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494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880009794.4

    申请日:2018-02-13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防止扁平状的卷绕电极体的弯曲部中的负极的局部的过剩充电,并抑制弯曲部中的正极芯体的裂纹。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将具有正极板、负极板以及介于它们之间存在的隔板的极板群卷绕而成的扁平状的电极体;非水电解质;和外装体。正极板具有正极芯体和形成于其表面的正极合剂层,负极板具有负极芯体和形成于其表面的负极合剂层。电极体在与卷绕轴垂直的截面的长径方向的两端部具有极板群弯曲的弯曲部。在弯曲部内的正极合剂层的卷绕内侧的表面当中配置于正极板的卷绕最开始侧的部分贴附树脂带。树脂带包含粘合剂层和不透过锂离子的基材层。树脂带对正极合剂层的粘合力为0.1N/cm以上且2N/cm以下。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6797020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580047561.X

    申请日:2015-08-27

    Abstract: 使用硅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提高放电负荷特性。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负极(10)具备负极集电体(11)和形成于该集电体上的负极复合材料层(12)。负极复合材料层(12)包含石墨和硅材料,沿着负极复合材料层(12)的厚度方向,从与负极集电体(11)处于相对侧的表面起为该复合材料层厚度的40%范围的第1区域(12a)中,硅材料的含量多于从负极集电体(11)侧的表面起为该复合材料层厚度的40%范围的第2区域(12b)。第1区域(12a)的密度低于第2区域(12b)的密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