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低温分段换热的列管、蓄热式组合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3712491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410008080.5

    申请日:2014-01-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低温分段换热的列管、蓄热式组合换热器,包括列管式换热器和蓄热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通过隔板使得管外流动的烟气按着S型路径流动,列管内流动的空气也是按着S型路径与烟气逆向流动,使得列管式换热器中的烟气与空气发生剧烈的热交换,提高热量的利用率,烟气在温度高于露点温度时离开列管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由四个放置有蓄热体的陶瓷制成的蓄热筒组成,筒外流动的烟气与筒内流动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可能使得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产生腐蚀,而陶瓷具有较强的耐腐蚀能力,使得换热器具有耐腐蚀能力,陶瓷还有较好的蓄热能力,能有效抑制气流温度的波动,有效的提高气流温度的稳定性。

    一种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22353B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110142552.2

    申请日:2011-05-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燃气轮机循环热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燃气轮机中压气机增压后的空气和一部分燃料流通入燃气轮机燃烧室,在燃气轮机燃烧室中燃烧,形成高温烟气;2)再将一部分燃料流和形成的高温烟气通入重整反应器,在重整反应器中进行甲烷重整反应,形成合成气;3)将合成气通入燃气轮机透平实现膨胀做功。本发明利用吸热的甲烷重整反应,用于吸收甲烷燃烧释放的高温热量,来改善燃气轮机循环的热力性能。重整反应后的合成气再输入燃气轮机透平实现膨胀做功,具有较高的热效率。与现有的燃气轮机简单循环相比,循环热效率可提高约25%,同时燃气循环的比功也得到提高,使得燃气轮机的整个设计在相同功率下结构可更紧凑。

    烟气回流汽化醇基燃料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03196139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52068.7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回流汽化醇基燃料燃烧器,包括外壳,外壳的顶部设置燃料管道,在外壳内设置催化反应体,外壳内竖直设置烟气回流通道,烟气回流通道穿过催化反应体,上方设置顶盖,底部设置底盖;燃料输出管的出口段由外壳的下部竖直向上伸向外壳的喉部,外壳的内壁设有点火器。在燃料雾化之前,利用燃烧器自身产生的热量加热醇基燃料,使得醇基燃料的张力减小,雾化效果更佳;烟气回流到气体雾化混合区域,不仅可以预热空气,提高燃烧器综合热利用效率,而且由于烟气的回流使得火焰燃烧区热量向混合空间移动,使得火焰燃烧区温度降低,整个燃烧器的温度更加趋于均匀,降低液体燃料由于过高的火焰温度所产生的积碳。

    单缸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9752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05349.7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张力 江亮 王海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缸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调装置,包括气缸盖(1)、相位调节器总成(2)、排气凸轮轴(3)和进气凸轮轴(4),在所述链轮室(11)的右侧设置有凸轮轴支撑凸台(12),所述相位调节器总成(2)设置在链轮室(11)内,相位调节器总成(2)通过第一轴承座(13)支撑,排气凸轮轴(3)和进气凸轮轴(4)之间可发生相对转动,在凸轮轴支撑凸台(12)上设置有第一供油孔(16)和第二供油孔(17)。利用气缸盖链轮室的空间进行相位调节器总成的布置,避免了将相位调节器总成布置在进排气凸轮之间时受到气缸盖空间结构限制,能够在对发动机气缸盖改变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叶片式连续可变配气机构的布置。

    流态化蓄热式污泥低温催化热解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43001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210153574.3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65 Y02P10/283 Y02W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态化蓄热式污泥低温催化热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污泥热解产气;B、热解气体回收循环利用;C、燃烧废气余热利用。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流态化蓄热式污泥低温催化热解装置。本发明将污泥热解产生的热解气体一方面通过空气预热器,将热量回收利用,再通过冷凝器将热解气体冷凝后制得焦油,避免气体排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热解废弃物直接排出收集,结构简单,方便运行,也可减少安全隐患。本发明综合利用流态化、蓄热颗粒热解及利用热解气、燃烧废气的余热并制得焦油,实现污泥的能量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1737110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250802.7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单顶置凸轮轴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包括支承在气缸头内的凸轮轴及其上的进气凸轮和排气凸轮,在该凸轮轴的一端固定有正时链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分成同轴的两段,其中一段是包括有进气凸轮的进气凸轮段,另一段是包括有排气凸轮和正时链轮的排气凸轮段,两所述凸轮段通过VVT控制器连接,该VVT控制器包括容纳有叶轮的密封腔体,在该腔体内有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分别通过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与机油控制阀连接。本发明可改变进气凸轮的相位角,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摩托车单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和负荷工况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多层复合式微型催化重整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217921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67706.6

    申请日:2011-03-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复合式微型催化重整反应器,包括由上面板、下底板以及外圆筒组成的密封筒;上面板上设有多个同轴线的上内圆筒,下底板上设有与上内圆筒数量相等、且与下内圆筒交错布置的同轴线的下内圆筒,上内圆筒和下内圆筒的高度小于上面板和下底板之间的距离,最内侧的下内圆筒伸出下底板;外圆筒与上内圆筒之间以及上内圆筒与下内圆筒之间形成环形反应通道;在外圆筒的圆周上沿其切线方向设有多个与环形反应通道连通的进气管。本发明将上底板和下面板上交叉设有的内圆筒,外圆筒及螺旋型导流板组成连续上升或下降的通道,使通道内的流体沿该通道螺旋前进,大大延长了小空间内反应气体的运动路径和反应时间,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质量。

    低浓度可燃气体的燃烧方法及流化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13534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191668.8

    申请日:2009-11-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浓度可燃气体的燃烧方法,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将低浓度可燃气体和助燃空气分别通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然后,将经过热交换后的低浓度可燃气体和助燃空气通入流化反应器的混合腔内进行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布风板进入所述燃烧器的燃烧腔内燃烧;燃烧后的气体作为换热器的热源。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流化反应器。本发明不但能够使低浓度可燃气体可靠着火和稳定燃烧,而且流化反应器内温度波动小;燃烧腔既可作为反应器又可作为蓄热器,流化反应器工作在常压下时负荷调节范围较宽,混合气体中可燃成分的浓度高于2%时便可维持燃烧,故适应低浓度可燃气体燃烧。

    内燃式微型叶片转子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1403336A

    公开(公告)日:2009-04-08

    申请号:CN200810232854.7

    申请日:2008-10-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张力 廖照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7

    Abstract: 一种内燃式微型叶片转子发动机,包括前端盖(1)、轴承(2)、间隔环(3)、气缸体(4)、套筒(5)、转子(6)、后端盖(7)、叶片(8)、铂丝热火头(9)、进气接头(10)和点火电池(11)。套筒(5)内装有气缸体(4),气缸体(4)的偏心内孔装有转子(6),转子(6)的叶片槽内安装叶片(8),叶片(8)将气缸容积空间分割成三个燃烧室。预置高压可燃混合气经气缸体(4)进气通孔喷入燃烧室,完成预膨胀做功和燃烧膨胀做功,通过转子(6)输出机械动力。本发明仅作旋转运动,动平衡特性好,转速高,适合超高能量密度的动力输出要求且结构简单和易于微加工制造。

    三气门摩托车发动机可变进气门配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419223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610054564.9

    申请日:2006-11-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张力 伍东升

    Abstract: 一种三气门摩托车发动机可变进气门配气装置,在凸轮轴(1)上有排气凸轮(7)、主进气凸轮(2)和进气惰轮(3),进气惰轮(3)的型线为整圆,其直径等于主进气凸轮(2)的基圆直径。进气摇臂轴(4)上有主、次进气摇臂(5、6),在主、次进气摇臂(5、6)之间设置有由主动活塞(10)、限位弹簧(11)、切换活塞(12)、阻挡活塞(13)、阻挡弹簧(14)及锁片构成的离合机构。本发明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状态,使发动机在单进气门和双进气门工作模式之间进行自动切换,从而有助于提高摩托车在整个转速和负荷工况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整个机构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对发动机原配气机构的改动很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