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18099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410130.9
申请日:2011-12-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02B17/02
Abstract: 一种确定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入泥深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结合桩腿下入的动载因素、桩腿区域回填土因素和群桩效应因素的DRC模型来确定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入泥深度,该方法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承载力计算,此步骤采用DRC模型,即考虑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插入过程所产生的动载对桩腿入泥深度的影响、插入泥面以下的桩靴上部土体的回流对桩腿入泥深度的影响以及多个桩腿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各桩腿进入泥面以下后彼此影响而使得桩腿排挤土体带来的群桩效应;找出所对应的桩腿承载力等于平台最大预压载量的桩腿入泥深度即为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入泥深度。本发明能够合理的确定出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入泥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316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010514696.1
申请日:2010-10-14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石油钻井用低温微泡钻井液。该钻井液包括水、碳酸钠、氢氧化钠、流型调节剂、发泡剂和稳定剂;所述水、碳酸钠、氢氧化钠、流型调节剂、发泡剂和稳定剂的质量份数比为100∶(0.1-0.3)∶(0.1-0.2)∶(0.3-0.4)∶(0.2-0.3)∶(0.1-0.4)。该射孔液还可以包括防塌抑制剂、粘土稳定剂、温度稳定剂和杀菌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石油钻井用低温微泡钻井液,其是一种新型的钻井液。在性能上,本发明的海上石油钻井用低温微泡钻井液除具备现有技术中常用泡沫类钻井液的特点外,还新增防漏堵漏的优点,且更具密度可调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061690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04758.8
申请日:2013-01-06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水导管管鞋V形牙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座和与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的V形牙齿,所述安装座呈矩形结构,其水平端面焊接在隔水导管管鞋底部周向;所述V形牙齿由一体成型的两个端面和两个侧面构成,所述两个端面均采用等边三角形结构,所述两个侧面均采用长方形结构。本发明由于采用由安装座和与安装座一体成型的V形牙齿构成,安装座和V形牙齿采用高硬度合金钢制成,其较高的硬度可以帮助管鞋进入较硬地层;并能较好的排开两侧土体,利于隔水导管进一步下入,使管鞋下入硬地层更便捷;在不损伤管鞋的情况下在地层中具有较好通过性。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581216B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0910087215.0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束状三井共用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计算及控制方法,其中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计算方法考虑了束状三井结构内部隔水导管与大尺寸导管共同受力的特点对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的影响,通过大尺寸导管自身所受到的轴向载荷及内部隔水导管的轴向载荷与土体侧向摩擦力及端部土阻力的平衡关系确定大尺寸导管的合理入泥深度,既减少因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不足引起的海上事故,又避免了经济的浪费,达到了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同时利用在水面处加两个平面内相互垂直的斜支撑的工程方法来控制大尺寸导管的横向位移,解决大尺寸导管因横向承载力不足而导致海上作业无法继续等问题,并且该工程控制方法也易于现场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581202B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0910087231.X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模拟喷射法下隔水导管上部送入短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心轴承、多个角钢、多个支撑钢条、上旋转挡板和下旋转挡板;短钻杆和钻柱从中心轴承的中间穿过;角钢的竖向钢板外侧固定在隔水导管内侧,竖向钢板内侧连接支撑钢条一端;支撑钢条另一端连接中心轴承的外侧壁;角钢呈圆周分布在隔水导管内侧;上旋转挡板设置在支撑钢条的下部,与设置在短钻杆上的下旋转挡板配套。本发明通过以上的结构还可在钻进过程中起到顶部扶正器的作用,实现隔水导管上部扶正的功能,使得喷射法下隔水导管得以顺利钻进。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动安装与拆卸,避免了人工操作,既满足试验要求又简化了作业程序,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试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92030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910087332.7
申请日:2009-06-23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丛式井组隔水导管合理锤入深度的控制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井场位置的海底土特性资料,计算出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Q的公式;2)根据丛式井组隔水导管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群桩效应后钻井隔水导管极限承载力Qg的公式;3)依据步骤2),并结合海上丛式井组井口载荷力W,当Qg≥W时,得到丛式井组隔水导管的合理锤入深度he。本发明可根据不同海域海底地质和海上井口间距及井口载荷的具体条件,确定海上丛式井组隔水导管合理锤入深度,满足不同海域丛式井组钻井施工的要求,既减少因丛式井隔水导管入泥深度变化引起的海上复杂事故发生,又避免了经济上的浪费,达到了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581216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910087215.0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束状三井共用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计算及控制方法,其中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计算方法考虑了束状三井结构内部隔水导管与大尺寸导管共同受力的特点对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的影响,通过大尺寸导管自身所受到的轴向载荷及内部隔水导管的轴向载荷与土体侧向摩擦力及端部土阻力的平衡关系确定大尺寸导管的合理入泥深度,既减少因大尺寸导管入泥深度不足引起的海上事故,又避免了经济的浪费,达到了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同时利用在水面处加两个平面内相互垂直的斜支撑的工程方法来控制大尺寸导管的横向位移,解决大尺寸导管因横向承载力不足而导致海上作业无法继续等问题,并且该工程控制方法也易于现场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581203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910087218.4
申请日:2009-06-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喷射法下隔水导管近钻头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圆柱管形的扶正器主体,在扶正器主体外壁上周向均布四个扶正器叶片,扶正器主体内壁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一组横向支撑板,同一组所述横向支撑板的末端共同焊接到一轴承上,上、下两端所述轴承的内径相同,穿过两所述轴承配合连接一试验钻杆,钻杆前端穿出扶正器主体后连接钻头。此扶正器结构中因含有轴承而不随钻杆转动,避免了对隔水导管内壁的磨损,同时这种扶正器也很好的起到了防止井斜及提高钻头工作稳定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788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91314.1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海膨胀材料性能测试系统以及方法,涉及测试设备技术领域,该深海膨胀材料性能测试系统包括釜体、模拟表层套管、膨胀材料件和移动机构,釜体包括中空腔室,中空腔室用于填充测试液体和/或土层;模拟表层套管的一端可运动地插接设置在釜体内,模拟表层套管的另一端从釜体穿设而出,模拟表层套管与釜体之间呈密封设置;膨胀材料件设置在模拟表层套管上,并置于釜体内;移动机构与模拟表层套管的另一端相接,移动机构能够用于带动模拟表层套管进行运动。本发明能够在釜体内模拟出低温和高压等极端条件,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测量膨胀材料件在不同深海环境下的性能参数,便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不同膨胀材料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24493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50646.7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7/18 , G06F17/16 , G06F17/12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泥页岩地层钻井液密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泥页岩岩心的物性参数;根据井壁失稳机理建立含弱面结构的井壁失稳力学模型;根据摩尔库伦破坏准则及弱面破坏准则判断井周围岩坍塌情况,并结合工程允许坍塌程度确定维持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的最小钻井液密度和最大钻井液密度;拟合不同深度下泥页岩地层机械钻速与钻井液的静液柱压力关系,并计算得出临界机械钻速下的钻井液密度上限值;根据最小钻井液密度、最大钻井液密度和临界机械钻速下的钻井液密度上限值获取泥页岩地层考虑井壁稳定及快速钻进的钻井液密度窗口的设计范围。本发明的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得出满足工程允许垮塌程度的钻井液密度下限及最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密度上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