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4221119U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22345256.X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钻具夹持损伤的液压卡瓦,涉及液压卡瓦技术领域,包括卡瓦,所述卡瓦包括左右相同的两部分;所述卡瓦的内径大于钻具的外径,所述卡瓦的外径小于卡瓦体的内径;所述卡瓦顶部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环状台肩。卡瓦共分为两半,外锥面略微小于卡瓦体内锥面,卡瓦具有一个较大的受力端面,该端面可与卡瓦体接触,将钻具的重量通过端面传递给卡瓦体,进而起到悬持钻具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13297832U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22431857.2
申请日:2020-10-28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大直径套管施工的连续回转钻进装置,包括连续回转机构、升降机构、动力机构和控制机构;连续回转机构包括回转盘、推力块及搓管油缸,回转盘内用于插装套管;升降机构设置于回转盘的下方,能够对回转盘进行升降调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回转钻进装置,在作业时产生下压力和扭矩,驱动套管转动,对土体、岩层等进行切削钻进,主要用于大直径套管的桩基础工程施工。相对于现有搓管机的小角度回转,本实用新型利用搓管油缸的间歇交替工作实现回转盘的连续回转动作,从而驱动套管进行360°连续回转,并将套管进行压入和起出,钻进效率高,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213205605U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21758123.9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改变泥浆循环状态的接头,包括外接头本体和封堵内套,外接头本体为空腔结构,在外接头本体内设有内套支撑台,所述封堵内套设有中部通孔,封堵内套位于外接头本体内,封堵内套下部设有封堵头,封堵头下端贴合在内套支撑台上,封堵头将双壁钻杆的环形进气通道封堵,封堵内套的中部通孔为泥浆正循环通道。采用本实用新型可由封堵内套将双壁钻杆的环形进气通道封堵,只留钻具中心通孔,构成泥浆正循环钻进所用的通道,供泥浆从上而下流通,即通过安装所述接头可以方便的将气举反循环钻进转变为泥浆正循环钻进。此外,当气举反循环钻进发生堵塞时,可通过安装本实用新型实现泥浆正循环,通过高压泥浆将钻具中心通道堵塞的岩屑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212774188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124208.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nventor: 秦如雷 , 冯起赠 , 和国磊 , 陈浩文 , 许本冲 , 宋志彬 , 刘晓林 , 刘家誉 , 杜垚森 , 朱芝同 , 马汉臣 , 王艳丽 , 杨泽英 , 王嘉瑞 , 殷国乐 , 齐立强 , 王跃伟 , 王林清 , 张欣
Abstract: 一种钻井液不间断循环井口设备,包括背钳、自动泥浆切换系统和传扭动力卡瓦;所述自动泥浆切换系统设有半封闸板防喷器、全封闸板防喷器和泥浆旁通管路,所述半封闸板防喷器数量为两组,其中一组布置在全封闸板防喷器上方,另一组布置在全封闸板防喷器下方,全封闸板防喷器与上下两组半封闸板防喷器以串联方式装配,全封闸板防喷器与上下两组半封闸板防喷器的内腔形成轴向贯通的钻杆通道,所述泥浆旁通管路布置在全封闸板防喷器与下面一组半封闸板防喷器之间,其出液口与钻杆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钻井过程中拆卸、接装单根时泥浆不间断循环,避免了因泥浆静置、沉砂过多导致的卡钻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2250007U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20567421.3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PC: E21B47/047 , E21B47/001
Abstract: 一种海水中钻井液液面检测系统,包括钻井船、设置在钻井船上的泥浆泵、固控设备、钻井塔、通过顶驱设置在钻井塔上的钻杆、泥浆回收管道、泥浆缓冲罐及设置在泥浆缓冲罐上的举升泵,钻杆延伸至海底,泥浆通过泥浆泵泵入钻杆内,并流入钻井底部,钻井上部的井口位于海水中,井口内壁上竖直方向间隔均匀安装有若干组泥浆监测装置,井口通过泥浆回收管道与泥浆缓冲罐连通,泥浆回收管道设置在泥浆监测装置下方,由井口内回收至泥浆缓冲罐内的泥浆通过举升泵输入固控装置内后,再次循环至钻井内。本实用新型在开式钻井的井口不同高度处安装若干组组泥浆监测装置,对泥浆液面进行检测,精准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211474052U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921901426.9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nventor: 陈浩文 , 刘晓林 , 冯起赠 , 宋志彬 , 和国磊 , 许本冲 , 杨泽英 , 刘家誉 , 王艳丽 , 齐力强 , 王跃伟 , 朱芝同 , 马汉臣 , 杜垚森 , 秦如雷 , 殷国乐 , 王嘉瑞 , 王林清 , 张欣
Abstract: 一种双梯度钻井技术检测及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包括泥浆罐、泥浆泵、泥浆输入管线、吸入模块、泥浆举升泵、泥浆返回管线和PLC控制系统;所述泥浆罐设有出液口和回液口,出液口与泥浆泵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泥浆泵的输出端口通过泥浆输入管线连接吸入模块的进浆口;所述吸入模块还设有出浆口,出浆口与泥浆举升泵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泥浆举升泵输出端口通过泥浆返回管线和泥浆罐的回液口连通;所述PLC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和处理器,所述传感器输出端与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泥浆泵和泥浆举升泵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为双梯度钻井关键的检测及控制系统提供了实验平台,为无隔水管钻井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288772U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21546784.2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井口基座的排气吸力阀,包括阀体和阀盖,阀体为筒形,安装在井口基座的顶盖上,阀盖连接阀体,阀盖上设有连通阀体的吸力管,阀盖一侧固定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两个销孔,阀体上并排设置两块耳板,一块是光孔耳板、一块是螺纹孔耳板,光孔耳板上设有上下两个光孔,螺纹孔耳板上设有一个上部光孔和一个下部螺纹孔,圆柱销穿过两块耳板的光孔和连接板的一个销孔,阀盖固定状态下,螺纹销穿过光孔耳板的光孔、连接板的另一个销孔,螺纹销的一端与螺纹孔耳板的螺纹孔螺旋连接。本实用新型兼具排水阀和吸力筒的双重作用,优化了井口基座顶盖的空间布局,减少零部件,工作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210977276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1963538.7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式贯通液动潜孔锤,包括外管,外管底端连接有传功轴,外管内设置有芯管,芯管底端与传功轴连接且芯管内部与传功轴内部相连通;芯管外侧套接有上喷嘴、上阀、冲锤组件;上喷嘴与芯管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喷嘴;上喷嘴下方设置有上阀活动腔,上阀活动腔内设置有上阀且上阀可在上阀活动腔内上下滑动;冲锤组件包括上活塞、下活塞、冲锤体,上活塞、下活塞、冲锤体均套接在芯管外侧,上活塞、下活塞分别设置在冲锤体上下两端,冲锤体套接在上活塞、下活塞外侧,冲锤组件可相对于外管内侧壁沿轴线方向滑动;上活塞底端与芯管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喷嘴,冲锤体侧面设置有第一旁通口,第一旁通口与第二环形喷嘴相连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2946472U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20439161.7
申请日:2012-08-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 地质矿产廊坊聚力岩土工程科技开发公司
IPC: F15B1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流量快速移动油缸,包括缸筒、活塞、中空的活塞杆和中空的柱塞,活塞将缸筒分为第一和第二储油腔,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的形成第一储油腔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储油腔的侧壁滑动配合连接,并通过缸筒向外伸出;柱塞在活塞杆与柱塞之间形成第三储油腔;活塞杆经缸筒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三储油腔相通的第三油口,第三储油腔内设置有分别经活塞杆与第一储油腔相通的第一油路和经活塞与第二储油腔相通的第二油路,第一和第二油路分别在活塞杆经缸筒向外伸出的一端上形成第一和第二油口。本实用新型的油缸可解决等速、差速油缸间相互转换的问题,解决液压系统中等速、差速油缸中流量匹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3654798U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022870651.X
申请日:2020-12-02
Applicant: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IPC: E21B2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反循环钻井用转换接头,包括接头体、内套和导流罩;中空的接头体的上部连接双壁钻杆,下部连接牙轮或PDC钻头;内套的上部与双壁钻杆的内管插接,下部插接于接头体内部;导流罩螺纹连接在接头体的下部外壁上;接头体上开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出气端用于将高压气体输送至钻头外侧。转换接头的结构设计可将高压气体均匀分散至钻头外侧,导流罩与孔壁间隙很小,可将大部分岩屑阻挡,使其从钻头内孔排出,从而形成反循环;导流罩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耐磨性,使用寿命较长;该转换接头结构简单,内套和导流罩更换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