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75635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34081.7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16J1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容器快速启闭的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端盖和圆筒,端盖下部外侧焊有上盖法兰环,上盖法兰环外侧等分焊有多个U形固定板,圆筒外侧焊有下筒体法兰环,与其对应的外侧焊接有等量的U形固定耳板,垫片置于上盖法兰环和下筒体法兰环之间,每组U形固定耳板和U形固定板通过螺栓连接副连接;上盖法兰环外侧焊有上回转式耳板,对应的下筒体法兰环外侧焊有下回转耳板,上回转耳板和下回转耳板通过回转销转动连接。本发明在回转式耳板、扁头开孔螺栓连接副和把手的配合工作下完成启闭操作,耗时少,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此外本发明采用凸形密封盖结构,耗材少,质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02183379B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110060295.8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机械搅拌设备性能测试试验系统。搅拌设备外侧焊有螺旋半圆管夹套,通过控制管路中的阀门,实现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和冷却水冷却;在夹套上、下端口装有流量计、温度表和压力表;搅拌设备上端设有两套驱动系统,实现双轴搅拌(具有同向旋转、反向旋转以及单轴旋转三种运动模式)和变频调速;在两个电机的输出端的搅拌轴上装有扭矩传感器;在搅拌设备内壁面上装有热电阻传感器;内部液体中装有热电偶传感器;以上传感器与控制操作台相连接。本发明能对低粘度和中高粘度流体,牛顿、非牛顿流体物系在不同操作参数下进行冷、热模实验,得到传热系数、混合时间和搅拌功率等参数,评定各种工况的传热性能、混合特性和功耗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37503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155464.9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活塞式阀芯暗杆截止阀,包括阀盖(7)以及设有阀前空腔(31)和阀后空腔(32)的阀体(33),阀前空腔(31)和阀后空腔(32)之间设置通道(34);在阀后空腔(32)内设有上下密封滑动相连的导向套(5)和内设空腔的活塞式阀芯(2),活塞式阀芯(2)的底面(18)用于阻断通道(34),导向套(5)与阀体(33)密封地固定相连,提升组件与活塞式阀芯(2)相连;阀盖(7)与阀体(33)密封相连,活塞式阀芯(2)、导向套(5)与阀盖(7)这三者的内表面围合形成上腔室(21),上腔室(21)通过导管组件(13)与阀后空腔(32)相连通。本发明具有节能效果显著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03474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162026.0
申请日:2008-1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未焊透缺陷的压力管道安全评定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管道中每个未焊透缺陷的位置、形状及尺寸以及限定不同的θ所允许的Cmax;然后,对每个未焊透缺陷进行具体检测,最后依靠相应的计算公式来判断该压力管道是否安全;当结论为安全时,保持压力管道的控制阀门为打开状态;否则,关闭该阀门。使用该评定方法能够预防压力管道的突发性破坏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85962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810121486.9
申请日:2008-10-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压榨膜片的反应过滤干燥设备。圆筒上开有进料口、外壁有夹套,夹套开有两个热或冷媒进出口,顶盖上经轴封装置固定有电机减速器与电机,并在顶盖上开有洗涤水入口和出料口;锥筒内壁通过压紧组件安装压榨膜片,通入介质使其鼓胀从而对物料进行挤压;锥筒下部通过法兰与底盖连接;底盖上设有抽真空口和滤液出口,搅拌轴与减速器通过联轴器连接后经轴封装置伸入筒体内部,搅拌轴上安装锚式桨叶,过滤介质采用多层烧结金属网固定在支撑板上,夹套两侧面分别固定有转轴和支承轴均固定在支架上。本发明在一个密闭的设备中完成反应、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卸料等操作,易于实现生产自动化。特别适合原料药以及精细化工的生产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2492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75503.X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阀源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内漏功能阀座结构的套筒式控制阀及内漏检测方法。控制阀包括阀体、阀座、阀塞、套筒、阀杆和阀盖,套筒顶部通过台阶状结构与阀体和阀盖相配合以密封连接,周向外壁开设有若干节流窗口,各节流窗口尺寸相同且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套筒底部通过台阶状结构与阀座上端面的阶梯状定位结构相配合以密封连接,内部设有能沿其内壁上下密封滑动的阀塞;阀塞为具有上端面的筒状结构,上端面与阀杆底部相连且开设有若干用于平衡压力的通孔,下端面能与阀座密封接触;阶梯状定位结构的高度与节流窗口底面到套筒底面的距离相等。本发明提出的结构能够防止套筒式控制阀在小开度时的内漏现象,提高控制阀的调节精度及最大可调比。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06194.4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F16K3/26 , F16K3/30 , F16K3/314 , F16K3/32 , F16K5/04 , F16K5/08 , F16K5/10 , F16K27/04 , F16K27/06 , F16K31/53 , F16K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双自由度控制的组合式阀芯组件、套筒控制阀及其方法,涉及控制阀领域。组合式阀芯组件由内层套筒、外层套筒、阀塞、套筒旋杆、阀杆组成。套筒控制阀由组合式阀芯组件、阀体、阀盖、阀座、填料压盖、执行机构组成。阀塞与阀杆连接,阀杆驱动阀塞在内层套筒内部上下移动。内层套筒加工有内齿轮,套筒旋杆加工有外齿轮,内层套筒与套筒旋杆的齿轮相啮合,套筒旋杆旋转驱动内层套筒在外层套筒内部旋转运动。外层套筒与内层套筒开有节流窗,允许流体通过节流窗流出。通过内层套筒的旋转位置与阀塞的位移位置,实现对流体的双自由度控制。本发明提出的结构能够提高控制阀调节精度及最大可调比。
-
公开(公告)号:CN1163583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110212.4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叠加换热面积的模块化换热器,涉及换热技术领域,换热器包括储流板、两个侧板、若干换热板,储流板安装在两个侧板上方,储流板上安装有至少一组工质管,两个侧板之间安装有滚筒,位于两个侧板之间的储流板下方安装有若干导轨,换热板滑动安装在导轨上,换热板与储流板内部连通,换热工质在换热板中进行换热。换热板通过滑轨滑槽安装在导轨上,换热板通过管道与储流板中的两个空间连通,经过换热的工质从换热板流出并再次进入储流板,从储流板中流出。本申请中,换热板的数量由换热需求决定,换热面积由组合叠加的换热板数量决定;换热器采用模块化设置,当换热板损坏时,可以及时拆卸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6123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11791.7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带翅片强化的换热装置,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体、换热管、壳体输入管、壳体输出管、管端输入仓、管端输出仓,壳体输入管、壳体输出管和外壳体外侧壁紧固连接,管端输入仓、管端输出仓和外壳体外端面紧固连接,壳体输入管、管端输出仓设置在外壳体一侧,壳体输出管、管端输入仓设置在外壳体另一侧,换热管和外壳体内端面紧固连接。本发明通过散热翅片的交错排布,使得相邻的换热管之间间隙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散热翅片的尖端补偿相邻散热翅片的间隙,使得间隙总间距保持在差别较小的状态,配合菱形柱的设置,使得流过换热管区域的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流通截面保持相对稳定,能够更加平稳的进行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850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0979545.1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冲蚀磨损的阀体壁厚轻量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阀门的设计文件进行三维建模,建立完整的阀门实体模型,通过进行阀门的流道抽取,建立阀门内部流道模型;通过网格划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阀内的流场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后处理,实现阀体流场的可视化,确定阀内的磨损区域与非磨损区域;通过对阀体非磨损区域参数的量化定义,设置实验点,对阀体进行结构优化。本发明能够优去除阀体的冗余壁厚,减轻阀体质量,避免了繁琐复杂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校正,大大简化了阀体的设计过程,为阀体轻量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