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管线钢

    公开(公告)号:CN106337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418577.9

    申请日:2015-07-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保证现有管线钢优势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管线钢,以实现从材料自身角度显著降低发生微生物腐蚀的可能性。按重量百分比计,该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20~0.030%;Si:0.10~0.15%;Mn:0.9~1.1%;Cu:1.0~2.0%;Ni:0.30~0.35%;Mo:0.30~0.35%;Cr:0.30~0.35%;Nb:0.045~0.055 %;V:0.015 ~0.025 %;S≤0.0015%;P≤0.0050%;余量为Fe。该管线钢中添加了Cu元素,经过时效处理后,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强度,而且使得该钢具有优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一种获得多尺度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的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966408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036788.7

    申请日:2013-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多尺度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的工艺,适用于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该工艺通过控制热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弛豫时间及热处理工艺,获得尺度主要分布在50nm以下和100-200nm之间这两个范围内的氮化物析出相,其中,尺寸在50nm以下的析出相强化基体和阻碍位错运动;而尺寸在100-200nm之间的氮化物析出相为马氏体板条界、蠕变过程中形成的亚晶界和原奥氏体晶界等提供阻碍作用,稳定此类面缺陷,提高高温过程中的组织稳定性。本发明工艺在保证初始强度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氮化物强化马氏体耐热钢在蠕变或时效过程中组织的高温稳定性,可以大幅延长材料在高温长时条件下的服役寿命。

    一种提高9~12%Cr含硅马氏体耐热钢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9357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533964.8

    申请日:201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马氏体耐热钢的产品生产技术,具体提供一种提高9~12%Cr含硅马氏体耐热钢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①正火后冷却:在正火温度为1050±50℃条件下保温0.5~1h,随后空冷至室温;②回火后冷却:在回火温度为760±50℃条件下保温1~2h,随后油冷至室温;③去应力退火:在去应力退火温度为250±50℃条件下保温2.5~3.5h,随后空冷至室温。该工艺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冲击韧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9940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013445.2

    申请日:2009-08-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r:11.0~13.0%;Ni:11.0~14.0%;Ti:1.5~2.1%;Mo:0.1~1.0%;Cu:0.5~2.0%;Co:1.5~2.2%;Mn:0.5~1.5%;Si:0.1~1.0%;Al:1.0~2.0%;Nb<0.01%;C<0.01%;N<0.01%;V<0.01%;Fe:余量。加工工艺:(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6~9,锻后空冷至室温;(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终轧温度为800~900℃,轧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获得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基体,同时通过添加Ni、Ti、Mo、Cu等析出强化元素的适当搭配,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公开(公告)号:CN101886228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910011526.9

    申请日:2009-05-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0.08~0.15%;Cr:11.0~12.0%;Ni:4.0~5.0%;Ti:0.2~1.0%;Mo:0.5~1.0%;Cu:2.0~3.0%;Co:2.0~3.0%;Nb:0.1~0.5%;Mn:0.5~1.5%;Si:0.5~1.5%;N<0.01%;V<0.01%;Al<0.01%;Fe:余量。本发明通过Ni、Ti、Mo、Cu、Nb等5种析出强化相元素间的适当搭配,可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高铬马氏体系耐热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86494A

    公开(公告)日:2011-06-08

    申请号:CN200910220453.4

    申请日:2009-12-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耐热合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高温下具有高抗氧化性能和高抗蠕变性能的高铬马氏体系耐热钢,它是主要应用于制造超(超超)临界火电站用高压蒸汽管道的新型结构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0.07~0.10%;Cr:10.0~11.0%;Mo:0.3~0.5%;W:2.0~3.0%;Co:2.0~3.0%且0.8≤(Co含量/W含量)≤1.2;Mn:0.3~0.5%;Si:0.2~0.4%;Ni:<0.5%;B:0.001~0.006%;Fe:余量。本发明通过在增加铬含量的同时复合添加低钼、高钨和高钴,并保持一定范围的钴钨含量比,可抑制组织中起析出强化作用的M23C6的粗化、有效控制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低于5%(体积分数)并大大增加固溶强化作用,从而获得高温下同时具有高抗氧化性能和高蠕变性能的火电用高铬马氏体系耐热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