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手性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8562627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311519.X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手性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电化学传感器是将共价有机骨架化合物COF-CTpPa-2修饰到基体电极上得到的,可用于对具有π共轭结构的小分子电活性物质的富集和分离,且当物质分子直径小于COF-CTpPa-2孔径时,物质的苯环数越多,传感器对于物质的富集作用越明显,同时还能用于手性化合物的区分鉴定。

    一种等温快速扩增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90063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15921.8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温快速扩增检测食品中致病菌的方法,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多重序列对比确定了针对各菌的检测靶核酸,设计了特异性的分子信标探针和引物,以各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了实时荧光CSDPR,进行等温核酸扩增,并且验证了CSDP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还通过实际样品的检测确定了本发明建立的方法具有实际可行性。本发明方法对于食品中的多种致病菌的检测具有通用性,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等,仅需替换掉分子信标探针中的特定部分,即可实现对不同致病菌的有效检测,而且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高,原理与操作简单,样品前处理简单。

    食用植物油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140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415905.9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359 G01N21/357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食用植物油品种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属于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先利用近红外光谱仪不同种类的多个食用植物油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后,测量其在波长范围1000‑2500nm下的吸光度,然后采用簇类独立软模式识别法建立SIMCA分类识别模型或者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建立PLS‑DA模型;当检测未知食用植物油样品时,先得到待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再将其在波长范围1000‑2500nm下的吸光度代入到建立的SIMCA分类识别模型或者PLS‑DA模型中,即能得到待测样品的种类信息。本发明建立的PLS‑DA模型对七种植物油的预测正确率均为100%。模型效果良好,能用于多种食用植物油的品种鉴别分析。

    一种pH敏感型载盐酸阿霉素银纳米簇水凝胶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193706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737534.7

    申请日:2015-11-03

    Abstract: 一种pH敏感型载盐酸阿霉素银纳米簇水凝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AgNO3溶液,置于微波反应器搅拌加热并逐滴加入半胱氨酸溶液,反应制得银纳米簇分散液;(2)将柠檬酸溶液添加到银纳米簇分散液中,置于小型摇床上,采用紫外光照射,待溶液透明,加入NaHCO3溶液调节pH后,高速离心,加入盐酸阿霉素粉末,置于高压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釜内压力与温度,反应得到红色澄清胶状物,即为pH敏感型载盐酸阿霉素水凝胶。本发明选用银纳米簇水凝胶作为载体,包裹盐酸阿霉素,原位注射到肿瘤部位,响应于肿瘤部位pH,从而实现药物缓慢释放,提高肿瘤抑制率,减少心脏毒性。

    一种特异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5583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820388.X

    申请日:2014-12-2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异性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所述的特异性检测是将核酸适配体修饰在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快速识别并结合溶液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磁场将磁性纳米颗粒结合的目标菌分离富集,再将捕捉到的菌悬浮到一定体积的裂解液中,释放并用提取出金黄色葡萄球的ATP,由于ATP量与菌液浓度呈正比,通过ATP生物发光法得到菌浓度与发光强度的线性曲线,即可定量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具有适配体易合成、易修饰、易固定、可长期保存,对目标菌结合、分离、富集和浓缩,有效去除样品基质和其它干扰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的优点。

    吸附多环芳烃污染物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59095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010579924.3

    申请日:2010-12-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吸附多环芳烃污染物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石墨烯分散在支撑体材料的前驱体溶液中,然后使支撑体材料的前驱体发生固化反应,即可制成石墨烯复合材料,具体制作步骤及吸附过程如下:(1)准备石墨烯分散溶液;(2)准备支撑体材料的前驱体溶液;(3)将石墨烯分散溶液与支撑体材料的前驱体溶液相混合;(4)引发支撑体材料的前驱体使之发生固化反应,同时加入石墨烯,得到石墨烯复合材料;(5)将制备得到的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浸泡于含有多环芳烃的溶液中,由于石墨烯与多环芳烃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多环芳烃被吸附在石墨烯表面上;利用石墨烯的大π体系和超大比表面积特性,提高对多环芳烃的富集吸附能力。

    一种杀菌纳米银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0325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35231.9

    申请日:2012-09-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菌纳米银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制作过程为:第一步:以硝酸银和半胱氨酸为原料溶解于纯水中制备半胱氨酸-银离子配合物;第二步:将该配合物溶液作为前体,利用紫外光辐照产生的水化电子和自由基对前体溶液中银离子进行还原制备纳米银溶胶;半胱氨酸通过巯基与银作用来包被纳米银;半胱氨酸的氨基与羧酸作为亲水残基网络水分子形成水凝胶,从而制得纳米银水凝胶;本发明与现有的纳米银水凝胶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制备原材料少、制备方法简单、抑菌效果好、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在空气中暴露一年无明显变化。

    一种基于铋基纳米酶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在铬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656281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1322081.8

    申请日:2022-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铋氧基金属有机骨架类过氧化物纳米酶的电化学传感装置及其在铬离子检测中的应用技术,属于电化学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甲酸氧铋(BiOCOOH)和2‑氨基对苯二甲酸(NH2‑H2BDC)为前体,水热法合成铋氧基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BiO‑BDC‑NH2,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制成BiO‑BDC‑NH2/GCE类过氧化物纳米酶电化学传感装置,构建电化学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过氧化氢(H2O2)体系;通过Cr6+还原为Cr3+时对BiO‑BDC‑NH2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使体系氧化产物(oxTMB)响应信号降低,建立一种Cr6+检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检出限高、稳定性差和催化效果弱的问题。

    一种双配体Eu-MOF及其在检测烟酰胺单核苷酸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755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31788.8

    申请日:2024-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配体Eu‑MOF及其在检测烟酰胺单核苷酸中的应用,属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Eu‑TATB‑BDC‑NH2的制备是2,4,6‑三(4‑羧苯基)‑1,3,5‑三嗪,2‑氨基对苯二甲酸,六水合硝酸铕溶解于水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液中,加入硝酸调节pH,超声分散均匀,于高压反应釜(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反应,冷却,离心,洗涤,干燥,得粉色固体Eu‑TATB‑BDC‑NH2;该Eu‑MOF在用于检测NMN时,方法简便、快捷且灵敏度高,为检测实际样品中的NMN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