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及布雷顿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25717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257726.4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及布雷顿循环系统,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和管箱,换热芯体包括相邻分布的热侧区和冷侧区,热侧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堆叠连接的多个热侧换热板,冷侧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堆叠连接的多个冷侧换热板,热侧换热板和冷侧换热板均设置有工质流道,热侧换热板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热侧回热段和热侧冷却段,冷侧换热板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冷侧回热段和冷侧冷却段;管箱包括相互连通的管件和汇流箱,管件用于输入或输出工质,汇流箱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于换热芯体的工质进出口处,汇流箱用于分配或汇集进出口处的工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减少换热装置管箱部分体积,提高布雷顿循环系统的紧凑度。

    真空扩散焊设备控制方法、真空扩散焊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21354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92187.3

    申请日:2022-09-0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扩散焊设备控制方法、真空扩散焊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真空扩散焊设备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至少两个压头分别向待加工件施加压力;获取待加工件各施压区的应力变化信息,待加工件包括至少两个施压区,一个施压区与至少一个压头关联;根据至少两个施压区关联的单体应变值,计算应力变化平均值;在应力变化平均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分别根据单体应变值与第一预设阈值计算单体偏差值;确定最大单体偏差值、与最大单体偏差值对应的第一施压区,至少两个施压区包括第一施压区;根据最大单体偏差值调整与第一施压区关联的压头向待加工件施加压力的大小。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待加工件的加工质量。

    一种冷热流体同层布置的盘板式扩散焊紧凑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1791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09596.2

    申请日:2020-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热流体同层布置的盘板式扩散焊紧凑换热器,包括盘板换热区,安装于盘板换热区两端的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进出口接管,盘板换热区由若干换热盘板平行叠加,并通过扩散焊焊接而成;换热盘板的表面交替缠绕布置有两个螺旋形流道;进出口接管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螺旋形流道的进口以及出口处相对应。本发明采用沿同一方向回旋布置的螺旋形流道,通过离心力发生纵向涡,增强了传热,流动阻力较低;螺旋形流道内不存在回流区或死区,杂质不容易沉积,减少了维护成本;螺旋形流道由于采用回旋式设计,容易实现长流道设计,且工质进出口布置灵活,便于实现多台换热器串并联协同工作;还具有加工简单、结构牢固、综合效益好的优点。

    一种基于平均温差的多级回热流程设计方法及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8761241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39821.0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平均温差的多级回热流程设计方法及换热器,获取#imgabs0#段冷侧组件的冷侧参数值,获取热侧组件的热侧参数值,计算各段冷侧组件的相对温升并排序;计算各段冷侧组件的冷侧换热量,计算热侧组件中与各段冷侧组件的出口对应位置的热质温度,计算#imgabs1#段换热物流的平均温差,计算获得#imgabs2#段换热物流的换热面积;确定换热器的长度、宽度、冷侧接头宽度,形成多级回热布置方案;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冷侧组件和一个热侧组件,并进行冷侧换热物流沿程排序,可以通过一个热侧组件实现对多个冷侧组件的回热,提高了紧凑程度。

    基于热力循环夹点问题解决的换热器及布雷顿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4700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1814242.X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力循环夹点问题解决的换热器及布雷顿循环系统;其中,换热器包括换热芯体和盖板,换热芯体通过交错层设若干冷侧换热板和若干热侧换热板,并分别在冷侧、热侧换热板上通过隔件形成第一换热流道和第二换热流道;进一步在冷侧换热板和/或热侧换热板的所有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有第二换热流道的沿程上设置支流流道并连通所有第一换热流道和/或所有第二换热流道,向所述冷侧换热板和/或所述热侧换热板上汇流或分流;以及通过盖板封合换热芯体。本申请通过交错设置的冷侧、热侧换热板上的第一、第二换热流道以及支流流道的结构配合,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避免了夹点问题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