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存储装置
    7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90828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237862.0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存储装置,其主要适用于海岛存储淡水。该淡水存储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淡水的浮体水库;该浮体水库包括相拼接的多个浮体单元,相邻的两个该浮体单元通过密封连接组件结合在一起并连通。该淡水存储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浮体水库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水库固定网,以及用于拉住该水库固定网的配重装置。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淡水存储装置的浮体水库主要由采用了分布式的结构型式的多个浮体单元拼装而成,并可根据需水量的多少来增加或减少浮体单元的数量。使得该淡水存储装置结构简单,拼装方便,且该淡水存储装置还具有抗风浪、成本低等优点。

    用于岩土抗冲特性试验的高速水流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370587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90800.4

    申请日:2016-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力物理学试验领域,公开了用于岩土抗冲特性试验的高速水流试验装置,包括内部具有供水流流动的流道的试验水槽以及往流道内供水的供水蓄水池;沿流道内的水流方向,流道包括依序连接布置的加速段、过渡段和试验段,加速段的宽度逐渐缩小,过渡段的宽度成等宽布置,试验段内设有放置岩土样品的放置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加速段的宽度逐渐缩小,所以,通过加速段的水流流速不断增加,从加速段出来的水流可以形成高速水流,然后经过渡段进行过渡调直,过渡段的宽度呈等宽布置,可以减少水跃和高掺气量,高速水流经过渡段过渡之后,形成平稳的高速水流对试验段的岩土样品进行冲刷,进而研究岩土样品的抗冲特性。

    盐水楔运动的演示设备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28885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514964.7

    申请日:201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盐水楔运动的领域,公开了盐水楔运动的演示设备,包括储存淡水的淡水区、储存盐水的盐水区以及用于演示盐水楔运动的演示区,所述演示区的两侧朝外扩展形成有淡水过渡区以及盐水过渡区;所述淡水区通过第一通道与所述淡水过渡区连通,所述盐水区通过第二通道与所述盐水过渡区连通,所述盐水过渡区与演示区之间插设有隔断所述演示区与盐水过渡区连通的第一闸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淡水区、盐水区以及演示区经通道连通,实验演示时,抽开第一闸板,使盐水流入到演示区,通过观察盐水在演示区中与淡水的混合情况来研究分析盐水楔运动,这种演示设备不但可以完整地演示盐水楔运动的过程,而且设备体积不大,很便携。

    土壤和植被抗冲能力测试的原位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38075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513146.5

    申请日:201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5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和植被抗冲能力测试领域,公开了土壤和植被抗冲能力测试的原位试验装置,包括设有上端开口的环形流道的环形试验板,环形试验板呈环形状,环形流道具有驱动流道段和抗冲流道段,驱动流道段设有推动水流在环形流道内循环流动的动力元件,抗冲流道段的底部设有通槽,通槽内设有测量土壤和植被抗冲流速的毕托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对原状土壤和植被取样、运输和保存,将土壤和植被处于环形流道抗冲流道段底部的通槽内,通过驱动流道段的动力元件推动水流在环形流道内循环流动,利用通槽内的毕托管测量土壤和植被的抗冲流速,这种实地测量的方式,不需要对原状土壤和植被进行取样,抗冲流速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用于潮汐河口泥沙物理模型的自动加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756008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56343.3

    申请日:2016-04-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试验的技术领域,提供了用于潮汐河口泥沙物理模型的自动加沙装置,潮汐河口泥沙物理模型包括模型河道,模型河道下游具有模型河口,包括清水池、供沙池以及终端装置,清水池和供沙池均设有输出管路,输出管路汇集后末端设有加沙管,清水池和供沙池均设有流量控制结构,加沙管出口处设有在线浊度计,在线浊度计和流量控制结构均由终端装置控制。本发明中的自动加沙装置,其对模型河道中的含沙量实时监测,从率定曲线加沙量中扣除来流水中的含沙量,使加沙量满足实验要求,提高了实验精度。而且在不需要加沙的时候,终端设备控制水持续从加沙管的加沙孔流出,可起到避免其堵塞的作用。

    人工澙湖过滤系统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63082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37735.0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澙湖过滤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引水设备和净化设备;所述引水设备包括将潮水引至所述净化设备的引水管道,所述引水管道的进水口在高度上低于潮水的高潮位;所述净化设备包括接入来自所述引水设备的潮水的沉淀池、以及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上端出口上的隔层。本发明的人工澙湖过滤系统,无需人工或其它动力辅助,完全依靠潮汐动力运行,在高潮位时潮水自动通过引水设备引至净化设备进行净化,净化后再沿着沙滩渗入人工澙湖,潮位降低后系统即可自动停止运行。该过滤系统同时可结合堤防、人工沙滩共同建设,具有占地少、隐蔽性高、无需人工动力、管理方便和可配合沙滩形成景观等优点。

    一种河口海岸动力多因子耦合模拟试验水槽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92494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13200.X

    申请日:2015-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口海岸动力多因子耦合模拟试验水槽及其试验方法,其进行模拟试验时,在同一槽体内,可通过与前水池和后水池通连的双向造流装置在槽体内形成径流或者潮流模拟闭合循环;通过咸水库、淡水库和咸淡水分离装置的配合在槽体内形成闭合的咸潮上溯模拟循环;通过造波机模拟出目标波普;通过风机模拟目标风速,从而可在同一个槽体内进行风、波浪、径流和咸潮的耦合作用模拟试验,或者风、波浪、潮流和咸潮的耦合作用模拟试验,以满足河口海岸多因子耦合作用的模拟试验要求,当然,也可以在槽体内进行风、波浪、咸潮和径流或者潮流中的一种因子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因子的耦合作用摸拟试验。

    河流入海口气泡抑咸技术
    7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94793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604558.0

    申请日:2014-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38 E02B1/003 E02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入海口气泡抑咸技术,属于环保以及水质保障技术领域,在河道内铺设若干软管,所述软管沿堤坝的表面和河床的表面延伸,且所述软管的延伸方向与河流的水流方向相垂直,所述软管的两端固定,所有所述软管一端封堵,另一端均连接一进气总管,所述进气总管连接鼓风机,位于所述河床位置的所述软管上设有若干气孔,使用时,所述鼓风机通过气孔吹出的空气形成由河流底部上浮的气泡,加速河道断面分层流的掺混,抑制盐水楔向上游传递。本发明实施方便,操作简单,有效抑制了咸潮上溯,广泛应用于沿海河道中。

    一种坝面消能工
    7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25292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310200680.7

    申请日:2013-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坝面消能工,其在坝面上由上至下错位分布有多组凸台,每个凸台顶面由前至后向上翘起,后缘为圆弧形,能有效增加掺气长度,增大水流和空气的接触面,使泄流水舌表面掺气更充分,底缘含气漩滚更加稳定和完整,另外,凸台顶面上翘形成微凹区域,如同微型水垫塘,形成的水垫层可增加消能并减少跌流冲击,防止坝面空化;泄洪时水流从凸台顶面呈扇形分散跌落,沿圆弧形后缘形成底部含气漩滚,扇形分散水流与相邻凸台上的扇形分散水流在下一级凸台顶面的水垫层上碰撞掺混后,再扇形分散跌落,形成表面有掺气水舌、底部有含气漩滚、局部有分散碰撞和水垫消能的鱼鳞式坝面空间立体消能典型流态,其可更有效地提高坝面消能效率。

    用于内河涌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267186U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621116364.7

    申请日:2016-1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冲刷防护工程的领域,公开了用于内河涌过江隧道抗冲刷防护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包括布置在过江隧道上方的顶部混凝土防护板以及布置在河道上游断面迎水流侧的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形成在顶部混凝土防护板的一侧边且向下垂直延伸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顶部混凝土防护板坐落于过江隧道之上,垂直混凝土防护板垂直设置在河道上游断面迎水流侧,而且是布置在过江隧道的一侧,整个的混凝土盖板结构形成一个“Γ”型混凝土盖板结构,将“Γ”型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倒扣在过江隧道隧洞之上,这种混凝土盖板结构整体性能稳定,对其下部过江隧道具有良好的抗冲刷保护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