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4045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054694.7
申请日:2017-11-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0 , C02F101/10 , C02F1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C02F3/302 , C02F3/308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深层人工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属于给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连续进水方式进行河湖水原位净化。借助进水穿孔管将河湖水均匀地分布于由水生植物和沙土层组成的表面流反应区,借助粘土层的竖向阻隔实现进水的横向推流,经过溢流堰,自由跌落至由砾石层组成的下向垂直流反应区,经穿孔花墙流入由石英砂构成的水平潜流反应区,再借助穿孔花墙流入由石英砂层组成的上向垂直流反应区,最后借助V型槽均匀出流,返回自然水体。与常规人工湿地相比,本发明减少61.43%的占地面积,出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三类水标准。本发明采用跌水折流式自流运行,较于传统湿地系统,本发明的产水率提高4.1%,降低了出现堵塞现象的几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693056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146298.6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C02F11/04
Abstract: 一种用零价纳米铁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领域。先将厌氧消化污泥pH调节为6.8-7.2;在N2的保护下将污泥装入厌氧反应瓶,通N2至ORP小于-300mV,同时投加入零价纳米铁,使零价纳米铁浓度为100-1000mg/L,将厌氧反应瓶置于摇床中进行厌氧消化,设定摇床转速为150-180rpm,厌氧消化反应15-20天,选用气相色谱法沿程测定气相中甲烷的浓度,采用气相平衡法测定甲烷产气量,从而通过计算得到甲烷体积。本发明不需要额外能源的输入,而且与普通铁粉相比用量少,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比,该方法适用于厌氧消化污泥和剩余污泥。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310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15063.6
申请日:2014-07-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硝化处理过程N2O产量计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好氧反应末污泥,用合成洗泥液洗泥后均分入3个编号依次为R1、R2和R3的密闭反应器中,加入模拟污水及抑制剂并调整PH值进行硝化反应;测定各密闭反应器中N2O的产量。由公式:和分别计算硝化菌反硝化途径和偶联硝化反硝化途径下N2O的产量,其中和分别为反应器R1、R2和R3中N2O的产量。本方法能够准确鉴别污水生物硝化过程N2O的产生途径并计算各途径下的产量,为在污水生物硝化过程中掌握并控制N2O的释放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3936153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50757.9
申请日:2014-04-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磷颗粒污泥优势菌种的快速筛选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序批式反应器中采用模拟城市污水驯化反硝化除磷菌,得到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2)将步骤(1)中形成的反硝化除磷活性污泥在序批式反应器中快速形成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3)将步骤(2)得到的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进行内源饥饿反应,通过快速沉降法筛选优势菌种聚磷菌。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快速富集实验室SBR颗粒污泥技术样品中的聚磷菌,提高聚磷菌比例,控制和淘汰聚糖菌,使聚磷菌和聚糖菌之间的竞争能够得以控制,提高菌种筛选效率,为提高和稳定反硝化除磷效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0392255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06032.X
申请日:2014-03-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反硝化除磷污泥的保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好氧反应末污泥或剩余污泥,置于反应器中,用N2吹脱以保证厌氧环境;(2)然后,向步骤(1)的反应器加入含C、P、N的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反应,静置后取出反应器内厌氧末污泥,于冰箱中保存备用。通过增加厌氧吸碳释磷步骤(2),提高了活性污泥的胞内聚β羟基烷酸酯水平,降低了活性污泥的维持能量。它解决了传统反硝化除磷污泥保存方法遇到的污泥活性低、衰减速度快等问题。保存后的污泥活性恢复快,及时补充到污泥系统后,有利于应对反硝化除磷工艺中污泥流失和污泥中毒等突发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555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210152692.2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质填料蚯蚓生物滤池及其处理村镇剩余污泥的方法。木质填料蚯蚓生物滤池自上而下由内装多孔球形填料(2)的锥形布水器,3-5级内装木质填料(8)和赤子爱胜蚓(6)的滤床反应器,以及上部设有上清液回流管(10),底部设有排泥管(13)的沉淀池构成。来自生物反应池后的二次沉池中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调节池中稀释后,由蠕动泵泵入锥形布水器,均匀分布后,进入滤床反应器,经赤子爱胜蚓(6)摄食消化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理,最后以蚓粪污泥的形式排放至沉淀池中。蚓粪污泥经浓缩和自然干化后,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沉淀池中的上清液通过回流管(10)回到生物反应池,二沉池中循环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555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52692.2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质填料蚯蚓生物滤池及其处理村镇剩余污泥的方法。木质填料蚯蚓生物滤池自上而下由内装多孔球形填料(2)的锥形布水器,3-5级内装木质填料(8)和赤子爱胜蚓(6)的滤床反应器,以及上部设有上清液回流管(10),底部设有排泥管(13)的沉淀池构成。来自生物反应池后的二次沉池中的剩余污泥进入污泥调节池中稀释后,由蠕动泵泵入锥形布水器,均匀分布后,进入滤床反应器,经赤子爱胜蚓(6)摄食消化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稳定化处理,最后以蚓粪污泥的形式排放至沉淀池中。蚓粪污泥经浓缩和自然干化后,可作为土壤改良剂,沉淀池中的上清液通过回流管(10)回到生物反应池,二沉池中循环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654302A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申请号:CN200910196016.3
申请日:2009-09-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5
Abstract: 利用蚯蚓去除水体中藻类的方法,涉及一种水体除藻方法。先将水中的藻密度低于10 8 个/L水的含藻水泵入藻类闲置池中闲置2-3日,使水中藻类达到腐烂的状态,以增强蚯蚓对藻的适口性。同时构建蚯蚓生物滤池和接种蚯蚓,滤池内填装3-5mm的陶粒,蚯蚓按体积密度10 11 个藻/(kg蚯蚓.d)均匀接种在滤池内,滤池的底板均匀开设孔洞,含藻水体从滤池顶端的布水器流经驯化成功的陶粒间的蚯蚓,利用蚯蚓喜食腐烂植物碎片的特性,将藻类分解成自身和微生物的营养,出水从滤池底的孔洞流入沉淀池。本发明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无二次污染、造价和运行费用低廉、出水效果好。可广泛用于去除水体中的藻类。
-
公开(公告)号:CN209715897U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20248828.7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子色谱进样瓶批量清洗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洗涤容器、底部开口并与洗涤容器的内部相连通的盛水容器以及设置在洗涤容器与盛水容器之间的连接部件,盛水容器通过连接部件与洗涤容器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改造难度低,并可充分利用实验室常用的摇床和超声清洗设备等设备资源,极大节约清洗费用,可多个装置同时使用,一次清洗数百个乃至数千个进样瓶,极大增加清洗进样瓶的数量,节约劳动力,提高清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2267677U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20398747.9
申请日:2011-10-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确定水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便携式静态箱,其包括:箱体,包括柱体和半球体顶盖,半球体顶盖固定于柱体上部,柱体底部为未封闭的敞口结构;第一温度探头,设置于半球体顶盖壁面上,并通过导线与箱体外部的温度测定仪相连;第二温度探头和液位计探头,设置于柱体壁面上,并通过导线分别与箱体外部的温度测定仪和液位测定仪相连;气体平衡袋、气体采样嘴和液体采样嘴,设置于半球体顶盖侧壁上,气体平衡袋出口与软管相连伸出箱体外并缠绕箱体外壁2周以上;支架,设置于箱体内,位于半球体顶盖和柱体的连接处;箱体外还设有圈状气囊和连接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且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