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多重移相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667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165993.X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微电网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多重移相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应用于直流微电网中,可以减小直流微电网的复杂性,降低建设成本,提升能量管理的灵活性。但是变换器端口功率存在耦合,某一端口的功率波动会干扰另外两个端口的功率传输,且连接储能设备的端口电压波动会导致隔离变压器电流增大,变换器效率降低。本发明在传统的移相调制策略基础上,在储能端口侧H桥加入桥内移相,实现损耗最小的优化目标,提高效率,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实现负载端口的电压控制和储能端口的SOC,在提高端口动态性能的同时实现端口功率的解耦。

    一种多有源桥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软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3482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982531.0

    申请日:2020-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配用电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多有源桥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软启动方法。是利用辅助电源和软启动策略对输出侧端口电容进行预充电,使得端口电压基本达到额定值,然后在辅助电源的切除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模式的切换实现变压器平滑进入稳态控制模式。在多模式控制策略中有三个自由度,分别控制高压端口向中低压端口的传输功率的大小和方向。本发明能在保证端口电压稳定启动的同时,从高压侧实行的预充电成功限制电感电流峰值的大小,避免系统冲击电流的出现。多种控制模式均只需采用PI控制器,控制方法简单,能够保证模式切换后输出的连续性。

    用于三有源桥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压支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64500B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011434353.4

    申请日:2020-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有源桥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压支撑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低压端口间的桥间移相角作为第一控制自由度,以保持低压端口的输出电压比值一定,使得任一侧的低压子网都能支撑另一侧低压子网的电压,实现低压子网间的互相电压支撑;以高压端口与低压一侧端口的桥间移相角作为第二控制自由度,以控制高压侧向低压侧的传输功率,实现高压侧直接或间接支撑低压侧电压稳定的控制目标。通过引入前馈补偿,提高系统动态响应性能。本发明方案不需要进行解耦,简化了控制的复杂度,另外低压侧在发生电压跌落时,高压直流母线和另一侧低压子网能同时对其进行电压支撑。

    交直流互联隔离型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双向分担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98349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11115538.9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交直流互联隔离型双向DC‑AC变换器及其双向分担控制方法。该DC‑AC变换器由DC‑DC模块和DC‑AC模块相连而成;前者包括隔离变压器、两组由四个开关管组成的原副边H桥、两个端口稳压电容,以及谐振电感;后者包括由六开关管组成的三相半桥变流器、端口稳压电容,以及滤波电感。本发明将整个隔离型两级式DC‑AC变换器看作整个模块,主要采集两端口的电信号;采集信号简单,模块化程度高,易于封装。本发明首先对DC‑DC模块进行恒定变比控制,使其表现出直流变压器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两级式变换器两端口的电力测量信号控制DC‑AC模块的控制,从而使得整个变换器具有双向功率分担功能。

    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多重移相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6667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5993.X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直流微电网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多重移相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三端口电力电子变压器应用于直流微电网中,可以减小直流微电网的复杂性,降低建设成本,提升能量管理的灵活性。但是变换器端口功率存在耦合,某一端口的功率波动会干扰另外两个端口的功率传输,且连接储能设备的端口电压波动会导致隔离变压器电流增大,变换器效率降低。本发明在传统的移相调制策略基础上,在储能端口侧H桥加入桥内移相,实现损耗最小的优化目标,提高效率,并采用模型预测控制实现负载端口的电压控制和储能端口的SOC,在提高端口动态性能的同时实现端口功率的解耦。

    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网分布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221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0345844.8

    申请日:2018-04-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直流配电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接入分布式电源的多电压等级直流配网分布式控制方法。本发明是以直流变压器实现高低电压直流母线之间互联,实现高低电压直流之间的电压等级变换和隔离。通过多有分布式电源的下垂控制以及高低电压直流间直流变压器的恒变比控制,实现了整个直流配网区域内的能量无缝流动而不需要切换控制模式。当工作在主从控制模式时只需一侧有一个电压支撑源即可实现整个配网区域的电压恒定,而整个高低压直流配网区域内功率的流动和控制模式的变换都不需要更改直流变压器的控制模式,实现了多电压等级或多区域直流配网的一体化控制,大大降低了直流配网的控制难度。

    基于光伏-风电-甲烷的农村家庭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77405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710167307.4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光伏‑风电‑甲烷的农村家庭能源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以沼气池作为中间设备将甲烷产生器、微型燃气轮机和家庭燃灶连接起来,并将微型燃气轮机和家庭燃灶产生的二氧化碳反馈至甲烷产生器作为产生甲烷的原料,实现甲烷的产生、存储、消耗以及废气反馈的完整链,形成燃气互联;同时,以甲烷产生器作为可控负荷,以微型燃气轮机作为可控电源,由能量管理设备对微型燃汽轮机和甲烷产生器进行功率调度,将甲烷作为能量缓冲以保证用电的平稳性。整个循环过程实现最低的碳排放和对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保护环境并帮助农村居民节省电费开支。

    基于分布式可移动平台的自动化柔性装配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62025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0669065.9

    申请日:2017-08-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装配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可移动平台的自动化柔性装配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有多个可移动平台,并沿传输线布置多个工作站;可移动平台包括托盘,其底部装有的驱动装置,还设有能接收无线信号的分布式控制器,后者通过信号线接至驱动装置;工作站包括无效站、存储站、人工站和自动站;在各工作站处均设有减速传感器、停止传感器和触发气缸,传感器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连接至中央控制器,后者通过无线连接方式分别连接至各可移动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异步运动,同步装配,大大提升了传输线的柔性,能够满足多样化柔性装配的需求。无线通信技术,可降低控制系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系统的机动性。

    焊接机器人动态闭环控制系统及其实时动态修正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0799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510315607.3

    申请日:2015-06-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彭勇刚 韦巍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旨在提供焊接机器人动态闭环控制系统及其实时动态修正算法。该焊接机器人动态闭环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运动控制卡、焊接机器手、图像反馈系统,能基于图像实时反馈完成焊接工作;该实时动态修正算法具体为:图像反馈系统根据采集的实际焊缝图像,识别获得工具空间焊缝路径轨迹并发送到工控机,工控机将其与预定的工具空间焊缝路径进行计算,修改获得修正后的工具空间焊缝路径轨迹并重新规划运动控制指令下发,实现对焊接机器手的运动实时调整规划。本发明的焊接机器人动态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在执行的过程中,实时的动态规划剩余的运动轨迹,利用图像反馈的焊接路径,实时克服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提高焊接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