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管隧道
    7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53637U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20258496.2

    申请日:2015-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隧道的总体设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沉管隧道,包括与陆域道路连接的端部管节以及位于两侧所述端部管节之间的中间管节;所述端部管节的高度高于所有所述中间管节的高度;且该沉管隧道的纵面的形状接近波浪线段,所述波浪线段包括多个波谷。本实用新型的纵面形状整体呈波浪线段型的沉管隧道,相对于传统的U形或V形的沉管隧道而言,抬高了中间管节的设置高度,从而减少了深水作业量,进而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并有利于隧道内清洗及消防等废水的排出。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纵面形状整体呈波浪线段型的沉管隧道,相对现有沉管隧道,其基槽开挖工程量有所减少,利于水域环境的保护。

    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
    7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738310U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20258320.7

    申请日:2015-04-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该曲线段管节接头包括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的硬度不同。该曲线段管节接头采用硬度不同的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并在两侧形成硬度差值,通过硬度差值来抵消水压力力矩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解决曲线管节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

    一种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

    公开(公告)号:CN201593162U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20020510.2

    申请日:2010-0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目前支座的主体结构相似,但是因其结构和材料方面的各种限制,实际抗震效果不能满足当前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支座本体包括上座板、中衬板和下座板,中衬板和下座板之间夹设有功能板,其还包括减隔震装置,减隔震装置包括限位块和非线性阻尼辐;下座板的表面、中衬板的外侧固定均匀设置有数个限位块,限位块通过限位耗能螺栓与下座板连接;非线性阻尼辐的一端与中衬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座板固定连接,非线性阻尼辐包括均布绕于中衬板外侧的数个。本实用新型即有普通支座的全部功能,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小或隔离地震对桥梁或其它建筑结构的影响。

    一种悬浮隧道管段姿态测量装置、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727440U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20788456.7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浮隧道管段姿态测量装置、试验系统,测量装置包括用于与悬浮隧道模型管段相固定连接的支架,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的背景板,背景板上设有的至少两个特征点,以及对特征点进行实时图像采集的图像采集装置;试验系统包括水池、模型管段以及任一所述的测量装置,模型管段放置于水池中,测量装置的支架固定安装在模型管段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将悬浮隧道的水下测量转换为水上测量,具体实现方式为利用支架将水面上的测量特征点与水面下的悬浮隧道模型管段相连,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拍摄露出水面的特征点,再几何换算得到水下管段的姿态信息,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量装置可以精确的测量悬浮隧道管段姿态,满足试验精度要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移动式复合止水系统
    7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176741U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21100845.3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复合止水系统,包括可相互移动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二者之间形成结合腔,两个构件上安装有使结合腔相对密封的外部止水装置,所述外部止水装置包括分别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的柔性止水带,该柔性止水带的伸展长度与两个构件相对移动的长度相对应,所述结合腔的腔体内还安装有内部止水装置,该止水系统的外部止水装置其主要止水作用,内部止水装置起备用、复合止水的作用,当外部止水装置发生渗漏或损坏时,内部止水装置发挥作用,进一步实现止水功能,不会对施工或使用产生影响,达到复合止水的效果,实现双重止水的目的和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次成型L型端钢壳结构构造

    公开(公告)号:CN207130770U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21106340.8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成型L型端钢壳结构构造,设于沉管端部,该结构构造沿所述沉管端面呈封闭环状体设置,且所述结构构造沿所述沉管轴向的截面呈L型,其中L型所述结构构造的一面垂直于所述沉管轴线、另一面位于环状的所述结构构造内侧,所述结构构造连接所述沉管外壳体。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成型L型端钢壳结构构造,L型结构的开口便于所述结构构造内部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密实,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沉管端部结构有足够的刚度抗击压力作用的变形,保证所述沉管在水下顺利水密对接,以便后续施工,该构造结构简单,安装设置方便,其内混凝土浇筑容易且成型质量好。

    密封锚头
    7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092135U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21099664.3

    申请日:2017-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锚头,包括预埋在沉管端部混凝土中的工作锚板,所述工作锚板安装在锚垫板上,工作锚板用于连接钢绞线,所述锚垫板上还连接有用于将工作锚板罩住并使钢绞线与外界隔离的密封罩,所述锚垫板为用于穿过钢绞线的封闭环状结构,该密封锚头设置密封罩,将露出在工作锚板端部的钢绞线进行封闭保护,有效避免了其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避免海水从张拉锚具进入到张拉线束穿束区内,使张拉锚具得到有效的保护。

    一种金属梁柱式桥梁护栏
    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731651U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20843333.5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梁柱式桥梁护栏,该金属梁柱式桥梁护栏包括:至少三根立柱、横梁、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至少三根立柱间隔设置,横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结构,横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台阶结构,第一托架设置于立柱上,用于与横梁的中部连接,第二托架设于立柱上,第一台阶结构与第二台阶结构拼接,第二托架与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的拼接位置连接,以将相邻的两个横梁的端部固定于立柱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梁柱式桥梁护栏,横梁之间通过第一台阶结构和第二台阶结构形成对拼接头,再与第二托架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横梁之间采用套管的连接后再与托架连接的方式,节省了金属材料的使用量,且便于拆卸。

    一体化沉管管节
    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38837U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21458743.9

    申请日:2017-11-03

    Inventor: 林巍 林鸣 刘晓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沉管管节,包括标准沉管管节,标准沉管管节的两端均设有封闭环状的可伸缩止水接头。运用该一体化沉管管节,由于最终合龙的沉管管节仍然是标准沉管管节,使用与普通管节一样的地基,不存在刚度差异,能够有效降低海底隧道运营期间管节不均匀沉降的风险,同时最终合龙的沉管管节的安装与其余沉管管节的安装使用相同的安装设备,不需要额外配置浮吊等设备,相对现有方法减少了一个特制的最终接头的安装,简化了施工流程,降低了工程风险,由于海上特种施工设备船舶租金特别昂贵,使用该一体化沉管管节大幅降低成本,节约各项资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