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接入用光缆连接器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262657Y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20070756.3

    申请日:2008-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备接入用光缆连接器,设备接入用光缆连接器,包括可固定于设备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具有供光缆穿设的中心轴孔,固定支架的内端设有与中心轴孔连通的插头安装孔,固定支架的外端设有与中心轴孔连通的口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可固定在通讯基站等设备的壳体或外壁上,从而将光缆的接入位置固定,固定支架的内端设有插头安装孔并可在孔中设置与光缆中的光纤连接的DLC插头,便于设备中元件与光缆的进一步连接,使光缆接入工作的目标更加规范,降低了工作难度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设备接入用光缆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201229423Y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820071166.2

    申请日:2008-06-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设备接入用光缆连接器,包括可固定于设备壳体上的套筒,套筒的前端通过螺纹固连有内部相通的筒状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前端具有挡圈,固定支架内部于套筒前方滑动插装有内套,内套与其后方的套筒之间顶装有弹簧并留有活动间隙,内套的前端受弹簧力顶压在固定支架前端的挡圈上,内套前部具有可容DLC插头装入的插头安装孔;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支架通过与套筒连接可固定在通讯基站等设备的壳体或外壁上,将光缆的接入位置固定,而且内套与套筒间具有轴向间隙和顶推元件,使内套可轴向移动,另外内套与固定支架为滑动配合,其径向也存在小范围浮动间隙,使内套可径向微量浮动,使DLC插头更容易与模块对接而不易损伤模块。

    一种后套固定式光缆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201007750Y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20003401.8

    申请日:2007-0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后套固定的光缆连接器的改进。它由外壳体、接触件、压板、尾套和光缆组成;外壳体的前端面开有一个槽,在外壳体心内与槽垂直方向二个台阶孔,在外壳体中部有一凸台,凸台的前端的两侧为平面,外壳体的尾部开有与外壳体前端面槽方向一致的两个槽;接触件外表面的一侧为平面,头部装有套管;压板的前半部为圆形,中心开有腰形孔,后半部与腰形孔中心线垂直方向有两个与外壳体尾部槽相对应的凸台;尾套内孔前端退刀槽后有台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加工难度小,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

    拉动解锁的DLC插头单体
    7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49530U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20176544.X

    申请日:2012-04-24

    Inventor: 李小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动解锁的DLC插头单体,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的顶面上设有用于与适配插座卡配的卡子,卡子的后端为用于与对应的解锁拉绳连接的连接端,插头壳体上在卡子的连接端下方处设有供解锁拉绳通过的转向结构,转向结构为上下通透的通孔或开设在插头壳体的左侧或右侧上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槽;使用时可通过卡子的连接端与对应的解锁拉绳连接,当解锁拉绳经过转向结构以后,可将对其向后的拉力转化为拉动卡子向插头单体收缩靠拢的拉力,实现与适配插座的解锁,此时若继续拉动解锁拉绳则可将插头整体从适配插座中拉出,通过解锁拉绳解锁不受周围操作空间的限制,可与解锁拉绳配合解决现有的DLC插头密集排布或多层排布时取卸不便的问题。

    一种小拔力光纤连接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光纤连接器

    公开(公告)号:CN202351459U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20416343.8

    申请日:2011-10-27

    Inventor: 李小卫 李卫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拔力光纤连接器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光纤连接器,小拔力光纤连接器壳体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外壳体具有用于装配内壳体的安装孔,安装孔包括前端的小径段和后端的大径段,大、小径段之间形成一台阶面,内壳体的前端设有径向涨缩的弹性倒刺,内壳体从外壳体的后端沿轴向穿入外壳体后通过其弹性倒刺与设置在安装孔的小径段的孔壁上的外壳挂孔沿轴向单向限位配合,台阶面与设于内壳体外壁面上的外翻沿之间顶装有复位弹簧;在与对应的适配器分离时实现了外、内壳体的分级逐步分离,从而减小了预连接的光纤连接器与对应适配器分离时所需的拔力,解决了光纤连接器在在与对应的适配器分离时所需的拔力大的问题。

    防松脱螺纹连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及其公母件

    公开(公告)号:CN201262181Y

    公开(公告)日:2009-06-24

    申请号:CN200820148894.9

    申请日:2008-08-29

    Inventor: 李小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松脱螺纹连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连接器及其公母件,该结构或者连接器包括相配合的具有外螺纹的公件和具有内螺纹孔的母件,所述母件的对接端上于内螺纹孔的孔口外侧设有孔径大于内螺纹孔的防脱孔,防脱孔的孔壁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凸部,所述公件上于其外螺纹的根部设有与母件上的凸部对应配合的凸部,所述公件上的凸部的顶端到公件中心的距离小于防脱孔的孔半径而大于母件的凸部顶端到母件中心的距离;在公件与母件旋转插入配合时,两者上的凸部以强装挤压方式通过对方,当公件与母件旋紧后,两者上的凸部可相互阻挡对方而阻碍螺纹反转,使内外螺纹不会在受力较小(振动力)情况下而发生反转而松脱。

    光纤连接器插头
    7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122188Y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720093001.0

    申请日:2007-11-28

    Inventor: 黄澄 李小卫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光插针、固定套和壳体,壳体内设有一插孔,固定套插装固定于该插孔内,光插针的尾部固定于固定套内,光插针的前端伸出壳体,固定套通过其尾部由一设置于壳体相应位置处端面上的压板压紧固定于插孔内;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套直接由压板压紧固定于壳体内,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的难度大大降低,压板设置在壳体上,拆装方便。

    一种光缆连接器插头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017072Y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20003406.0

    申请日:2007-02-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光缆连接器插头的改进。它包括一个壳体4、连接螺母5、密封垫6、连接套2、陶瓷套管7和光纤插针部件3。其特征在于,在壳体4前端内孔的前段内孔上有内螺纹,通过固定螺套1将连接套2从插头的前端口固定在壳体4内。本实用新型便于从插头前端拆卸连接套,只要将固定螺套1拧下,即可将连接套2拔出,暴露出陶瓷套管7,可以方便地维修和清洁插针端面,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和提高通信质量。

    一种预连接光纤连接器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351460U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20416348.0

    申请日:2011-10-27

    Inventor: 李小卫 李卫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包括壳体及装配于壳体内的插针组件,插针组件包括由前、后壳体构成的插针壳体,壳体包括护套,后壳体同轴装配于护套内,护套和后壳体中的一个上设有环槽,另一个上设有与环槽的对应侧壁防窜动配合的凸环,后壳体穿入护套后通过凸环和环槽与后壳体固定配合;由于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在其插针组件的后壳体和护套中的一个于二者互相配合的一侧上设有环槽,另一个上设有嵌装于环槽内并沿轴向与环槽的对应侧壁防窜动配合的凸环,因此在装配时只需将插针组件强行装入护套即可实现插针组件与护套之间的固定,省略了传统的预连接光纤连接器的灌胶等工艺步骤,从而解决了预连接光纤连接器在制造时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具有进线防转功能的光纤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2351458U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20416342.3

    申请日:2011-10-27

    Inventor: 李小卫 李卫可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进线防转功能的光纤连接器及其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用于装配插针组件的壳体,所述壳体于其后端装配有弹性压线座及密封螺母,所述密封螺母的后端设有用于顶压所述弹性压线座的内翻沿,所述密封螺母的内翻沿与所述压线座之间隔设有挡环,所述挡环止旋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后端;由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壳体组件在其密封螺母的内翻沿与所述压线座之间隔设有挡环,所述挡环止旋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后端,因此在拧动所述密封螺母以压紧所述弹性压线座的时候,可通过所述止旋装配于壳体后端的挡环来防止密封螺母带动弹性压线座转动,从而防止光纤因被弹性压线座带动转动而损坏,解决了现有的光纤连接器在接线时容易扭坏光纤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