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边采用三个二极管的正反激组合变换器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886824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0281289.9

    申请日:2021-0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副边采用三个二极管的正反激组合变换器及系统。正反激组合变换器包括正激变换器主电路和能量转移与传输电路,所述正激变换器主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开关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能量转移与传输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实现励磁能量转移到负载侧,提高了变压器励磁能量的利用率,提升了变换器的整体效率;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磁复位回路结构简单,所用器件数量少,便于集成,功耗低,能量传输效率高,便于推广使用;实现方便、成本低,可靠性较高。

    一种具有自举电路的三次型升压变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0059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525339.3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举电路的三次型升压变换系统,其连接在电源和负载之间,包括:二次型BOOST电路、BOOST电路和自举升压电路,二次型BOOST电路包括第一输入侧电感、第二输入侧电感、输入侧电容和开关管,第一输入侧电感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一端和第二输入侧电感连接,输入侧电容另一端与电源负极和负载负极连接,第二输入侧电感另一端与开关管一端连接,开关管控制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开关管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另一端和负载负极连接;BOOST电路与第一输入侧电感并联,自举升压电路连接于第二输入侧电感的另一端和负载的正极之间,且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由此,负载所接收的输出电能大大增加,可进一步提高变换器增益比。

    一种三次型升压开关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7100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512316.9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次型升压开关电源系统,其连接在电源和负载之间,其包括二次型BOOST电路和BOOST电路,二次型BOOST电路包括第一输入侧电感、第二输入侧电感、输入侧电容和开关管,第一输入侧电感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一端和第二输入侧电感连接,输入侧电容另一端与电源负极和负载负极连接,第二输入侧电感另一端与开关管一端连接,开关管控制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开关管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另一端和负载负极连;BOOST电路与第一输入侧电感并联,当开关管导通时,第一输入侧电感和BOOST电路并联充电,输入侧电容为第二输入侧电感充电,开关管截止时,第一输入侧电感和BOOST电路和第二输入侧电感共同向负载放电。实现了升压变换器高增益的拓展。

    一种具有自举电路的三次型升压变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0059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25339.3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举电路的三次型升压变换系统,其连接在电源和负载之间,包括:二次型BOOST电路、BOOST电路和自举升压电路,二次型BOOST电路包括第一输入侧电感、第二输入侧电感、输入侧电容和开关管,第一输入侧电感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一端和第二输入侧电感连接,输入侧电容另一端与电源负极和负载负极连接,第二输入侧电感另一端与开关管一端连接,开关管控制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开关管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另一端和负载负极连接;BOOST电路与第一输入侧电感并联,自举升压电路连接于第二输入侧电感的另一端和负载的正极之间,且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由此,负载所接收的输出电能大大增加,可进一步提高变换器增益比。

    一种三次型升压开关电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710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12316.9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次型升压开关电源系统,其连接在电源和负载之间,其包括二次型BOOST电路和BOOST电路,二次型BOOST电路包括第一输入侧电感、第二输入侧电感、输入侧电容和开关管,第一输入侧电感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一端和第二输入侧电感连接,输入侧电容另一端与电源负极和负载负极连接,第二输入侧电感另一端与开关管一端连接,开关管控制端用于与外部控制器连接,开关管另一端与输入侧电容另一端和负载负极连;BOOST电路与第一输入侧电感并联,当开关管导通时,第一输入侧电感和BOOST电路并联充电,输入侧电容为第二输入侧电感充电,开关管截止时,第一输入侧电感和BOOST电路和第二输入侧电感共同向负载放电。实现了升压变换器高增益的拓展。

    一种可避免储能电容反向充电的副边并联LCD正激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168277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90672.0

    申请日:2020-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避免储能电容反向充电的副边并联LCD正激变换器,包括正激变换器主电路和能量转移与传输电路,所述正激变换器主电路包括高频变压器T、开关管S、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能量转移与传输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容C2、电感L2和二极管D4。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二极管D4保证C2不会反向充电,降低了变换器的无功损耗,还可消除D4的反向恢复问题,降低二极管损耗,并且实现了励磁能量转移到负载侧,还能传输正激能量,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适合大功率传输。

    感性电路断开电弧起止时刻检测电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07005B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710117734.1

    申请日:2017-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性电路断开电弧起止时刻检测电路及方法,其电路包括电压信号处理电路、分相延缓电路和比较输出电路;电压信号处理电路包括仪用放大器U1和稳压二极管D1;分相延缓电路包括第一分相延缓电路和第二分相延缓电路,第一分相延缓电路包括电容C1,第一比例电阻网络和第二比例电阻网络;第二分相延缓电路包括电容C2,第三比例电阻网络和第四比例电阻网络;比较输出电路包括比较器U2和U3,D触发器U4,开关二极管D2和D3;其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电路连接,二、电压信号处理,三、感性电路断开电弧起止时刻检测。本发明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感性电路断开电弧放电起止时刻,适用范围广。

    采用信号分相检测电感分断电弧维持时间的电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194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710119881.2

    申请日:2017-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信号分相检测电感分断电弧维持时间的电路及方法,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信号处理电路、分相延缓电路、比较输出电路、电弧时间测试及显示驱动电路和电弧时间显示电路;分相延缓电路包括第一分相延缓电路和第二分相延缓电路,第一分相延缓电路包括电容C1,第一比例电阻网络和第二比例电阻网络;第二分相延缓电路包括电容C2,第三比例电阻网络和第四比例电阻网络;其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电路连接,二、电压信号处理,三、电感分断电弧维持时间检测。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工作稳定可靠,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电感分断电弧维持时间,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种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78112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596901.0

    申请日:2016-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选取电阻RS的阻值;二、将电阻RS的一端与Buck变换器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将电阻RS的另一端接地;三、选择组成充电模式控制电路的合适参数的元件;四、连接各元件,组成充电模式控制电路;五、选择组成充电驱动电路的合适参数的元件;六、连接各元件,组成充电驱动电路;七、连接Buck变换器电路、电压源、超级电容和充电驱动电路,组成超级电容多模式快速充电电路。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采用有源泄放技术的PMOS管驱动电路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47070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1034470.X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有源泄放技术的PMOS管驱动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2、NMOS管Q3、肖特基二极管D2、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NMOS管Q3的栅极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NMOS管Q3的漏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容C2与NMOS管Q3的漏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待驱动的PMOS管的源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待驱动的PMOS管的栅极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有源泄放技术的PMOS管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本发明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设计方法步骤简单,能够有效保证PMOS管快速导通与关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