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31969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80043096.8
申请日:2014-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6 , H01M10/05 , H01M4/139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H01M4/0409 , H01M4/13 , H01M4/136 , H01M4/38 , H01M4/382 , H01M4/386 , H01M4/405 , H01M4/62 , H01M4/625 , H01M10/052 , H01M10/0568 , H01M2220/20 , H01M2220/30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硫电池的阴极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锂-硫电池的阴极包括:包含硫-碳复合物的阴极活性部;以及设置在阴极活性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阴极涂层膜,所述阴极涂层膜包含具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的两亲聚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53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80002190.9
申请日:2014-07-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09 , B60L3/0046 , B60L3/12 , B60L11/1803 , B60L11/1861 , B60L11/1864 , B60L11/1868 , B60L2240/545 , B60L2240/547 , B60L2240/549 , H01M10/4207 , H01M10/441 , H01M10/46 , H01M2010/4271 , H01M2220/20 , H02J7/0054 , H02J7/0068 , H02J7/04 , Y02T10/7011 , Y02T10/706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池的装置和方法,以使得具有不同能量密度的多个电池连接,并且控制通过多个电池供给的电力,从而控制对驱动本体的驱动。
-
公开(公告)号:CN119631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80059544.2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62 , C01B2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固体电解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硫化物类固体电解质原料和溶剂混合来制备前体混合物的步骤(S1)和对所述前体混合物进行热处理的步骤(S2),其中所述溶剂对水的相对极性为0.15以下,并且以所述前体混合物的总量计,所述溶剂的量为大于2重量%且小于或等于5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312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80058746.5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62 , C01B2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的方法和由此制备的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粉碎各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原料并将粉碎后的原料混合来制备反应混合物;(B)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压缩成丸粒形态;以及(C)通过对所述丸粒形态的反应混合物进行烧结来制备烧结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96434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880004358.8
申请日:2018-03-16
IPC: H01M4/13 , H01M4/76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和一种包含所述电极的锂二次电池。通过制备包含使用能够负载电极活性材料的结构体形成的电极活性层的电极,所述电池的安全性和充放电特性由于在所述结构体内部负载电极活性材料的形态特性而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183725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80018193.4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 , H01M4/66 , H01M4/04 , H01M10/4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其中,所述负极包括形成在负极集电体上的第一保护层、形成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的第二保护层和形成在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内部和一个表面上的第三保护层,并且通过充电,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出而在负极中的负极集电体和第一保护层之间形成锂金属。
-
公开(公告)号:CN11171294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80012939.0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4 , H01M4/62 , H01M10/4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极以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具体而言,所述锂电极包括依次形成在锂金属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在导电基质的内部和表面上含有交联的离子导电性电解质,因此所述第一保护层具有比所述第二保护层更高的离子电导率,从而防止电子集中到由所述锂金属形成的锂枝晶中,从而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并且同时凭借所述第二保护层物理上抑制了锂枝晶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1566866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80007259.X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质和包含所述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电解质包括面向负极的第一电解质层;和位于所述第一电解质层上的第二电解质层,其中,所述第一电解质层具有比所述第二电解质层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279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880020644.3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被制成无负极电池并且包含通过充电在负极集电器上形成的锂金属。所述锂二次电池包含在与大气隔绝的状态下在负极集电器上形成的锂金属,从而基本上不发生现有技术中在负极上形成的表面氧化层(原生层)的产生,从而防止电池的效率和寿命特性的劣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