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33629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185455.8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区电网不同电缆化率情况下的无功配置方法和系统。无功配置既要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又要解决电缆化率逐渐提高的新的电网形势。本发明首先计算片区电网的电缆和架空充电功率,再次根据计算片区电网的无功损耗和无功电源情况来判断片区电网的无功情况,在分析片区电网电压水平和功率因数的基础上,给出不同种类片区电网的无功配置方法,并通过仿真计算的电压波动和无功配置率等指标进行校验,确定最终的无功配置方案。本发明方便对片区电网不同电缆化率水平下的无功配置进行指导,既适用于现存片区电网的无功配置校核,也适用于规划片区电网的无功设备建设安排。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907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15905.8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章敏捷 , 徐旸 , 谷纪亭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但扬清 , 王婷婷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胡哲晟 , 王思远 , 孙擎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输配电网一体化规划的高压配网变电站负荷预测方法。目前,配电网的预测方式难以对整个地市发展情况进行适应,较难用一种方法贯穿输配电网负荷预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结合输配网一体化规划需求特点,采用Elman神经网络模型和空间负荷预测相结合的高压配网负荷预测方法,以高压配网变电站供区为预测单位,从历史负荷和空间预测相结合对高压配网中长期负荷进行预测,引入基于网格开发度的供区负荷计算模型。本发明综合了空间规划中具有的远景最大负荷密度数据优势,同时在计算样本中动态引入历年变电站实测数据对网格开发度进行修正;预测得到网格开发度后,考虑未来年变电供区划分变化重新计算得到高压配网供区负荷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210926616U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21541913.9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高美金 , 王婷婷 , 狄谦 , 尹军华 , 刘伟军 , 杨建华 , 李帆 , 黄江倩 , 诸言涵 , 杨嘉睿 , 金佳敏 , 李建宇 , 康雪晶 , 贾芳丽 , 赵一帆 , 尤晓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电器、车载式组合电器及移动式变电站。该组合电器包括卧式断路器,断路器的两端上侧分别连接第一三工位组合开关和第二三工位组合开关,断路器与第一三工位组合开关之间设有电流互感器,第一三工位组合开关通过第一水平筒体连接有第一电缆终端,第二三工位组合开关通过第二水平筒体连接有第二电缆终端,第一电缆终端和第二电缆终端位于断路器的两侧,第二水平筒体在其下侧连接有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该组合电器中的各结构共面设置,且第一电缆终端和第二电缆终端的接口均不高于第一水平筒体和第二水平筒体中较高的筒体。该组合电器结构较为紧凑,能够满足移动运输的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217541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1752900.1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出线间隔双层构架双出线结构。目前的双层构架出线结构中,构架上层的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在下层三相绝缘子悬挂位置的正上方,整体形成空间矩形,这在汇总进线时存在导线间电气距离较小或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布置的出线间隔构架,所述的出线间隔构架共接入双回线路6根导线,在出线间隔构架上的导线绝缘子悬挂点从左到右呈“△”及“▽”形分布,整体形成垂直于地面的平行四边形,出线后直接接入同塔双回第一级出线铁塔。本实用新型在有效缩减出线间隔出口构架整体宽度、减少第一级塔数量及占地的同时,能有效确保线路空间分布的科学性及线路不发生交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217439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1753814.2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IPC: H02B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户外隔离开关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相隔离开关的垂直投影呈“V”形,A、C相隔离开关较B相隔离开关靠后一个相间距,即B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中心到A、C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的连线的垂直距离为一个相间距,且A、C相隔离开关高于B相隔离开关,A相隔离开关与C相隔离开关相距二个相间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当变电站在改造期间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调整三相布置或出现三相不位于空间同一直线上的情况时,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过渡手段保持正常供电,其与传统“一”字形出线方式具有良好接口,又有效对三相线路进行了空间分散,使其后续需要变相或非直线分布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208848800U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821752883.1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曦冉 , 来聪 , 何英静 , 李帆 , 沈舒仪 , 朱克平 , 王婷婷 , 章敏捷 , 郁丹 , 蔡优悠 , 陈旭阳 , 徐旸 , 谷纪亭 , 邹波 , 胡哲晟 , 但扬清 , 牛威 , 周海波 , 施进平 , 何东 , 冯伟 , 常安 , 李青 , 翁华 , 吴君 , 唐人 , 周林 , 刘林萍 , 吕韵 , 张代红 , 李春 , 王思远 , 赵勇 , 赵聪 , 张会旭 , 孙擎宇 , 杨卓然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电站隔离开关。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三相隔离开关的垂直投影呈钝角,A相隔离开关较B、C相隔离开关靠后一个相间距,即A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中心到B、C相隔离开关垂直投影的连线延长线的垂直距离为一个相间距,且A相隔离开关高于B、C相隔离开关,B相隔离开关与C相隔离开关相距一个相间距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当变电站在改造期间或由于其他原因需要调整三相布置或出现三相不位于空间同一直线上的情况时,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过渡手段保持正常供电,其与传统“一”字形出线方式具有良好接口,又有效对三相线路进行了空间分散,使其后续需要变相或非直线分布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6467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443918.4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N3/08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波去噪方法,本发明采用神经网络来实现小波去噪的功能,在输入不同信号时,能够根据信号的特点来自动调整网络参数以取代小波基函数的选取过程,提高去噪处理的效率,并且达到更好的去噪效果,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