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02647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41218.8

    申请日:2020-07-29

    Inventor: 夏纯武 黄洪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及空调设备。换热装置包括集流管组件、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以及排气管组件;集流管组件设有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排气管组件设有第二进液口与第二排气口;第一换热部分别连通第一进液口与第一排气口,第二换热部分别连通第二进液口与第二排气口,且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能够分别独立运行。本发明提供的换热装置能安装在一套空调设备内,并通过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分别接入两个独立冷媒循环流路,使空调设备获得了在第一换热部或第二换热部单独运行的半负荷工况,以及二者同时运行的全负荷运行工况间切换的变功耗运行,满足对车辆驾驶舱内充分的换热覆盖需求的同时,减小了空调设备占用的空间体积。

    管路连接结构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1512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0758683.5

    申请日:2018-07-11

    Inventor: 王美 李理 董军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路连接结构,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朝向第二连接块的表面设有围绕第一通道的第一定位环槽,第二连接块朝向第一连接块的表面设有围绕第二通道的第二定位环台,第二定位环台配合在第一定位环槽内,第一定位环槽具有第一槽底面、第一槽内侧壁和第一槽外侧壁,第二定位环台具有第二台端面第二台内侧壁和第二台外侧壁;紧固件;密封环,配合在第一定位环槽内且密封环设有凸出部,凸出部沿密封环周向设置,第二台端面和第一槽底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凸出部形状适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结构具有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具有分液功能的电池冷却器制冷剂引流管及电池冷却器

    公开(公告)号:CN11201846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870061.9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电池冷却器制冷剂引流管及电池冷却器,该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内设有制冷剂流道,引流管本体底部封闭;在电池冷却器的最底层流程区域内,引流管本体的管壁上沿高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分液孔,分液孔与最底层流程内的层流通道对应连通。引流管底部是封闭的,并且在引流管的侧下方从上而下呈不同角度的开有若干分液孔,制冷剂进入引流管之后通过分液孔流出,由于分液孔在不同高度和不同角度都有分布,可以避免制冷剂在冷却器底部聚集或是大部分从下面层流流道流过,保证不同高度的层流流道都有制冷剂均匀流过,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性能。

    一种带机械热回收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392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357383.0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机械热回收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系统及工作方法,包括吸收器、溶液换热器、膨胀阀、发生器、气液分离器、混合器和机械热回收机构;该系统工作方法具有发生器低压发生过程、压缩机压缩过程、吸收器高压吸收过程和机械热回收过程四个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溶液换热器之后添加机械热回收,在回收热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膨胀阀前溶液温度,机械热回收释放的高温热量可用以加热压缩机排气、加热溶液换热器冷流体通道出口的稀溶液或加热吸收器侧的高温流体,通过两级热回收,不仅可降低膨胀阀前溶液温度,从而降低节流过程的不可逆损失,而且可提升循环制热量和制热能效,循环能效约可提升10‑20%。

    一种基于亲疏性组合表面协同调控的气液两相喷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197456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76304.2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亲疏性组合表面协同调控的气液两相喷射器,包括:主动喷嘴,用于喷出工作流体;引射喷嘴,用于喷出引射流体;混合腔,与主动喷嘴和引射喷嘴连接,用于将工作流体与引射流体混合形成混合流体;出口扩散腔,与混合腔连接,用于将混合流体进行增压排出;以及调节喷针,设置在主动喷嘴内,用于调节主动喷嘴的喉部面积,其中,主动喷嘴、混合腔以及出口扩散腔的内表面为疏油疏液态工质的微纳复合结构,用于促使润滑油和液态工质向喷射器流场中心自主弹跳,调节喷针的表面为亲油亲液态工质的微纳复合结构,用于使得润滑油和液态工质定向沿调节喷针的轴向方向微纳米通道流向调节喷针末端,并在调节喷针末端随着高速流体进入混合腔。

    按冷媒配管长度进行冷媒控制的切换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5367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711298011.2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冷媒配管长度进行冷媒控制的切换方法及系统,在空调任意一次启动时,压缩机都需要经多级调整频率才能达到最大频率,通过对前n级调整时压缩机频率及LEV开度所维持的时间间隔进行延长,和/或对前n级调整时的前n级频率增量及相应的前n级开度增量进行减少,使得从压缩机内流出的冷媒和油能在前n级调整期间经空调的配管及相应部件循环一周回到压缩机,其中n=1或n>1。本发明使压缩机在启动时吐出油量减少,保证压缩机内部一直有油,使得油的使用量消减,有效降低成本、改善空调能力,对压缩机的保护性能显著提高。

    热回收系统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2852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94732.8

    申请日:2020-08-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回收系统,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回收,包括:二级压缩机,二级压缩机设置制冷系统中;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制冷系统设有系统冷凝器,第一热回收换热器并联设置在系统冷凝器上;第一水路结构,第一水路结构流经第一热回收换热器。本发明的热回收系统,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凝热回收,相较于传统单级制冷机组热回收系统,增设二级压缩机,采用两级压缩,解决了单级压缩在符合变化时出现高压比情况下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实现制备更高温度的热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