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42381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10366168.4

    申请日:2014-07-29

    Inventor: 陈纬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G02B9/62 G02B13/18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光学透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屈折力。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具负屈折力。第五透镜具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借此,屈折力配置较为对称,且第三与第四透镜为负屈折力,可有效校正成像面弯曲,使系统中心至周边成像更接近于平面。

    摄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23677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340610.6

    申请日:2014-07-17

    Inventor: 黄歆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G02B9/62 G02B13/18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摄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摄像用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中该第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有效压制其总长度,并提升影像锐利度。

    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6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4394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80074870.7

    申请日:2013-12-26

    Inventor: 浅见太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在摄像透镜中,能够实现小型化、低成本化、广角化以及高性能化,且能够确保后焦距。撮像透镜(1)从物侧起依次由负的第一透镜(L1)、正的第二透镜(L2)、负的第三透镜(L3)、正的第四透镜(L4)、正的第五透镜(L5)以及负的第六透镜(L6)构成。在设第三透镜(L3)的物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R3F,第三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为R3R、第三透镜(L3)的材质的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为vd3时,满足下述条件式。1.35<(R3F+R3R)/(R3F-R3R)<6.0...(1);vd3<30.0...(2)。

    光学成像系统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9349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255927.4

    申请日:2015-05-19

    Inventor: 唐乃元 张永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G02B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至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前述各透镜的两表面均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第六透镜的两表面均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的至少一个表面具有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中具屈光力的透镜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具备更大的收光以及更佳的光路调节能力,以提升成像质量。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9349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249263.6

    申请日:2014-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5/2257 G02B7/021 G02B9/62 G02B13/0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二、三、四、五、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二透镜的材质为塑料,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四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及一影像模块,是安装在该机壳内,并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一镜筒、一用于供该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及一设置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的影像传感器。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可有效缩短镜头之总长度,同时具备良好之光学性能。

    物镜光学系统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7470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380071170.2

    申请日:2013-11-18

    Inventor: 高头英泰

    Abstract: 本发明从普通观察时到放大观察都能够确保足够的景深,普通观察时具有广角的视场角,并且在放大观察时容易进行对焦。物镜光学系统从物体侧起向像侧依次具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G2)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G3),上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体侧起向像侧依次具备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该物镜光学系统针对物距的变化使上述第二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对焦,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和(2)。-19<f2/f1<-3.5…(1)0.5<v/f<1.1…(2)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焦距,f1是第一透镜的焦距。另外,v是第二透镜组的移动量,f是普通观察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光学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32084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183429.9

    申请日:2014-04-30

    Inventor: 黄歆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9/62 G02B13/0045

    Abstract: 一种光学影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光学影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皆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且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光学影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相邻具屈折力的透镜于光轴上的最大间隔距离是位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利于组装且提供其他光学机构元件的配置空间。

    摄影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车用摄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93318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10054996.4

    申请日:2014-02-18

    Inventor: 林振诚 陈纬彧

    Abstract: 一种摄影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车用摄影装置,摄影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皆具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正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其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其像侧表面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摄影光学镜头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六片。如此,利于缩短后焦距与提高解像力。

    光学影像镜头系统组
    7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7653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210298037.8

    申请日:2012-08-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13/0045 G02B5/005 G02B5/208 G02B9/62 G02B27/0025

    Abstract: 一种光学影像镜头系统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皆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其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中第六透镜的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靠近物侧配置三枚具正屈折力透镜,可拥有较佳望远比,且满足特定条件时,有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使其具有较短的光学总长与较佳的成像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