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8531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191044.5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570-630份、粉煤灰270-320份、硅灰85-115份、膨胀剂25-35份、再生细骨料300-800份、河砂300-800份、微丝钢纤维180-220份、聚羧酸减水剂18-22份、水150-180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原料中包括了使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细骨料不同比例替代成本较高的天然细骨料,在提高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利用逆流原理或横向流原理,采用旋转式混合搅拌机,对于原料的混合,具有意想不到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249863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41386.6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4 , C04B2201/50 , C04B2201/52 , C04B14/041 , C04B14/06 , C04B14/48 , C04B18/146 , C04B2103/302 , C04B22/064 , C04B2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收缩高韧性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低收缩高韧性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主要组成为:普通硅酸盐水泥590‑680份,精细沉珠280‑305份,硅灰90‑115份,河砂1050‑2000份,膨胀剂29‑67份,钢纤维180‑240份,减水剂18‑23份,水155‑190份。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采用常规的水泥胶砂行星式搅拌机即可制备出流动性、强度等各方面性能优良的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此外,本发明在满足各类掺合料基本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原料共同作用,能够显著节约胶凝材料用量。所得材料具有胶凝材料用量小,成型工艺简单,工作性能佳,综合成本低,早期收缩小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297054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547202.8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FRP筋拉伸性能的线性锚固辅助装置,包括主架(1)、底座(2)、同心轴孔系统(3)和摆锤装置(4);所述主架(1)固定于底座(2)上,包括下层(11)和上层(12);所述同心轴孔系统(3)为一组分别设于底座(2)、下层(11)和上层(12)上的三层同轴心的孔道;所述摆锤装置(4)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同心轴孔系统(3)两侧的上层(12)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研究直径不规则FRP筋本身拉伸性能时两端的锚固,保证FRP筋与锚具同轴,避免拉伸过程中剪切应力的影响,有效增加锚固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88801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610137911.8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N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海水环境干湿循环试验装置,包括干湿循环试验箱系统、储液系统、总控制箱以及空气压缩系统;所述干湿循环试验箱系统通过溶液循环系统与储液系统连接,并且通过鼓吹管道与空气压缩系统连接;所述总控制箱控制干湿循环试验箱系统、储液系统、空气压缩系统以及所述溶液循环系统。本发明所得装置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方便控制,且解决了现有设备中溶质发生沉积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模拟海水环境下混凝土干湿循环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9943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66163.5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筋阻锈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理论的钢筋阻锈剂表面吸附效率评估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有机阻锈的阻锈效率量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包括吸附过程模拟、结合能和有机阻锈剂相对于钢筋表面的径向分布计算,量子化学模拟包括量子化学中的前线轨道和表面静电势计算;通过综合评估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模拟结果可实现阻锈剂的阻锈效率的量化。本发明可以模拟不同溶液环境下各种有机阻锈剂分子在钢筋表面的吸附行为,判断阻锈剂分子的吸附位点,计算阻锈剂分子吸附能力,量化有机阻锈剂的阻锈性能,从而为腐蚀环境中钢筋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749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4850.5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6/28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的方法,其原材料重量分数包括固体废弃物粉料290‑450份、固体废弃物细集料680‑810份、固体废弃物粗骨料980‑1200份、仿生聚合物乳液160‑280份;采用仿生聚合物作为胶结剂,将不同粒径尺寸的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与普通混凝土具有相当强度的无水泥无碳排的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还能减少天然骨料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废弃物堆积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公开的此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4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72221.8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8/34 , C04B28/06 , C04B20/10 , C04B20/02 , C04B14/28 , C12N11/14 , C12N1/20 , C12R1/07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矿化的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利用疏水改性后的多孔颗粒为载体,将具有矿化行为的微生物细菌、营养物质和钙源通过真空浸渍浸入多孔颗粒的孔隙内部,并采用水性环氧适当封闭颗粒孔隙,之后用偏高岭土和硅酸钠进行封装,最后与纤维复合砂浆复合制成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本发明的混凝土快速修补材料具有界面强粘结、环境友好、轻质、表面密实提升效果优异、裂缝自修复等优点,可涂覆修复混凝土缺损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97073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72217.1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2/06 , C04B28/04 , C04B111/20 , C04B111/27 , C04B111/34 , C04B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侵蚀离子环境下调控硅酸三钙溶解速率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在含有镁离子、氯离子的侵蚀离子环境中的硅酸三钙中添加纳米溶胶,并辅以超声波催化,从而实现对硅酸三钙的溶解速率的调控,进而稳定胶凝材料水化体系,缓解了侵蚀性离子对胶凝材料早期溶解以及长期耐久性影响,有利于胶凝材料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34746.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8/00 , C04B11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材料重量分数包括水泥210‑240份、粉煤灰55‑75份、矿渣130‑160份、沙子550‑740份、细骨料380‑510份、粗骨料590‑780份、水140‑160份、聚羧酸盐减水剂1.7‑3.2份,温升调控材料0.4‑1.0份、保温保湿涂层厚度为200‑500微米;通过采用外部保温保湿涂层抑制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以及降低外部大温差干扰,同时内掺温升调控材料调控胶凝材料水化进程,抑制混凝土内部温升快速提升,实现抑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应力以及服役环境温度的剧烈改变。本发明公开的此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87717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837253.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不同胶凝体系中熟料和辅助胶凝材料的具体组分数据以与对应的性能数据,形成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数据集;基于碳排放计算公式,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碳排放量数据集;对上述数据集进行拟合,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的拟合公式;根据所述拟合公式得到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三元等值线图,由三元等值线图得出任意碳排放与性能下的CaO‑SiO2‑Al2O3配比范围;在CaO‑SiO2‑Al2O3范围内倒推出水泥中熟料含量与辅助胶凝材料配比,进行胶凝体系的组分设计。本发明可确保混凝土胶凝体系在满足性能与碳排放要求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材料供应状况等实际情况,为选择具体材料组成提供指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