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8531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810191044.5

    申请日:2018-03-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细骨料制备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制成:普通硅酸盐水泥570-630份、粉煤灰270-320份、硅灰85-115份、膨胀剂25-35份、再生细骨料300-800份、河砂300-800份、微丝钢纤维180-220份、聚羧酸减水剂18-22份、水150-180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原料中包括了使用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细骨料不同比例替代成本较高的天然细骨料,在提高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利用逆流原理或横向流原理,采用旋转式混合搅拌机,对于原料的混合,具有意想不到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最终产品的性能。

    一种研究FRP筋拉伸性能的线性锚固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97054B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410547202.8

    申请日:2014-10-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研究FRP筋拉伸性能的线性锚固辅助装置,包括主架(1)、底座(2)、同心轴孔系统(3)和摆锤装置(4);所述主架(1)固定于底座(2)上,包括下层(11)和上层(12);所述同心轴孔系统(3)为一组分别设于底座(2)、下层(11)和上层(12)上的三层同轴心的孔道;所述摆锤装置(4)为两个,分别固定于同心轴孔系统(3)两侧的上层(12)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研究直径不规则FRP筋本身拉伸性能时两端的锚固,保证FRP筋与锚具同轴,避免拉伸过程中剪切应力的影响,有效增加锚固的效率和有效性,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有效性。

    基于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理论的钢筋阻锈剂表面吸附效率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43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66163.5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筋阻锈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与量子化学理论的钢筋阻锈剂表面吸附效率评估方法,通过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分析的方法,将不同种类有机阻锈的阻锈效率量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包括吸附过程模拟、结合能和有机阻锈剂相对于钢筋表面的径向分布计算,量子化学模拟包括量子化学中的前线轨道和表面静电势计算;通过综合评估分子动力学和量子化学模拟结果可实现阻锈剂的阻锈效率的量化。本发明可以模拟不同溶液环境下各种有机阻锈剂分子在钢筋表面的吸附行为,判断阻锈剂分子的吸附位点,计算阻锈剂分子吸附能力,量化有机阻锈剂的阻锈性能,从而为腐蚀环境中钢筋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一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749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14850.5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的方法,其原材料重量分数包括固体废弃物粉料290‑450份、固体废弃物细集料680‑810份、固体废弃物粗骨料980‑1200份、仿生聚合物乳液160‑280份;采用仿生聚合物作为胶结剂,将不同粒径尺寸的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与普通混凝土具有相当强度的无水泥无碳排的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废弃物,还能减少天然骨料的使用量,降低碳排放。同时,通过合理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废弃物堆积问题,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公开的此种利用仿生聚合物制备无水泥混凝土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0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34746.2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原材料重量分数包括水泥210‑240份、粉煤灰55‑75份、矿渣130‑160份、沙子550‑740份、细骨料380‑510份、粗骨料590‑780份、水140‑160份、聚羧酸盐减水剂1.7‑3.2份,温升调控材料0.4‑1.0份、保温保湿涂层厚度为200‑500微米;通过采用外部保温保湿涂层抑制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以及降低外部大温差干扰,同时内掺温升调控材料调控胶凝材料水化进程,抑制混凝土内部温升快速提升,实现抑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应力以及服役环境温度的剧烈改变。本发明公开的此种高保湿抗开裂混凝土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717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837253.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性能和碳排放的混凝土胶凝体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不同胶凝体系中熟料和辅助胶凝材料的具体组分数据以与对应的性能数据,形成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数据集;基于碳排放计算公式,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碳排放量数据集;对上述数据集进行拟合,得出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的拟合公式;根据所述拟合公式得到CaO‑SiO2‑Al2O3配比与性能/碳排放量三元等值线图,由三元等值线图得出任意碳排放与性能下的CaO‑SiO2‑Al2O3配比范围;在CaO‑SiO2‑Al2O3范围内倒推出水泥中熟料含量与辅助胶凝材料配比,进行胶凝体系的组分设计。本发明可确保混凝土胶凝体系在满足性能与碳排放要求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成本、材料供应状况等实际情况,为选择具体材料组成提供指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