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5804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29802.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作面极限开采宽度计算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方法包括:A、根据关键层理论从覆岩岩层中确定形成分层拱条件的厚硬岩层;B、随应力拱的工作面逐步推进,计算应力拱位于厚硬岩层下方及应力拱跨越厚硬岩层的厚硬岩层未破断、破断情况下的拱高;C、设定应力拱的拱高等于覆岩总厚度H0为开采宽度的极限临界条件,计算得到工作面极限开采宽度。本发明根据刚度条件判别式、强度条件判别式确定厚硬岩层,随应力拱的工作面逐步推进,根据空顶距条件、厚硬岩层极限破断距条件进行是否破断判定并分别计算出拱高,进而计算得到拱的工作面极限开采宽度,为煤矿开采设计和沉陷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126505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0770772.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岩结构稳定性的精准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作面回采前,在巷道内采用物探的方式探索工作面上方覆岩内部岩石破碎情况;工作面回采后,假设覆岩结构内已经形成分层拱壳,计算分层拱壳的最终发育形态;确定工作面上方的基岩厚度h0,判断覆岩内有无形成分层拱壳;将内拱轨迹方程和外拱轨迹方程与物探结果进行位置叠加,确定分层拱壳内何处存在易损坏区;将分层拱壳分段,针对易损坏区所处部位采用不同加固方式处理。本发明采用针对性极强的方式对易损坏区进行有效加固处理,充分利用覆岩内分层拱壳本身的承载能力,实现了在精准提升覆岩结构稳定性、减缓地表破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加固成本、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482463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64803.4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成对抗网络矿区土地覆盖识别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S1、获取一个区域内影像块数据集和土地覆盖标签数据集;S2、基于Pytorch构建包含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S3、构建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的损失函数:S4、利用联合感知损失函数对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进行动态训练直到达到纳什平衡;S5、向训练后的生成网络输入研究区的影像块数据,输出矿区土地覆盖识别结果图。本发明通过土地覆盖样本数据集对构建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进行训练,采用联合感知损失函数,最终实现对输入研究区影像块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识别并输出特征图,提高了高分遥感影像中矿区土地覆盖的识别精度及分割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265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70772.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岩结构稳定性的精准提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作面回采前,在巷道内采用物探的方式探索工作面上方覆岩内部岩石破碎情况;工作面回采后,假设覆岩结构内已经形成分层拱壳,计算分层拱壳的最终发育形态;确定工作面上方的基岩厚度h0,判断覆岩内有无形成分层拱壳;将内拱轨迹方程和外拱轨迹方程与物探结果进行位置叠加,确定分层拱壳内何处存在易损坏区;将分层拱壳分段,针对易损坏区所处部位采用不同加固方式处理。本发明采用针对性极强的方式对易损坏区进行有效加固处理,充分利用覆岩内分层拱壳本身的承载能力,实现了在精准提升覆岩结构稳定性、减缓地表破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加固成本、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22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201311.0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权重的采矿植被生态累积效应扰动范围识别方法,其方法如下:A、收集研究区原始数据;B、构建驱动因子数据集并量化个驱动因子;C、在三维空间上进行M1‑M2时期内驱动因子数据集拓展并构成生态演变大数据立方体;D、采用滑动立方体法进行数据提取,构建地理时空加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E、量化各驱动因子的权重;F、得到M0‑M1时期采矿驱动因子虚拟权重;G、获得研究区域内受采矿扰动影响显著的区域并确定采矿对植被扰动的影响范围。本发明能够最终识别出采矿对植被的扰动范围,避免了多因素耦合造成的扰动范围识别误差,为挖掘矿区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等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2802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61012.8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维模拟试验中的煤层模块精细化开挖系统,包括:多个模拟煤块,多个模拟煤块组成模拟煤层;多个电动支撑模块,每一电动支撑模块设置于一个模拟煤块的底部,电动支撑模块升降用于带动模拟煤块移动;控制模块,其输出端与电动支撑模块的被控端连接,控制模块根据预设开挖面确定每一模拟煤块的高度,根据每一模拟煤块的高度确定每一电动支撑模块的高度,根据每一电动支撑模块的高度生成高度控制指令;控制模块将每一电动支撑模块的高度控制指令发送至对应的电动支撑模块,以控制电动支撑模块升降至对应的高度。本方案通过控制模块对电动支撑模块的精确化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模拟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8862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63504.9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大连海事大学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 , 北京数论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 , G06Q50/02 , G06F16/55 , G06F16/58 , G06F16/5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评价指数实现方法,其方法如下:A、采集研究区的时序数据,构建地表覆盖类型分类器对研究区划分为植被、水体、不透水面、矿场四个大类;B、分别对植被大类、水体大类、不透水面大类、矿场大类按选取表征指标进行遥感反演;C、通过最大值最小值归一化模型对植被大类、水体大类、不透水面大类分别进行参数标准化处理;D、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并根据步骤C的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逐像元遍历获取第一主成分作为评价指数CMEI结果。本发明针对不同地表覆盖选择所对应的表征指标并通过参数标准化、主成分变换等处理得到CMEI结果,具有空间可比性与时间可比性且计算效率高,能直观对比得到生态质量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391922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01311.0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权重的采矿植被生态累积效应扰动范围识别方法,其方法如下:A、收集研究区原始数据;B、构建驱动因子数据集并量化个驱动因子;C、在三维空间上进行M1‑M2时期内驱动因子数据集拓展并构成生态演变大数据立方体;D、采用滑动立方体法进行数据提取,构建地理时空加权人工神经网络模型;E、量化各驱动因子的权重;F、得到M0‑M1时期采矿驱动因子虚拟权重;G、获得研究区域内受采矿扰动影响显著的区域并确定采矿对植被扰动的影响范围。本发明能够最终识别出采矿对植被的扰动范围,避免了多因素耦合造成的扰动范围识别误差,为挖掘矿区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等提供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9039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78596.7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能量传递守恒的煤矿开采损伤范围确定方法,包括地面钻井确定覆岩各岩层厚度,并进行取样;实验室采用单轴压缩方法实测各岩层弹性模量E、峰值应变εm、塑性应变εu以及残余弹性应变εe;根据煤层开采尺寸、煤层密度γ和光速C求出煤层开采总质能Es=DLMγC2;根据能量守恒原则及已经发生损伤岩层的塑性损伤耗散能、残余应变弹性能和扰动区弹性应变能求出剩余能量Ec;判断剩余能量Ec与下一未损伤岩层的极限应变能Em之间的大小。本发明能够理清煤层开采覆岩损伤传导机理,预测开采造成的损伤扰动范围,为实现损伤控制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89963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62188.6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9B2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巷道支护教学模型领域,提出了一种沿空巷道非对称交叉支护教学模型,包括仿顶板煤体、仿底板、仿煤柱帮、仿实体煤帮、仿锚杆、仿金属网、仿钢筋梯子梁、仿锚索桁架系统、仿锚索槽钢系统和仿煤柱帮锚索,所述仿顶板煤体、仿煤柱帮、仿实体煤帮和仿底板由工程塑料制成,并通过螺丝铆接安装成一个整体,所述仿锚杆、仿金属网、仿钢筋梯子梁、仿锚索桁架系统、仿锚索槽钢系统和仿煤柱帮锚索由工程塑料制成,并安装在由仿顶板煤体、仿底板、仿煤柱帮和仿实体煤帮组成的整体结构内部。本发明有助于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现代矿井巷道支护新技术,为沿空巷道支护提供新的思维模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