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锌介孔材料载银抗菌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44002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910156604.4

    申请日:2009-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锌介孔材料载银抗菌剂及及制备方法。它是将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去离子水及酸搅拌,加入硅源、锌源,得到溶胶-凝胶液,烧结得到硅锌介孔材料;再将上述得到的无机纳米介孔材料加入去离子水或乙醇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烘干;将再载银后的介孔材料放入到甲醛去离子水溶液中,反应,过滤洗涤,烘干;或者将载银后的硅锌介孔材料在保护气下焙烧。最后制得载银硅锌介孔抗菌剂。该方法制备简单,同时由于氧化锌也是抗菌剂,因此本抗菌剂中抗菌活性体的质量占有量最高达到20%,远远超过其他抗菌剂中的抗菌活性体,抗菌效率远远高过同类产品,能广泛用于陶瓷、塑料、纺织、涂料及水处理等领域。

    提高棉织物阳离子化改性均匀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38932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159062.9

    申请日:2010-04-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染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棉织物阳离子化改性均匀性的方法,处理工艺步骤如下:(1)用含有反应性基团和阳离子基团的改性剂配制成改性液,将棉织物置入改性液中,升温至85~95℃,保温20~30分钟;(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体系降温至30~40℃,加入烧碱使其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0.5~1g/L,反应20~30分钟,将棉织物取出水洗。该双温改性工艺,使阳离子改性剂在高温中性条件下扩散和匀化,在低温强碱条件下与棉纤维反应结合,从而可减少改性剂在高温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损失和反应速率过快造成的改性不均匀,或避免改性剂在低温条件下改性匀透性差的问题。

    一种硅锌纳米介孔无机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31275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156603.X

    申请日:2009-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锌纳米介孔无机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将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去离子水及酸一起搅拌,加入硅源、锌源和铜源,然后加热继续搅拌,得到溶胶凝胶液,烘干溶胶-凝胶,烧结,得到硅锌介孔材料。本发明是由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组成,还可添加氧化铜,其中二氧化硅作为抗菌剂的网络支撑体,氧化锌、氧化铜作为抗菌剂的活性体,该方法制备的介孔为有序结构。该类抗菌剂制备方法简单,抗菌性能强,抗菌效力持久,抗菌性能稳定,对人体无毒等特点,能广泛用于陶瓷、塑料、纺织、涂料及水处理等领域。

    一种把极性有机化合物包覆到二氧化硅微胶囊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124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4840.2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把极性有机化合物包覆到二氧化硅微胶囊中的方法,一种把极性有机化合物包覆到二氧化硅微胶囊中的方法,(1)通过烷氧基硅烷单体的缩合反应形成聚烷基硅氧烷作为一种二氧化硅微胶囊的前驱体;(2)使用含羟基的亲水化合物取代聚烷基硅氧烷中的部分烷氧基,得到双亲性的改性聚烷氧基硅氧烷作为另一种二氧化硅微胶囊的前驱体;(3)将步骤(1)得到的聚烷氧基硅氧烷、步骤(2)得到的亲水基团改性聚烷氧基硅氧烷和极性有机化合物按比例混合,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加热让混合物处于液态;(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在水中乳化形成水包油乳液;(5)通过混合物中两种二氧化硅微胶囊的前驱体缩合反应,形成二氧化硅微胶囊。

    一种立体印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451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949381.2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体印花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立体印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基布的至少一个表面形成具有预设图案的发泡印花涂层;通过Stober法在所述发泡印花涂层的表面生长SiO2纳米粒子,并使所述SiO2纳米粒子自组装形成层叠在所述发泡印花涂层上的光子晶体层,得到所述立体印花面料。本发明首次提出采用双层法工艺制备基于结构生色的立体印花面料,本申请的制备工序简便、易于实施、普适性强、着色持久稳定,制备得到的结构生色面料表面具有立体的“浮雕”效果,且其色彩明亮、自然、深邃、栩栩如生,克服了传统立体发泡印花工艺的缺点,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染料、颜料等化学色素,具有生态环保的优势。

    一种储热保温聚氨酯发泡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15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21863.8

    申请日:2023-03-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储热保温聚氨酯发泡棉的制备方法,将潜热高和稳定性好的十二酸十二醇酯预处理后,以全水一步法发泡方式埋置于聚氨酯泡沫基体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2)相变填充材料预处理;(3)聚氨酯发泡反应;(4)填充发泡棉的熟化。待熟化完成,室温放置12‑16h后,得到储热保温发泡棉。本发明是在聚氨酯发泡技术基础上,将具有高潜热,稳定性好的十二酸十二醇酯通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填充进聚氨酯发泡棉中。所制得填充十二酸十二醇酯的聚氨酯发泡棉具备储热保温的功能,可用于管道保温领域。

    一种蓄热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2074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1240987.3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80‑85份相变微胶囊乳液、5‑1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和10‑15份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经搅拌获得纺丝液,然后将其加之离心纺丝机中的喷丝器上,其中设置收集方式为环形收集,在3000r/min转速下进行离心力纺丝即可得到蓄热调温纤维。本发明通过离心力纺丝技术制备出的蓄热调温纤维直径处于亚微米范围之内。本方法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低,为制备蓄热调温功能纤维提供了新思路,所得纤维可应用于纺织、建筑、医疗和高科技电子产品等领域。

    一种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中相变材料迁移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0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46528.3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中相变材料迁移检测方法,用于检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中的相变材料是否会发生迁移,包括:将待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与油迹接受件固定连接,所述油迹接受件至少覆盖所述待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含有相变材料的表面;周期性冷热交替处理所述待测蓄热调温纺织制品;检测所述油迹接受件上是否存在相变材料产生的油迹。本申请所提供的检测方法不依赖于测试仪器就能够简单、迅速地对相变材料的迁移性进行检测,减少了测试过程中的人员和经济的浪费,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测试效率。

    一种基于反应型相变芯材的高潜热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7380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854442.2

    申请日:2021-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应型相变芯材的高潜热储能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利用脂肪胺的高潜热及其可反应性,既作为储能芯材又作为反应单体与异氰酸酯在油性溶剂中界面反应得到相变储能微胶囊。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储能效果及稳定性,可用于纺织品、节能建材、余热回收、电子散热/保温材料等使用领域。制备步骤包括:⑴将一定量的脂肪胺和乳化剂加入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加热并搅拌至形成悬浮液;⑵将一定量异氰酸酯缓慢加入上述悬浮液中,聚合形成聚脲,完成微胶囊包覆,一定温度下搅拌一段时间直至反应完全;⑶反应后的乳液通过喷雾干燥,制得相变储能微胶囊粉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