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热失控风险智能管理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447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47430.7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失控风险智能管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匹配对应冷却液协同超声波冷却措辞,即在低风险,电池工作状态正常时,利用冷却液自身较高的比热容吸收电池常规运行产生的热量,就能够实现电池的热量控制。当中等风险时,电池的多维传感信号出现轻微异常时,开启循环使得冷却液流动带走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较低强度的超声波激发冷却液轻微蒸发以及振动冷却液加强换热,以均匀电池模组内的温度。当高风险时,让冷却液完全浸没电池顶部以隔绝氧气,增加冷却液流动速度迅速带走热量,发射高强度高频率超声波,增强冷却液快速蒸发和热量吸收,快速降低温度,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

    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的锂电池过热内压估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4734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720528.7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粒子图像测速的锂电池过热内压估计方法,包括:步骤1、对触发热失控的锂电池进行数据采集;步骤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对应的时变速度场信息;步骤3、计算锂电池安全阀截面位置的射流速度;步骤4、计算锂电池内压;步骤5、进行锂电池热失控气固多相流仿真模拟,获得仿真时变速度场信息;步骤6、根据时变速度场信息与仿真时变速度场信息,对锂电池内压进行修正;步骤7、根据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获得锂电池内压变化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过热内压估计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获得锂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内部压力的时变规律,为锂电池热失控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一种基于热电化学电池余热利用的管道防腐蚀测试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59119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06299.2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电化学电池余热利用的管道防腐蚀测试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管道电化学防腐蚀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常规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的基础上,利用热电化学电池温差发电与免维护的特点,为管道还原反应提供电子,很好的规避了热电化学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功率较低的劣势,从而进一步节省原有外加电源的建设与维护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性表现。此外,本发明利用的高温热源来自于管道内部高温流体,低温冷源来自于外部常温空气环境。将余热合理化利用,实现从低品位热量获取高品位电能。并且,在进一步控制热电化学电池输出电压的策略中,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控制单元逐级控制方法,可实现热电化学电池输出电压的自动调节。

    一种可用于大功率发动机排气管的多腔体消声发电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13193784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540445.9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大功率发动机排气管的多腔体消声发电阵列,包括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排气管、出音管道、外壁、压电式发电装置;由圆周刚性板、两侧弹性薄板组成的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嵌套在排气管上,排气管在排放发动机尾气产生排气噪声同时,出音管道将噪声从排气管引入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在正常工况排气噪声的声波频率下产生共振现象,共振现象能够显著地增加系统的振动幅度;弹性薄板带动由压电式陶瓷固支架、金属层、压电陶瓷组成的压电式发电装置振动,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外壁为压电式发电装置和环形亥姆霍兹共鸣腔提供保护。

    一种用于测试颗粒浓度与表面损伤关联规律的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845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54856.2

    申请日:2021-1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颗粒浓度与表面损伤关联规律的实验系统,包括包括颗粒流混合段、冲蚀测试段和颗粒收集段;颗粒流混合段用于保证回路中的颗粒分布均匀,冲蚀测试段用于进行颗粒冲蚀测试,颗粒收集段用于暂时收集整个实验装置回路中的颗粒。实验系统中测试弯管可以拆卸,以实现被冲蚀试样的失重量测量。另外,由于颗粒收集装置可以暂时存储颗粒,在测试弯管称重完成后,可以将测试弯管装回冲蚀回路,在现有颗粒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下一轮的冲蚀实验。本发明提供的实验系统,可以得到时间维度下的颗粒浓度与表面损伤关联规律,为预测管内颗粒冲蚀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种针对细水雾外加声场强化的灭火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183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661408.3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细水雾外加声场强化的灭火装置,主要包括多个声源装置与细水雾喷嘴的空间布置以及声场的调控方案。单个声源装置包括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及温度传感器。声场调控包括当温度传感器达到设定阈值时,使信号发生器输出30Hz~50Hz的正弦声波,并设置好相应的信号幅值,另外还需调节功率放大器的增益旋钮,使其尽可能地将信号放大。本发明可以用于细水雾灭火的场所,对细水雾雾场范围内无法有效熄灭的火焰,通过在其附近外加声场来将其快速熄灭。

    一种用于大排量发动机进气口的降噪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1414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403551.2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排量发动机进气口的降噪发电装置,包括亥姆霍兹共鸣腔、压电陶瓷换能器和整流稳压电路;亥姆霍兹共鸣腔连接至发动机空滤器的进气管道上,收集进气口噪声,使腔体发生共振,消耗噪声污染的能量;压电陶瓷换能器由支架和双晶复合压电陶瓷组成,置于上述共鸣腔薄板上,通过振动传导驱动压电陶瓷发电,实现机械能‑电能转换;整流稳压电路将上述压电陶瓷的输出电能整流为稳压直流电并为负载供能。本发明能在降低进气口噪声的同时,利用噪声发电给发动机传感器供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一种喷雾耦合降膜冷却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24011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482425.6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雾耦合降膜冷却实验系统,包括供液系统、测量系统和加热系统;供液系统将实验工质供给到管路中,测量系统测量管路中流量、压力以及温度,加热系统包括加热块、加热棒、冷却壁面;加热块尾部具有开孔,放置加热棒,前部是冷却壁面,具有上铜柱与下铜柱,上下铜柱的外端面采用绝热材料包裹;上下铜柱开有圆孔放置热电偶;上下铜柱的同一截面上的对应位置至少各开有两个圆孔,计算圆孔所在截面的平均温度,从而得到热流密度,并进一步得到上下铜柱的对流换热系数,通过对流换热系数表征喷雾耦合降膜的冷却能力。本发明可以对喷雾冷却与降膜冷却两个状态的冷却效果同时进行测量计算与流动状态观测,提高的实验的效率。

    一种应用于公交微环境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9411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853364.2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于公交微环境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空气净化器、智能控制装置、基站、继电器、A/D转换器,该系统通过实时接收基站发送的车厢外实时路况信息和外部环境的气象及空气质量信息,以及实时检测车厢内的空气状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模式,控制车辆的新风系统、空气净化器的风机、可折叠滤网结构的开闭,实现车内空气的调节。本发明结合物联网与实时检测信息进行智能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低能耗多重净化的优点,能够实现公交微环境内空气的有效净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