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排气、间歇排渣带反冲洗的三相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108623118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810428355.9

    申请日:2018-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连续排气、间歇排渣带反冲洗的三相分离器,属于过滤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筒体内水平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的下方是液固分离部分,液固分离部分的底部腔体内设有环形滤网,在滤网位置对应的筒体外壁上设有反冲洗机构和排液口;液固分离部分的下方设有间歇排渣机构。当环形滤网被堵塞时,即可通过反冲洗机构向筒体内部吹气,将环形滤网上的残渣吹掉,实现环形滤网的再生,保证了设备的连续运行,从而就可以实现连续排气。通过松动螺旋将固体残渣往下推动,再通过上下阀门的间断开启,控制料渣的间歇排放,料渣不会出现挤压团聚,有效避免了筒体内部的压力急剧增大的现象,设备运行稳定。

    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多级加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19861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1291300.4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多级加热装置及方法,属于化工及环保技术领域。该多级加热装置由若干加热单元串联而成,一个加热单元包含:长直管、滑轨式管道加热器、温度表及压力表,加热单元通过短直管连接,同时加热单元设有可拆卸保温套、超声波管道除垢器、过滤器、辅料入口等部件。本装置将常规的加热装置分割为若干个加热单元,解决了常规电加热器中,加热管布置集中、无额外操作空间的缺点,为管道过滤器、超声波管道除垢器以及药剂入口的添加提供了条件。在加热高盐废水的时候,能够通过温度、压力测点精确地定位出发生无机盐结晶堵塞的位置,从而通过多种手段单独或联合使用,进行针对性地除垢。

    一种液液两相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3169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049365.6

    申请日:2019-0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液两相流体离心分离装置及方法,采用离心分离技术,通过设置乳化液排出通道,单独分离出乳化液相,解决了传统离心分离机由于乳化液的存在,不能同时得到高品质重相和轻相液体的问题,所谓高品质是指一相液体中几乎不含有另一相液体;通过设置阻力调节机构在线调节重相出口阻力和乳化液出口阻力,解决了传统离心分离机当重相和轻相液体密度十分接近时,由于重相堰和轻相堰的高度尺寸相近而造成结构相互冲突的问题,以及当重相和轻相液体密度差或进液流量或进液比例等工况改变时,无法在线调节分离出的重相液体和轻相液体品质的问题。

    一种分体式螺旋盘绕式套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2294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970004.5

    申请日:2019-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螺旋盘绕式套管换热器,包括若干个螺旋盘绕式换热套管结构,若干个螺旋盘绕式换热套管结构均固定在支撑机构上,且相邻的螺旋盘绕式换热套管结构通过管件结构相连;每个螺旋盘绕式换热套管结构均由若干层螺旋盘绕的换热套管组成,所述换热套管倾斜布置,包括同轴套设的内管道和外管道,在内管道上连接有内管入口管,外管道上连接有外管入口管;内管道由若干内直管通过若干内90°弯管连接而成,外管道由若干外直管通过若干外90°弯管连接而成。解决了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含固、含盐、含有机物等易结垢、易堵塞等流体换热中难以清洗、维修的问题,从而保证换热器的长期、稳定、安全性运行。

    一种基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在线清洗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0207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0969322.X

    申请日:2019-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在线清洗系统及方法,包括物料预处理单元、氧气单元、清洗水单元、醇类单元、超临界水氧化反应及后续单元。通过采用与待处理物料浓度相同的辅助醇类溶液以及大流量的亚临界水对处理高浓高盐有机废水、工业污泥或城市污泥等的超临界水氧化系统进行定期在线清洗,清洗过程主要分为正常流量的醇类溶液清洗、中流量的醇类溶液清洗,大流量的醇类溶液清洗以及大流量的亚临界水清洗,通过并联或串联使用不同功率的电加热器,维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将系统中换热器、反应器以及输运管道中的无机盐及不溶性固体颗粒溶解并带走,避免了由于无机盐或不溶性固体不断积累而最终导致的系统堵塞、停机问题。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结构材料超高温腐蚀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5397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759351.3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结构材料超高温腐蚀实验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气体供应系统、真空系统、实验段、冷却系统和尾气分析系统;气体供应系统可制备不同水蒸汽含量的腐蚀性气体;实验段由高温辐射炉、低温辐射炉、陶瓷反应管、加热丝、气冷铜管及保温棉组成,高温辐射炉侧壁开设两个石英玻璃视窗,分别放置高速摄像仪和红外测温探头;冷却系统可为关键设备提供必要冷却;尾气分析系统可在线测量腐蚀反应尾气的各个成分的浓度,实现反应动力学的高精度连续测量;实验系统还包括配电系统、数控系统和数据测量与采集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实验方法;本发明通过开展核反应堆严重事故环境下结构材料超高温腐蚀实验,为核反应堆安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

    一种用于癫痫间期棘波自动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77834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810475170.3

    申请日:2018-05-17

    Abstract: 一种用于癫痫间期棘波自动检测的方法,MEMD从癫痫病人的头皮脑电上提取棘波所在的成分,经过求信号包络,求动态的阈值曲线,能定位棘波出现的位置;本发明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脑电自适应的调整其频带范围,准确的定位癫痫发作间期的棘波出现的位置;为减少临床医生人眼识别棘波的负担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间期棘波更加准确的自动检测;通过对比发现,该方法在灵敏度和误报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要优于其基于信号包络分布模型方法,能够有着更好的棘波检测结果。

    一种基于管内相分隔技术的差压式两相流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8278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710612802.1

    申请日:2017-07-25

    Inventor: 王帅 王栋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两相流流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管内相分隔技术的差压式两相流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旋流离心法制造的管内相分隔技术,选取旋流装置下游某管道横截面上管壁和管中心之间的径向压差和该横截面与另一平行横截面之间的管壁轴向压差的组合,简称径向和轴向压差组合,或者选取旋流装置下游两个不同横截面管壁和管中心之间的径向压差的组合,简称双径向压差组合,来实现两相流的流量和相含率的双参数测量;本发明无转动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安全可靠、精度高等特点。

    一种基于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纳米金属粉体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76144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01136.4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纳米金属粉体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化工及环保技术领域。包括:通过设置静态混合器提高对超临界水的扰动,通过设计雾化喷嘴实现对物料的均匀射流、流量分割,从而提高混合程度,增大传热与传质。通过精确计算某一确定流量下、确定时间内流体的流动距离来设计了多只并联管路,精确控制并可以灵活改变反应时间。通过喷冷水的急冷方式直接冷却反应后流体,使得整个超临界水热合成反应过程实现了快速均匀混合、精确定时反应、快速充分冷却,有效保证了纳米金属粉体颗粒产物品质。

    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多级加热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1986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291300.4

    申请日:2018-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系统的多级加热装置及方法,属于化工及环保技术领域。该多级加热装置由若干加热单元串联而成,一个加热单元包含:长直管、滑轨式管道加热器、温度表及压力表,加热单元通过短直管连接,同时加热单元设有可拆卸保温套、超声波管道除垢器、过滤器、辅料入口等部件。本装置将常规的加热装置分割为若干个加热单元,解决了常规电加热器中,加热管布置集中、无额外操作空间的缺点,为管道过滤器、超声波管道除垢器以及药剂入口的添加提供了条件。在加热高盐废水的时候,能够通过温度、压力测点精确地定位出发生无机盐结晶堵塞的位置,从而通过多种手段单独或联合使用,进行针对性地除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