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封闭围隔
    7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6355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1464667.9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围隔,包括作为围隔的立柱的伸缩螺杆、作为围隔的支撑结构的支撑箍圈、包裹在围隔外围的桶状套膜;所述伸缩螺杆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内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且伸缩螺杆和支撑箍圈之间通过固定螺套连接;桶状套膜采用橡胶绑带固定,橡胶绑带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围隔的底部设有插泥钢圈,用于作为围隔安装固定和保障围隔的密闭。本发明由支撑箍圈、伸缩螺杆、桶状套膜、插泥钢圈等主体结构组成,安装过程中通过采用固定螺套和橡胶绑带的方式进行便捷安装与固定,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同时采用桶状套膜和插泥钢圈的结构可以实现围隔很好的密闭性。此外,该围隔结构稳固、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外观美观。

    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

    公开(公告)号:CN113463563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24779.1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丁坝结构及包括该丁坝结构的丁坝群,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包括原木、锚杆、土壤、碎石以及植物,两根原木间隔并排设置在河床上,两根原木的第一端均与河岸对接,两根原木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各根原木的端面上均间隔并排设置有多个通孔,并且各个通孔沿着原木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锚杆一一对应贯穿通孔,并且各根锚杆的第一端均垂直插入河底,在两根原木所包围的区域内填充土壤,碎石平铺在土壤上,并且碎石形成的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种植区域,植物种植在种植区域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丁坝结构的稳定性差以及生态效益不佳的问题。

    一种底泥沉积物中提砂与浮渣分离收集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43698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0929937.X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泥沉积物中提砂与浮渣分离收集装置及其方法,包括装置壳体、自混合管道式搅拌器、莲蓬状沉砂装置、沉砂次分离装置、微孔曝气装置和浮渣浮选装置。当需要分离的混匀底泥经进料口泵入管道式搅拌器后,在重力及推流作用下向下移动,加之来自底部的微气泡碰撞‑微射流作用,比重较大的泥砂经管道式搅拌器进入莲蓬状沉砂装置加速其沉积于装置壳体底部,随后由抽砂管道抽出;比重较小的下沉泥浆由泥浆管道排出即可。提砂的同时,由于下沉泥砂及上升微气泡的紊动传质,将浮渣浮选至装置上方的浮渣浮选装置中进行收集。此装置实现了底泥沉积物中浮渣的高效收集及泥、砂的分离回收,具有操作简单、连续运行等特点。

    沉降藻类收集装置及测定藻类沉降速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6851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710283717.5

    申请日:2017-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沉降藻类收集装置,它包括呈筒体形状的引导柱,引导柱顶部进口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上设有用于将过滤网固定于引导柱顶部上的固网盖,固网盖设有进口;引导柱底部与收集碟连接,引导柱侧壁底部设有出水管,收集碟底部设有出料管;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沉降藻类收集装置测定藻类沉降速率的方法;本发明不但能够在野外监测过程中原位捕捉藻类沉降速率,还能根据不同藻类的情况分析不同藻类的沉降规律,对正确认识藻类水华生消机理,开展藻类水华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水体立体生态养殖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15130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3803.5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立体生态养殖平台,包括鱼类养殖网箱、位于所述鱼类养殖网箱顶部的种植浮板、安置于所述鱼类养殖网箱内部的沉水植物种植网片;所述鱼类养殖网箱的外侧四面悬挂有底栖动物养殖网袋,所述鱼类养殖网箱的内侧悬挂有浮游动物人工海绵。该生态养殖平台基于水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共生的生态学原理进行多种水生生物混养,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鱼类、底栖动物以及浮游动物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传统投饵养殖方式对水体的污染。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蓝藻水华作为鱼类天然饵料,完全代替人工饵料,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产生巨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一种水上种植大棚
    7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51294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3521.5

    申请日:2020-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上种植大棚,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浮杆、连接在两个浮杆之间并位于浮杆上方的多个拱形支撑杆、以及连接在两个浮杆之间并垂直连接于浮杆的多个稳定加固杆;相邻的两个拱形支撑杆之间通过多个横向连接杆连接,所述拱形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上覆盖有棚膜;位于所述浮杆两端的拱形支撑杆和稳定加固杆之间设置有拱形门。本发明的水上种植大棚结构简单,稳定性较高,可以有效保障水上种植平台不受季节限制开展种植,延长水上种植平台植物的生长期;利用水上大棚可以极大提高水上种植平台种植物的产量,使水上种植生产不受季节与温度限制。同时,其易于在水面移动,在对水生种植平台进行收获时,可快速将其移除,提高采收效率。

    一种河道型水库控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859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77481.0

    申请日:2017-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00 A01M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型水库控藻装置及方法,它包括隔水幕布,所述隔水幕布的底部通过多根连接索与固定墩相连,所述固定墩沉在水底,所述隔水幕布的顶部连接有浮标,所述浮标将隔水幕布撑开,并使其完全淹没在水面以下。所述隔水幕布的材质采用防渗土工布,采用矩形平面结构,其长度为50-150m,高度为3-15m,厚度为0.001-0.01m。属于表层流场控制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水深且水流缓慢的河道、水库,整流水力调控控藻装置对于河宽没有限制要求,但河宽小,会更有利于整流幕的布设与操作,并可节约费用。

    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7172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1218203.8

    申请日:2017-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1/60 C02F3/327 C02F21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体及利用浮体进行生态养鱼和净化水质的装置及方法,它包括多个组合而成的浮体,所述浮体包括培养仓、调节仓和浮力仓;所述培养仓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孔和进水阀,在其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孔和出水阀;所述调节仓的一端设置有灌水孔,在其另一端设置有排水孔;相邻浮体之间通过连接绳和固定锚固定并漂浮在水面上。通过采用上述的装置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空置的水面开展生态鱼类养殖工作,而且因不需投饵,养殖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还能通过收获鱼获物形式净化养殖区水质。

    沉降藻类收集装置及测定藻类沉降速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3685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283717.5

    申请日:2017-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20 G01N1/34 G01N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沉降藻类收集装置,它包括呈筒体形状的引导柱,引导柱顶部进口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上设有用于将过滤网固定于引导柱顶部上的固网盖,固网盖设有进口;引导柱底部与收集碟连接,引导柱侧壁底部设有出水管,收集碟底部设有出料管;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沉降藻类收集装置测定藻类沉降速率的方法;本发明不但能够在野外监测过程中原位捕捉藻类沉降速率,还能根据不同藻类的情况分析不同藻类的沉降规律,对正确认识藻类水华生消机理,开展藻类水华预测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