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4184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32410.2
申请日:2022-09-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炭材料原位降解特性研究的装置及应用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多组实验仓,所述实验仓包括搅拌机构、支撑台以及环形尼龙网袋;壳体上设有多组用于保证壳体内通水的圆孔,所述搅拌机构由设置在壳体顶面的转向组件以及设置在每组支撑台上的搅拌组件构成,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可以在壳体中分层对生物炭材料进行搅拌同时且便于分层对淋溶液进行收集;所述方法通过有机碳分析仪和三维荧光光谱仪以及评估方法可对特征性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获取生物炭材料原位降解特性的综合定量化评估结果,进而综合评估生物炭在土壤固碳能力提升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9302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059453.6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石灰‑铁盐混合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土壤提取;S2、土壤预处理;S3、生石灰拌入;S4、铁盐制备;S5、土壤修复;S6、土壤复位;S7、植物辅助修复。本发明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基于生石灰‑铁盐混合稳定剂并结合了异位处理的方法,针对垂向上砷元素的富集密度不同,对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分层处理,并对每一层土壤采用不同比例大小的生石灰‑铁盐配比,先在土壤中加入生石灰,随后根据土壤层位不同加入不同比例的铁盐形成生石灰‑铁盐混合稳定剂,使土壤修复更加高效,针对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0118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1192265.2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壤‑硫酸亚铁复配稳定剂的砷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干净红壤,去除侵入体杂质;依次经过破碎处理、研磨处理、筛分处理,分别得到红壤颗粒;将红壤粒径与生石灰粉末混合,得到第一稳定剂;红壤颗粒与硫酸亚铁粉制得第二稳定剂;红壤颗粒、蒙脱石粉末、沸石粉末、以及腐殖酸按照质量比2~5:1:1:2~4混合均匀,得到第三稳定剂;然后采用第一稳定剂、第二稳定剂、第三稳定剂对土壤进行修复处理;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对砷污染土壤进行原位稳定化处理修复效率低,修复质量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4646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82719.X
申请日:2022-06-2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原位热处理能效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复合有机污染物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技术的能效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基于能耗和修复效率的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能效评估指标的归一化方法,建立评估模型;S2、在实验室内对有机污染物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并在有机物污染场地进行现场示范,得到需要的数据;根据实际中的研究结果以及数据,开发能效评估软件;S3、利用原位热处理耦合修复技术进行原位热处理,采用能效评估软件进行能效评估,将所需数据输入到能效评估模型软件中进行测算,得到能效结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原位热处理耦合技术的能效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9512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79524.2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农药化工场地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装置包括装置箱、化学氧化组件、热脱附组件、抽提组件和PLC控制器;装置箱上设有处理箱和污染物浓度检测仪,化学氧化组件包括设在装置箱上的药剂箱和设在装置箱内,且与药剂箱连接的加液喷头;热脱附组件包括卡接在装置箱内的移动板、设在移动板上的红外加热棒和移动电机,移动板上设有移动丝杠,移动电机为移动丝杠提供动力;抽提组件包括设在装置箱侧壁上的吸附箱和套设在红外加热棒内部,且与吸附箱连接的抽提管,红外加热棒上设有抽提孔;PLC控制器分别与各用电设备电性连接;本发明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耗低,污染场地修复效果显著,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0490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167491.3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药污染土壤异味清除控制的原位氧化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对污染场地进行检测分析,确定污染场地边界和污染物种类、浓度;然后设置隔离墙和注药井;S2、分别取高锰酸钾溶液、环糊精溶液、氯化铁溶液、过硫酸钠溶液和膨润土细粉;将高锰酸钾溶液、环糊精溶液、氯化铁溶液、过硫酸钠溶液混合反应,然后加入膨润土细粉,反应完成后抽滤、烘干、研磨处理,得到修复药剂;S3、将修复药剂与纯净水混合后注入注药井中;然后向注药井中通入热蒸汽直至污染物浓度降至修复目标;本发明设计合理,无需挖掘转移土壤即可对异味土壤进行处理修复,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5722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135105.4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稳定化修复材料修复重金属镉农田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修复土壤进行初步筛分和破碎处理;将生物炭、碳酸钙、硫化碱混合搅拌,加热得到混合物;然后使混合物与氧化铁混合,经磁化研磨处理后,水浴加热得到第一修复材料;将氧化钙、磷酸二氢钾、粘接剂混合,加热搅拌得到第二修复材料;先将破碎处理得到的土壤送入搅拌机,加入调节水控制土壤含水量然后加入第一修复材料、第二修复材料,进行修复处理;本发明能够提高生物炭在温差大土壤中持续进行稳定化修复的能力,促使重金属镉被有效固定,降低重金属镉的生物利用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2431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49449.1
申请日:2022-01-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发光菌检测砷污染土壤急性毒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发光菌冻干粉进行复苏,得到复苏菌液;S102、毒性检测仪读取复苏菌液发光强度大于100万光子数即可用于检测砷污染土壤急性毒性;S103、制取待检测砷污染土壤样本的浸出水样;S104、取浸出水样,加入渗透压调节液,混匀,得到调节渗透压后的浸出水样;S105、使用毒性检测仪进行检测,先读取复苏菌液的初始发光强度,再取调节渗透压后的浸出水样加入到复苏菌液中,检测其加样后发光强度,并计算相对发光度。本发明利用发光菌进行急性毒性检测,通过相对发光度即可快速分析出待检测砷污染土壤的环境安全性,并为砷污染土壤修复处理效果提供有效的检测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88163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0245484.6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1N3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浅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水生生物毒性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架、实验样品储存箱、稀释液储箱、培养液储存筒、实验盒、浓度检测仪和控制器;实验样品储存箱和稀释液储箱设置在实验台架内部上端,培养液储存设置在实验台架内部,且位于实验样品储存箱下端,培养液储存筒通分别通过导管与实验样品储存箱和稀释液储箱导通,实验盒设置在实验台架内部下端,且通过导管与培养液储存筒导通,浓度检测仪设置在实验台架侧壁上,浓度检测仪的检测探头设位于培养液储存筒中;控制器与浓度检测仪电性连接;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利、可靠性高,适宜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04359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79906.8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27L11/06 , B27B5/18 , B27B5/29 , B27B25/00 , B27M1/06 , B01J20/20 , B02C4/10 , B02C4/42 , B02C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木材制备土壤修复材料的制备设备及其方法,s设备包括设备箱、切割组件、粉碎组件、炭化组件和控制器;设备箱上设有进料斗,切割组件用于对废弃木材进行切割,粉碎组件用于对切割后的废弃木材进行粉碎,炭化组件用于对粉碎后的废弃木材进行炭化;控制器各用电设备自动运行;方法包括:S1、分别各用电设备与控制器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S2、将废弃木材投入进料斗;S3、通过控制器控制切割组件启动,对废弃木材进行切割;S4、通过控制器控制粉碎组件将废弃木材段粉碎,S5、通过控制器控制炭化组件对粉碎后的废弃木材进行炭化;S6、炭化完成后排出设备箱;本发明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废弃木材炭化效率高,适宜大量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