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29214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10844615.2
申请日:2014-12-26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Inventor: 罗芳艳 , 王晓杰 , 闫国杰 , 刘钢 , 李军代 , 马利志 , 邱轶 , 邓国民 , 袁月 , 李交 , 夏庆宇 , 王腾飞 , 徐韵淳 , 李俊 , 姚凯 , 周维维 , 钱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沥青改性剂、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沥青改性剂以废弃织物为原料加工而成,设定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为r,所述沥青改性剂的长度尺寸在2πr~4πr范围内,其横截面积≤0.01mm2。本发明根据废弃织物具有良好弹性、抗剪切、抗拉伸、耐高低温和沥青相容等特点,基于宏观捆绑粗集料的原理,设计了由废弃织物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长度尺寸的沥青改性剂,不仅从性能方面实现了与聚合物改性剂相近的改性效果,而且为大规模消纳废弃织物提供了方向,减少了聚合物改性剂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保双重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058548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576972.6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PC: C04B24/12 , C04B103/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所述阻锈剂由如下三种组分组成:CuO和Ca(NO2)2的混合物、氨基醇、脂肪酸脂;所述CuO和Ca(NO2)2的混合物中CuO和Ca(NO2)2的摩尔比为2:1;所述CuO和Ca(NO2)2的混合物的使用量为钢筋混凝土总量的0.1~1.5%;所述氨基醇的使用量为钢筋混凝土总量的0.1~3%;所述脂肪酸脂的使用量为钢筋混凝土总量的0.1~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阻锈剂采用三种不同的组分,防锈与修复性能好,经济适用、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40306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305295.3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排水性沥青路面石料飞散的特种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所述特种沥青混合料包括:集料、填料、高粘度改性沥青及外添加剂。其中,所述集料包括玄武岩、辉绿岩和/或石灰岩;所述填料为石灰石矿粉;所述高粘度改性沥青由SBS、70号石油沥青和稳定剂高温下经搅拌、高剪切制成;所述外添加剂为若干细金属丝。所述制备方法是将细金属丝加入到集料中拌合,喷入高粘度改性沥青,同时喷入填料,继续拌合,形成特种沥青混合料。本发明创造性地加入细金属丝对石料飞散问题进行有效抑制,并且不会填堵骨架空间而导致空隙率减小,更加不会影响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排水和降噪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69389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729141.2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寰保渣业处置有限公司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路面反射裂缝的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混合料包括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及高粘度沥青结合料,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粗集料和细集料均采用石灰岩;以重量百分含量计,高粘度沥青结合料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5.5%~6.9%,由60~80目胶粉12%~19%、交联剂1‰~3‰、改性剂4.0%~8.0%、降粘剂3.8%~7.6%以及余量为70#基质沥青组成,沥青混合料为间断半开级配,空隙率为8%~12%。本发明提供的沥青混合料能有效抑制路面反射裂缝且制备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66916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45311.6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1C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抑制人行道横向裂纹产生的伸缩条及其应用方法和用途,伸缩条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加工而成:热塑性弹性体100份、抗氧剂0.1~0.5份、紫胶树脂0.1~0.5份。所述应用方法为:人行横道中下面层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每段在10~20m之间,施工顺序自下而上,在面层、中面层施工过程中,为两个段口之间的接缝预留0.7~2.2cm,待中下面层完成施工后,根据接缝宽度选择宽度相匹配的伸缩条嵌入段口与段口之间的接缝,最后对上面层采用一次性、全覆盖施工,覆盖伸缩条。采用本发明的伸缩条及应用方法,既能够有效抑制或缓解横向张力,又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人行道整体结构完整性和美观性,实现人行道结构性能与美观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03058575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76741.5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寰保渣业处置有限公司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PC: C04B24/38 , C04B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型植物纤维素水泥减水剂,所述减水剂由如下组分组成:植物纤维素、高浓度碱、氧化剂和溶剂;植物纤维素与溶剂及高浓度碱的重量配比为1:10~15:1.5~3;植物纤维素与溶剂及氧化剂的重量比为1:0.8~1.2:0.8~1.2;植物纤维素与固体碱的重量比为0.8~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再生型植物纤维素水泥减水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减水剂吸水效率高,组成成分且制备过程低碳、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3058548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76972.6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PC: C04B24/12 , C04B103/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所述阻锈剂由如下三种组分组成:CuO和Ca(NO2)2的混合物、氨基醇、脂肪酸脂;所述CuO和Ca(NO2)2的混合物中CuO和Ca(NO2)2的摩尔比为2:1;所述CuO和Ca(NO2)2的混合物的使用量为钢筋混凝土总量的0.1~1.5%;所述氨基醇的使用量为钢筋混凝土总量的0.1~3%;所述脂肪酸脂的使用量为钢筋混凝土总量的0.1~2.5%。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阻锈剂采用三种不同的组分,防锈与修复性能好,经济适用、对环境友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058546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210576734.5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浦东路桥沥青材料有限公司 , 上海惠浦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IPC: C04B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雪性沥青混合料改性剂,所述改性剂由如下组分及其重量份组成:海水80~90份,多孔材料1~10份,地沟油0~2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融雪性沥青混合料改性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改性剂的组分组成性能稳定、经济环保,制备过程和制备设备简单,使用性能稳定、高效,实现对废旧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地回收与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11689742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402047.1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路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和透水层,其中,透水层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块体和透水混凝土砖,透水混凝土砖拼合形成若干个用于放置透水沥青混凝土块体的容纳空间,每个容纳空间中放置一个透水沥青混凝土块体。透水沥青混凝土块体为长方体,厚度为4-6cm,空隙率为14-22%,长在5-25cm之间,宽在5-25cm之间;和/或;透水混凝土砖的厚度为4-6cm,渗水系数不低于800ml/15s;和/或;水泥稳定碎石层厚度为10-30cm。透水沥青混凝土块体的动稳定度不低于6000次/mm,飞散损失率不高于15%。透水混凝土砖通过水泥砂浆铺设在水泥稳定碎石层上。
-
公开(公告)号:CN205219442U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21013645.5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掺剂投放车,包括:移动平台;装料系统,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用于存放物料;输送系统,设置在移动平台上,与装料系统连接,用于接收并输送装料系统供给的物料;操作台,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用于控制装料系统向输送系统供给的物料的流量,并控制输送系统输送物料。本实用新型的外掺剂投放车通过移动平台移动至目的地,再通过操作台控制装料系统供给输送系统物料的量,并且控制输送系统将物料投放至目的地。本实用新型的外掺剂投放车实现了远距离自动控制物料的投放,避免了操作人员近距离进行人工操作,从而使物料投放更加有效,且极大地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