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换热结构及空调系统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209809U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22695663.2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室内换热结构及空调系统。用于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结构包括:风道组件,具有风道和与风道连通的回风口和下出风口;室内换热器组,设置在风道中,被配置为与从回风口进入并流过室内换热器组的气流进行热交换;风机,设置在风道中,并位于下出风口和室内换热器组之间,被配置为吸入流过室内换热器组的气流,并将吸入的气流经下出风口向下排出;其中,室内换热器组包括第一室内换热器和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被配置为在空调系统的第一模式下,对从回风口进入的室内回风进行加热,第二室内换热器被配置为在空调系统的第一模式下,对从回风口进入的室内回风进行冷却除湿。

    一种换热组件和空调系统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001785U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21946266.1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结构,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时的制热能力和能效降低,以及在空调系统处于控温除湿模式时冷热气流自然分离,需要借助导风结构实现气流出风混合的问题。该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空调系统处于除湿回热模式时,第一换热器为回热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为除湿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二换热器下方,并使经第一换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与经第二换热器除湿后的空气自动混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组件可使空调系统换热温差提高,从而可提高空调系统制热能力与能效;而且无需导风结构即可实现冷热气流混合,不会增加空调系统能耗。

    空调系统
    7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924514U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20325822.7

    申请日:2022-02-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空调系统在高温制冷、低温制热等恶劣工况下,换热量较低的技术问题。该空调系统包括用以与室外侧空气换热的第一换热组件、与室内侧空气换热的第二换热组件以及连通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换热组件,第三换热组件与室外侧具有导通状态和阻断状态,第三换热组件与室外侧处于导通状态时,能与室外侧空气换热。本实用新型当空调系统在低温制热或高温制冷的恶劣工况下,第三换热组件和第一换热组件均能与室外侧空气换热,增大室外机冷凝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量。

    限温保护的控制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861566U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21310390.7

    申请日:2019-08-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温保护的控制装置及系统,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线路的工作状态和/或参数信息;故障类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作状态和/或参数信息确定线路的故障类型;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路与限温器串联,所述限温器能够及时灵敏的根据线路中部件的温度控制线路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装置通过限温器检测系统温度,并根据该温度影响系统线路的工作状态,根据该工作状态能够确定线路的故障类型,并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及时检测出故障类型,并根据故障类型进行相应处理,从而有利于更好的保障系统线路的可靠安全运行。

    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
    7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399180U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20678986.6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模块及风管机,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新风接管的朝向固定,不能完全适用于不同侧的安装情况的的技术问题。该新风模块包括相连通的新风机部件和回风框部件,所述回风框部件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且第一侧与第二侧结构相同,以使所述新风机部件可选地连接于所述回风框部件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从而实现了根据安装使用环境来灵活调整新风机部件的位置,以适用于不同侧的安装情况,使新风接管总能位于新风模块的靠近室外侧,与传统的新风接管位置和方向不能改变的情况相比,无需弯折风管,也无需延长风管长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阻,保证了新风模块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新风量充足,也不易产生气流噪声。(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