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厌氧氨氧化复合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8413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375337.6

    申请日:2020-05-06

    Inventor: 杨宏

    Abstract: 一种高效厌氧氨氧化复合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及应用,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包括AAOB细菌的定向培养强化;包埋材料组成:PVA 20‑30%;细菌培养物50%;硅藻土15‑20%;100目的木质活性炭4‑6%;碳酸钙4‑5%;其余1%为无机混合物,按照上述各组分备成胶状包埋料;挤出管条状挤出物,在饱和硼酸溶液中进行胶联4小时,清洗,切割,置于5%硫酸钠溶液中进行浸泡4小时,形成最终包埋填料产品。提高反应效率及简便的运行方式。

    一种基于空化的剩余污泥脱水药剂减量投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53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0347284.7

    申请日:2020-04-27

    Inventor: 杨宏 李佳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化的剩余污泥脱水药剂减量投加方法,属于空化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储泥池(12)经由污泥切割机(13)、污泥进料泵(14)与空化泵(10)的进料口连接,空化泵(10)的出料口经由流量计(17)和电动阀门(18)与脱水机(20)进口连接,上述连接为管道连接,在脱水机(20)进口与电动阀门(18)之间的管道上连接一加药系统(21);在空化泵进行工作的时候,在空化封闭壳所形成的空化腔内完成进入物的空化作用。结合实际水厂的污泥性质,可大幅度实现常规污泥调理剂的减量投加。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复合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70625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75336.1

    申请日:2020-05-06

    Inventor: 杨宏

    Abstract: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复合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制备及应用,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利用先进的控制手段,优化强化培养水解酸化复合细菌,然后,利用细菌包埋技术制作强化水解酸化复合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利用该填料实现污、废水生物处理,所带来的结果是工艺过程简洁、高效率,无需复杂的控制过程。

    一种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54483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611064806.2

    申请日:2016-11-28

    Inventor: 杨宏 姚仁达

    Abstract: 一种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以含有氨氧化细菌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利用细菌发酵罐,通过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实现氨氧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培养。利用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采用高溶解氧有助于提高氨氮氧化速率。采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期内实现氨氧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培养。本发明所获得的氨氧化细菌菌群在总细菌中占有数量优势,可以实现高氨氮氧化速率和高亚硝酸盐积累率。

    基于细菌包埋固定化的4A污水处理装置和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487845A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10763875.0

    申请日:2017-08-30

    Inventor: 杨宏

    Abstract: 基于细菌包埋固定化的4A污水处理装置和工艺,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水解酸化装置、硝化装置、反硝化装置、厌氧装置、好氧装置和沉淀池,厌氧水解酸化装置中均匀分布或装填有水解酸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硝化装置中均匀分布或装填有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反硝化装置均匀分布或装填有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厌氧装置、好氧装置和沉淀池中均装有活性污泥,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污泥回流管、回流至厌氧装置,沉淀污泥一部分被回送至厌氧装置以实现系统厌氧装置、好氧装置工艺段的活性污泥保留,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利用这些生物活性填料能够形成更为高效和系统运行稳定的处理系统。

    基于细菌包埋固定化与活性污泥混合A2O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8181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763941.4

    申请日:2017-08-30

    Inventor: 杨宏

    Abstract: 基于细菌包埋固定化与活性污泥混合A2O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采用以活性污泥为核心建立的厌氧区a、以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和活性污泥为核心建立的缺氧区b、以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和活性污泥为核心建立的好氧区c和沉淀池d等四部分组成。系统中活性污泥仅具有有机物降解和除磷功能,活性污泥随水流流动在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过程,活性污泥参与整个系统循环,而反硝化活性填料(2)和硝化活性填料(3)分别存在于缺氧部分和硝化部分不参与活性污泥循环,活性污泥部分就不用考虑硝化细菌长世代周期需要而必须保持较长污泥龄的要求了,因此,单污泥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基于三维立体结构的纳米炭纤维固着基水处理填料

    公开(公告)号:CN107381790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23814.9

    申请日:2017-09-13

    Inventor: 杨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107 C02F3/00 C02F3/108 C02F3/109

    Abstract: 基于三维立体结构的纳米炭纤维固着基水处理填料,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该填料整体为三维立体结构,是由多条弯曲的丝状结构交叉堆积粘结在一起的三维立体结构,丝与丝之间形成空隙,弯曲的丝状结构为波浪线状结构;丝的主体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与石灰石粉,丝主体材料质量组成为高分子聚合物70-80%,石灰石粉末20-30%;在丝外表面生长固定有一层炭纳米纤维膜,炭纳米纤维膜是炭纳米纤维以阵列的形式垂直或竖直固定在丝的外表面。使填料具有了易细菌附着性、生物膜高负载性能和挂膜后生物膜极佳的稳定性,从而带来的是优良的生化性能。

    基于网状网筒纳米炭纤维固着基水处理填料

    公开(公告)号:CN107381789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23222.7

    申请日:2017-09-13

    Inventor: 杨宏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C02F3/107 C02F3/00 C02F3/108 C02F3/109

    Abstract: 基于网状网筒纳米炭纤维固着基水处理填料,属于污、废水处理领域。该填料整体为网状的直筒结构,网状网丝的主体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与石灰石粉,网丝主体材料质量组成为高分子聚合物70-80%,石灰石粉末20-30%;同时在网状直筒结构的外表面沿网丝方向每间隔几条网丝设置一条高鳍翼片,高鳍翼片与网丝的材料一致;同时每条高鳍翼片整体在直筒外圈形成螺旋翼片结构;在网丝和高鳍翼片的外表面均生长固定有一层炭纳米纤维膜,炭纳米纤维膜是炭纳米纤维以阵列的形式垂直或竖直固定在网丝和高鳍翼片的外表面。使填料具有易细菌附着性、生物膜高负载性能和挂膜后生物膜极佳的稳定性。

    以广谱性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针对地表水源水总N去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8734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261468.1

    申请日:2016-12-30

    Inventor: 杨宏 孟婷

    Abstract: 以广谱性反硝化细菌包埋生物活性填料针对地表水源水总N去除的方法,属于水处理领域。采用的反硝化细菌是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硝化污泥中筛选分离出来的,广谱性保持方法采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水解液作为反硝化碳源供给;使得富集培养的反硝化细菌的脱氮能力:折算为反硝化细菌浓度在6000mg/L、25℃,CODCr/硝态氮=4‑7条件下,反硝化混合液脱氮能力要达到300mg/L.h以上;进行细菌包埋;将填料一端固定在基座上,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放置于水中。取水口周围作为投加区,填料投加区保持C/N比4以上。本发明使得取水区域水质稳定,几年内不需更换,不受温度的影响。

    一种基于SWMM管网水力模型Inp文件的GIS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40336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45972.1

    申请日:2016-0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30241

    Abstract: 一种SWMM管网水力模型Inp文件向GIS模型数据库Shp文件的转换方法,属于市政工程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的交叉领域。本专利从SWMM模型数据的更新管理出发,提出一种将Inp文件向Shp文件的转换方法,与GIS数据库向Inp文件的转换相结合,实现GIS和SWMM数据之间的双向转换。当需要对现有的SWMM水力模型Inp文件进行数据更新时,可以有效利用Shp文件便于修改更新的优势,在模型数更新时候可以更加便捷的对其数据进行更新利用,并且可与GIS数据库向Inp文件的转换相结合,实现GIS和SWMM数据之间的双向转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