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92693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4096.4
申请日:2012-02-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能和磁流体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液态金属磁流体为工质的核能发电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将磁流体核反应堆冷却剂同时作为磁流体发电机的工作流体,带走反应堆堆芯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基于直接循环的方式发电,由此省去了核电站的汽轮机-发电机部分,有效的提高了核电站的发电效率。而且磁流体发电机的发电通道没有运动机械部件,这可以使设计更加简单、减少系统的成本,增加稳定性;省去了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浪费;冷却剂为液态金属流体,这样避免了CO2的排放等环境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38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910242275.5
申请日:2009-12-0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超导热管式核电热冷联产系统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该系统的组成为:在安全壳后设置用于换热的超导介质热管,一回路冷却剂通过超导介质热管将热量传给二回路循环工质;二回路循环工质吸收热量后,有三条由阀门控制的可选择路径:二回路循环工质送入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用于冷用户制冷或被送入热用户采暖;流入空冷塔散热,然后返回超导介质热管;经由汽水分离器的分离,分离出的“汽”进入汽轮机,冷凝后用于冷用户制冷或者送入热用户采暖,分离出的“水”直接返回超导介质热管,完成循环。本发明通过超导介质热管、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综合特性来实现核电站余热的排出以及回收利用,具有高效换热、大规模节能和非能动安全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34708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272098.2
申请日:2011-09-1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的纳米材料控制棒。该纳米材料控制棒由纳米碳化硼和控制棒包层组成,控制棒包层内填充纳米碳化硼。在超临界水堆内采用纳米材料控制棒技术,具有较高中子吸收能力,中子俘获截面高,吸收能谱宽,不会形成二次辐射污染。抗辐射能力强,在超临界温度较高条件下不易发生控制棒肿胀,并能在事故条件下顺利插入堆芯,平稳停堆,降低事故危害。以达到控制超临界水堆的功率,保障超临界水堆安全之目的。事故时将纳米材料控制棒插入超临界水堆堆芯水棒的控制棒导向管中,用于超临界水堆事故停堆。
-
公开(公告)号:CN101916594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33036.6
申请日:2010-07-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21C9/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的一种非能动的核电站LOCA事故缓解系统。利用记忆合金在一定温度下收缩变形的特性,与四杆机构和阀门串联组成相应的记忆合金智能开关装置,安装在安全壳内合适的位置,在LOCA事故安全壳内充满高温高压水蒸气的情况下,执行相应制动动作。利用溴化锂溶液的强烈的吸湿特性,吸收安全壳内高温高压的水蒸气,从而达到缓解事故的目的。该系统中存在着自然循环,四杆机构动力传递,压力作用等诸多非能动方式。该系统主要采用非能动的自动运行,实施方便,控制简单,可靠性高,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9333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010917212.1
申请日:2020-0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及核反应堆控制棒组件,该控制棒包括I型控制棒和II型控制棒,其中,I型控制棒为非均匀控制棒,放置在核反应堆的中央,II型控制棒为均匀控制棒,放置在核反应堆的边缘。本发明在核电厂反应堆的反应性控制领域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不仅能使核反应堆堆芯径向功率与轴向功率的畸变峰分解并展平,而且能够削弱温度场震荡对反应性控制的影响,提升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36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120927.0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燃料棒包壳,该包壳包括芯体(1)和芯体外保护层(4);其中,所述芯体(1)由纯钼或钼合金组成,所述芯体外保护层(4)为金属涂层。其中,金属涂层选自的Fe‑Cr‑Si涂层,不锈钢涂层或Si‑Mo涂层。本发明为核反应堆燃料棒提供了一种新型包壳材料,有效提高了燃料组件包壳的抗冲击性和耐疲劳性,以及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6704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13841.X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与无人船的海洋辐射与核素扩散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无人机探测子系统、无人船探测子系统和控制中心子系统,所述无人机探测子系统与无人船探测子系统分别与控制中心子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无人机探测子系统用于探测大气中的放射性核素信息数据,所述无人船探测子系统用于收集气象数据和探测放射性核素信息数据。本发明通过收集附近海域气象信息和核素扩散信息,在事故工况下,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得到实时扩散数据,经过处理后传输至远程终端。本发明的监测系统及方法在正常运行时能够对附近海域环境进行监测,在核电站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得到核心数据,从而采取更快速的应对措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656042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176217.7
申请日:2016-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PFC控制器间交互影响的规范型评估方法,用于评定UPFC控制器间交互影响的强弱程度。其技术方案是:在稳态运行点对电力系统非线性系统状态方程泰勒级数展开,并保留二阶非线性项;进一步进行若当变换、规范型变换,计算非线性交互影响指标;在比较不同工况下非线性交互影响指标后,得出最终结论。本发明的UPFC控制器间交互影响分析方法,可以在直流电压控制器、交流电压控制器、潮流控制器不同状态(开环或闭环)下,对UPFC各控制器间交互影响强弱进行量化分析,为保证UPFC正常运行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25083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392462.7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式超临界水细颗粒热泳脱除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口段(3)、脱除段和出口段(8),超临界水从入口段(3)进入到装置中,经过脱除段脱除细颗粒,从出口段(8)离开所述装置,完成脱除过程,实现细颗粒的脱除。本装置通过利用流体在内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热泳力、湍流力以及扩缩效应等多种力学效应综合影响而产生强力细颗粒脱除效果,同时利用气凝胶材料的强吸附性进一步加强脱除效果,能够有效脱除超临界水中的细颗粒杂质,保证流体的安全稳定流动。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能够起到良好的细颗粒脱除效果,满足实验需求及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51836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374214.3
申请日:2018-04-2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水降噪减震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上的外罩,其中,底座包括减震元件和缓冲元件,外罩包括隔声层、阻尼层、吸声层和护面层,本装置通过对底座和外罩的结构和材料的高阻尼特性的设计,降低设备运行时的声音及震动,同时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延缓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实施简单且方便移动,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噪减震效果,同时对其维护简单,方便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