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7310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27600.X
申请日:2020-02-2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步相量复数域频谱分析的电力系统振荡辨识方法,基于复数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获得正频率相量、负频率相量和零频率相量,进一步获得幅值相位系数矩阵,通过计算该幅值相位系数矩阵,获得次同步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以及超同步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同步相量幅值进行频谱分析仅能得到次同步振荡频率而不能得到次同步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以及超同步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仅使用已有的二倍额定频率同步相量即可辨识出二倍额定频率以内的次同步分量的幅值和相位,以及超同步分量的幅值和相位,辨识准确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02040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151108.3
申请日:2019-02-2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压缩迭代计算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电力系统测量数据压缩导致计算量大的问题。所述数据压缩的主成分分析计算方法,通过迭代计算,使用前一次主成分分析数据压缩的特征向量矩阵来近似作为本次数据压缩的特征向量矩阵进行本次数据压缩,本次压缩是否可近似使用前一次的特征向量矩阵以重建数据精度为判定条件。本发明不需要很大的数据窗就可以提取出原始数据的相同特征,可显著提高数据压缩的效率和实时性;同时充分利用了电力系统测量数据之间的强相关性和关系一致性,实现了仅在扰动出现时重新计算一次、在扰动结束时再计算一次主成分分析数据压缩算法,显著减少了计算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76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46098.0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J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EEAC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控制方法,包括:通过控制中心接收发生故障后的各台发电机的功角和功率数据;对各台发电机进行机组群识别;根据功角数据和功率数据,将识别后的机组群采用对应的局部惯量中心等效为一个双机组系统,然后将双机组系统等效为一个单机无穷大系统,并将单机无穷大系统曲线拟合为故障后的功角关系拟合曲线;利用扩展等面积准则策略进行暂态稳定性判别。本方法可以在闭锁故障后有效地平衡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之间的不平衡量,减少故障后的切机容量,具有较大的可实践性,能够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6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80878.6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8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韧性提升的配电系统应急电源与储能规划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包括模拟模块、优化模块和求解模块,优化模块包括约束单元和优化单元,求解模块包括求解单元和输出单元;模拟模块通过输入的历史参数来模拟光伏出力以及配电系统的故障情景;优化模块集合系统参数以及模拟模块生成的数据,考虑多种约束进行优化;求解模块将优化模块中的数据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规划并输出。本发明采用上述的面向韧性提升的配电系统应急电源与储能规划方法及系统,在极端灾害情况下对配电系统进行单层规划,既能满足重要负荷的需求,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5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02561.4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4 , H02J3/48 , H02J3/38 , G06F17/10 , G06F17/11 , G06F30/20 , G06F113/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系统频率轨迹最优的风电辅助调频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别采集风电机组、传统机组的关键运行参数和调频参数,利用小信号分析法推导计及工作点偏移的风电机组功频传递函数,建立包含风电机组和传统机组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于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以最大化系统频率最低点为目标函数构建离散化的最优系统频率轨迹优化模型;利用商业求解器求解离散化的最优系统频率轨迹优化模型,得到附加调频功率信号,将附加调频功率信号作为附加控制信号应用于虚拟惯量控制中,得到系统频率最优控制效果。本发明方法能兼顾准确性和效率得到附加调频功率,充分利用风机功率调节的快速灵活和可塑性强的优势,有效改善系统频率响应动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4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10117.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极点配置法的微电网稳定控制方法,属于微电网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领域,包括:采集交直流互联变流器的输出有功功率作为交直流互联变流器附加控制器的输入信号,随后将输出信号与交直流互联变流器的原始参考值进行信号叠加,计算得到新的参考值;并利用极点配置法确定附加控制器的设计参数,确定交直流微电网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通过闭环传递函数,确定附加控制器调整交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整体动态响应特性,根据设定的期望主导特征根提高交直流微电网系统的阻尼比,以控制交直流互联变流器的附加阻尼。本发明通过在交直流互联变流器中加入附加控制器,增加系统的阻尼,解决了交直流微电网系统中的宽频振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1201.2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网群紧急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基于极限生存模型求解所需数据采集电网实时数据;构建考虑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动态频率约束;建立面向极限生存能力提升的微网群极限生存模型;求解模型后,得到的微网群动态切分策略和紧急频率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构建考虑暂态频率约束和多源协同的微网群极限生存模型,得到决策方法,实现极限场景下微网群灵活自组态运行,从而保障更多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77650.7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逆变器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对应的逆变器模型,以及虚拟振荡控制器对应的虚拟振荡控制器模型;基于虚拟振荡控制器模型,构建逆变器对应的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其中,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用于描述逆变器的状态变化;基于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得到逆变器对应的控制参数;基于逆变器模型,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以及控制参数,得到逆变器的输入信号。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逆变器控制方法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差、系统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47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05386.7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吴翔宇 , 许寅 , 和敬涵 , 张露元 , 李猛 , 张大海 , 倪平浩 , 韩柳 , 肖智宏 , 冯腾 , 刘文轩 , 谷松林 , 于同伟 , 宋卓然 , 韩震焘 , 刘洋 , 刘文彬 , 张春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微网群的分布式主从协调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基于柔性直流互联的交直流微网群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建立柔性直流互联交直流微网群分布式二次控制器;建立交直流微电网等效下垂模型;建立柔性直流互联变换器的本地控制器;交直流微电网归一化;建立分布式主从集群协调控制器。本发明在系统自主运行的情况下实现直流配电网母线电压恒定、参与协调的交直流微电网按最大容量比例发出有功以及交直流微网内部频率、电压恢复、功率按容量比例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9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988715.7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有功相角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网运行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领域,采集DG机组的有功功率参考值和有功功率实际值;将参考值与实际值做差得到差值;利用坐标变换相角控制器,结合差值,得到坐标变换相角补偿值;将坐标变换相角补偿值叠加至原有的相角值;基于叠加后的相角,进行Park反变换;将Park反变换得到的三相调制电压信号通过SPWM调制策略控制DG机组的输出,进而调节输出的有功功率。本发明通过加入坐标变换相角控制器,在保留有功相角下垂控制结构的同时,实现各个DG的有功功率无差调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