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轴承故障跨设备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0306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76877.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滚动轴承故障跨设备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方法,采用基于协同域对齐和局部收缩层的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网络模型,将自适应重尺度化后的有标签源域数据集和无标签目标域数据集联合作为训练数据,使用改进的自适应学习策略对包含源域分类损失、目标域伪标签学习损失、协同域对齐损失和局部收缩层损失的目标代价函数进行优化,从而促进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网络模型收敛,并从数据集中学习和提取域自适应的判别式鲁棒特征表征,最终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跨设备无监督迁移诊断;本发明在目标域旋转机械设备历史信号样本标签不可用的情形下能够对目标域设备的滚动轴承元件进行高精度且高鲁棒的故障类型识别。

    一种滚动轴承故障跨设备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0306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876877.0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滚动轴承故障跨设备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方法,采用基于协同域对齐和局部收缩层的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网络模型,将自适应重尺度化后的有标签源域数据集和无标签目标域数据集联合作为训练数据,使用改进的自适应学习策略对包含源域分类损失、目标域伪标签学习损失、协同域对齐损失和局部收缩层损失的目标代价函数进行优化,从而促进深度域自适应迁移诊断网络模型收敛,并从数据集中学习和提取域自适应的判别式鲁棒特征表征,最终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跨设备无监督迁移诊断;本发明在目标域旋转机械设备历史信号样本标签不可用的情形下能够对目标域设备的滚动轴承元件进行高精度且高鲁棒的故障类型识别。

    多变流器风力发电机抑制共模电流的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9280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76705.8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变流器风力发电机抑制共模电流的方法及其装置。风力发电机具有多套绕组,每一台变流器连接一套对应的绕组。该方法包括:采样获得多台变流器预定时间间隔的多个共模电流值;基于变流器的PWM工作周期、预定时间间隔及变流器的台数以及采集到的多台变流器的多个共模电流值来确定PWM工作移相的时间间隔;基于PWM工作移相的时间间隔来确定每一台变流器抑制共模电流的对应PWM工作移相时间;以及基于每一台变流器的对应PWM工作移相时间来对每一台变流器的PWM信号进行移相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多台变流器产生的共模电流。

    一种泵叶轮轴向力测量的组合式轴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59667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84117.0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泵叶轮轴向力测量的组合式轴系结构,其包括驱动轴、承载轴、拉压力传感器和带孔圆柱键;驱动轴和承载轴套装连接,驱动轴和承载轴相配合的轴向长度满足:所述驱动轴与承载轴的中心线能够同轴,实现承载轴和驱动轴只有轴向一个自由度,且满足驱动扭矩下的结构强度需求;拉压力传感器位于驱动轴和承载轴嵌套后的轴向间隙处,且拉压力传感器两端分别与驱动轴和承载轴连接;承载轴与驱动轴相配合的周向开设有腰型安装孔,驱动轴相对应位置开设有键槽,带孔圆柱键穿过腰型安装孔安装在键槽内,实现驱动轴与带孔圆柱键紧密配合,承载轴与带孔圆柱键之间在轴向上有一定活动空间。本发明能实现更加准确的泵轴向力实时测量。

    一种基于振动数据的离心泵能效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9779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75005.7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数据的离心泵能效评估方法,包括:(1)使用振动传感器采集离心泵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数据;(2)结合离心泵的性能曲线,划分离心泵的能效区域并对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类别划分;(3)基于PCA方法对所采集的振动数据进行特征提取;(4)以提取的特征数据作为输入,训练RNN网络,得到离心泵能效评估模型;(5)使用离心泵能效评估模型,进行离心泵能效评估。本发明采用非侵入式测量手段,不会对设备本身产生侵入影响,具有快速、便捷等优点;同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大大减小模型训练与评估过程的计算量,能高效准确地评估离心泵运行过程是否偏工况运行,对判断离心泵是否需要实施节能改造有重大作用。

    一种抗空化轴流泵及具有空化抑制条的叶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286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12014.1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空化轴流泵及具有空化抑制条的叶轮,属于泵技术领域。抗空化轴流泵的叶轮包括轮毂及叶片;沿叶片的前缘指向其尾缘的方向,在其吸力面的前半部设有一条以上的空化抑制条,该空化抑制条为长度方向沿展向布置的条状凸起结构;在吸力面上,布设有两条以上的空化抑制条,沿叶片的前缘指向其尾缘的方向,该两条以上的空化抑制条间隔布置;沿前缘指向尾缘的方向,吸力面邻近尾缘的后半部固设有一条以上的空化抑制条。通过在叶片吸力面的前半部布置沿展向布置的空化抑制条,从而通过提高抑制条前侧叶面上的压力,以抑制叶片吸力面前缘空化的发生,有效降低前缘空化所引发的振动、噪声与空蚀等危害,可广泛应用于泵、抽水等工程领域中。

    一种全导管式双级吊舱推进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7877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822979.6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导管式双级吊舱推进器及其设计方法,属于船舶推进技术领域。设计方法包括(1)依据初步构建出的模型,输入设计参数,构建模型有限元计算的边界条件;该模型包括导管及包裹于导管内的C形导叶;在导管的轴向上,C形导叶位于两叶轮之间;(2)基于模型所获取的水力模型,使用CFD方法对初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3)以CFD方法评估优化后的叶轮与导叶,进行多次迭代,且在每次迭代后检查推进器出口的环向速度是否有残余,获取前叶轮、后叶轮及导叶的角度参数。所设计出的推进器通过在前后轮之间布设C形导叶,不仅能回收环向旋转能量,以提高能耗功效,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舰艇等等领域中。

    反拖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6906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32841.5

    申请日:2020-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拖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其中反拖系统包含变流器,变流器包括第一全桥、第二全桥、直流母线;第一全桥与第二全桥通过直流母线背靠背连接;第一全桥的交流端口与外部交流电源断开;第一全桥的交流端口与第二全桥的交流端口电连接;直流母线用于和一外部直流电源电连接;第二全桥的交流端口作为反拖系统的输出端。本发明的反拖系统具有较强的带载能力,能够提供稳定的输出性能。

    一种基于均衡平方包络谱的泵汽蚀初生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73439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0457082.5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均衡平方包络谱的泵汽蚀初生识别方法,包括:(1)采集泵的振动信号,确定分解阶数;(2)利用最大重叠离散小波包变换将振动信号进行滤波,转换为各个滤波频带后的信号;(3)计算每个滤波频带内信号的平方包络;(4)计算平方包络的峭度值,在每个分解层中选择峭度值最高的滤波频带,将其峭度值的一半作为阈值;(5)选择每个分解层中大于阈值的频带,计算每个频带内信号的平方包络谱,归一化后进行累加;(6)将每个分解层所得到的所有平方包络谱进行累加,求得均衡平方包络谱,并分析故障信号的频率特征。利用本发明,能够检测到的汽蚀初生的故障信号,分辨出泵的正常状工况与汽蚀初生工况。

    一种带C形导叶的全导管式双级吊舱推进器

    公开(公告)号:CN11092084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15022.1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C形导叶的全导管式双级吊舱推进器,属于船舶推进技术领域。推进器包括导管及包裹于导管内的前叶轮、后叶轮、C形导叶、导叶轮毂与单一的叶轮驱动电机;在导管轴向上,C形导叶位于前叶轮与后叶轮之间;叶轮驱动电机的定子与转子均水密地套装在导叶轮毂内,用于驱使前叶轮与后叶轮同向转动;在导管径向上,该C形导叶固设在导叶轮毂与导管之间,且导叶腹部相对导叶两端部均朝前叶轮的旋转方向拱起,用于降低导管出口水流的环向速度,以回收叶轮旋转所转换生成的环向旋转能量。通过在前后轮之间布设C形导叶,不仅能回收环向旋转能量,以提高能耗功效,且能便于设备的安装与后续维护,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舰艇等等领域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