机分液不均的问题,分液更加精确,并且实现方式简单,成本较低。

    空调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9489177B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811200990.8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及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确定空调的运行模式是否为制热,并在确定出空调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时,获取空调运行状态参数;根据空调运行状态参数确定空调四通阀换向是否出现异常;在确定出空调四通阀换向出现异常时,对空调运行进行处理。本申请根据空调运行状态参数来确定空调四通阀换向是否出现异常,以实现空调自身对四通阀换向异常进行检测处理,能够实现为用户及售后人员提供快捷且准确的故障原因,进而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空调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空调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4507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21469.9

    申请日:2020-01-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空调机,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空调机停机时,监测空调机的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待机条件;若空调机的状态符合待机条件,则断开外部电源供电,并利用蓄电模块对线控器和通信模块供电;其中,蓄电模块由温差发电模块利用空调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进行充电。通过温差发电模块利用空调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对蓄电模块进行充电。在检测到空调机停机后的状态符合待机条件时,断开外部电源供电,利用蓄电模块对线控器和通信模块供电,而不用外接电源供电实现待机功能,可有效降低空调机在待机状态下的能耗。

    换热装置及空调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07633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2010038219.6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分别连通换热器两端的第一管路、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设有第三阀体的第一支管和设有第四阀体的第二支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支管的两端为第一端点、第二端点,第二支管的两端为第三端点、第四端点,第一阀体设在第一端点和第三端点之间,第二阀体设在第二端点和第四端点之间;第一端点比第三端点距离换热器的一端更远,第二端点比第四端点距离换热器的另一端更近;冷媒从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流入,冷媒流向换热器的方向始终与外部冷却流体流入换热器的方向相反。本发明提供的换热装置极大地提高了换热的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