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759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63745.4
申请日:2024-09-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金属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资源回收利用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浸渍法,将生物质材料粉末加入含有铜冶炼渣粉末的悬浊液中摇匀、过滤和烘干,再进行热解处理,制备得到所述重金属吸附剂材料;其中,所述悬浊液为将铜冶炼渣粉末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摇匀制备得到。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具有吸附容量大,以及能够快速高效去除废水中铜、镍离子的优点。此外,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且制备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90188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60872.4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贵金属实验室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铜冶炼渣制备电池级磷酸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铜冶炼渣与氢氧化钠、纯水混合后加热搅拌,后将混合溶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碱解渣备用;S2:所得碱解渣加入过氧化氢硝酸的混合溶液进行酸浸,过滤后得到酸浸液和酸浸渣;S3:向浸出液中加入磷酸氢二铵溶液,加热条件下调节pH,反应0.5‑2.5h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二水磷酸铁;S4:所得二水磷酸铁在空气中加热脱水,得到无水磷酸铁。本发明利用铜冶炼渣制备电池级磷酸铁,不仅有效解决了铜冶炼渣堆存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2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47193.3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nventor: 周忠仁 , 蒋思威 , 董鹏 , 张英杰 , 段建国 , 张雁南 , 王丁 , 曾晓苑 , 张义永 , 肖杰 , 李雪 , 王贤树 , 吴灿 , 孟奇 , 邢宇博 , 韩丽娜 , 张呈旭 , 吴昊 , 朱子翼 , 陈玉祥 , 袁守怡 , 杨晓萍 , 龚航 , 樊珈宏 , 姚俊 , 吴新涛 , 刘亚泽成 , 胡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复合物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及制备的硅碳复合物,属于有色金属冶金技术领域。硅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为:硅源和碳源混合反应得到电解前驱体;电解前驱体压片后在保护气氛下煅烧得到电解阴极片;以石墨为阳极、电解阴极片为阴极,含有氯化镁的碱金属氯化物为电解质,保护气氛下电解得到碳硅复合物;当槽电压大于氯化镁的理论分解电压时,氯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阻碍石墨和硅的结合,生成SiC/C;当槽电压小于氯化镁的理论分解电压时,碳和硅结合生成SiC,以及槽电压大于氯化镁的理论分解电压时,氯化镁分解生成的氧化镁无法阻碍石墨和硅的结合,生成SiC。本发明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熔融盐中定向生成SiC、SiC/C。
-
公开(公告)号:CN118538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84783.9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优先控制因子的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取表层土壤(20cm),并测试土壤重金属总量;S2: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展开源解析;S3:采用健康风险评估(HRA)模型对土壤环境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本发明提供的有色污染场地农田影响区重金属输入输出通量计算方法,通过构建重金属污染物输入输出通量清单以明确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动态平衡关系,并对土壤样品进行持续采集和监测,这对确定重金属在有色选冶渣场农田影响区的运移平衡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有重要帮助。为后续的土壤重金属防治和精准管控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3436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307016.0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C01B25/08 , H01M10/54 , H01M4/90 , H01M12/08 , C01B2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旧NCM正极材料回收的有价金属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锌‑空气电池阴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具体为:将氧化石墨烯置于超纯水中超声混匀,依次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氰胺、磷酸二氢铵和从废旧NCM正极材料回收的过渡金属源混合均匀后蒸干在氮气氛围下进行保温,酸洗后得到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催化剂负载在空气阴极组装成的锌‑空气电池,表现出了良好的电池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198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41236.2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钇掺杂和钛包覆协同再生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S1:将废旧锂离子电池深度放电后拆解、分离,得到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粉末;S2:将磷酸铁锂正极粉末进行预处理;S3:将预处理得到的前驱体按照锂源、铁源、钇源、磷源摩尔比为1.03:1‑x:x:1.07进行称取,再加入总重量比35%的钛源,转移至等离子体球磨机中进行等离子体球磨;S4:将掺杂包覆后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置于管式炉中进行两段焙烧,得到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使用等离子球磨在废旧磷酸铁锂材料制造活性位点,使钇掺杂和钛包覆更加均匀,形成Li1.4Y0.4Ti1.6(PO4)3导电网络结构,加快颗粒之间的锂离子传输速率,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546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36627.6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16C20/30 , G16C20/20 , G01N27/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排放清单和受体模型预测土壤重金属累积的方法,将大气降尘、灌溉水、化肥农药作为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通量来源,将地表径流和农作物作为输出通量,通过构建重金属污染物输入输出通量清单以明确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动态平衡关系,并对土壤样品进行持续采集和监测,这对确定重金属在有色选冶渣场农田影响区的运移平衡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有重要帮助。为后续的土壤重金属防治和精准管控提供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99532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38194.9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 天齐创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天齐锂业新能源技术研究(眉山)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旧锂离子正极材料选择性提锂的复合态硫基还原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硫化铁与硫代硫酸钠复配剂作为还原剂,采用特定的球料质量比和球磨时间将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与还原剂进行球磨混合,焙烧,再以水浸出的方法实现了锂的高选择性提取,将镍钴锰溶液、富锂溶液和草酸铵喷雾造粒进而得到镍钴锰球形再生正极材料,最终实现废旧三元正极材料的再生。本发明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选择性提锂和制备镍钴锰再生正极材料的方法易于操作、短程高效,锂的浸出率高达99.7%,得到的再生正极材料电化学循环性能远优于废旧三元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42876.9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色污染场地降雨径流重金属扩散通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步骤包括:S1:源解析;S2:同位素分析;S3:流域分析;S4:扩散通量计算;针对目前对于有色污染场地,多数进行基于数学统计法的源解析,不能描绘重金属的迁移路径,更不能进一步定量地判断污染源对影响区的具体影响,本发明在源解析确定污染源的基础上,利用流域分析+HELP模型+淋滤实验,明确降雨淋滤后污染物随径流和渗流的扩散通量,以及地表径流的迁移路径,为场地污染阻隔和修复提出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17272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961356.6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所述硅/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由废旧电池中回收的石墨与硅粉复合得到,复合方式为等离子体球磨研磨混合。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制备条件和材料,只需要提供一台等离子体球磨的设备,以使硅材料和回收的石墨能够进行研磨混合,且制备过程不涉及高温高压反应,符合安全标准,制备的硅/石墨纳米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蓬松结构的石墨能够缓冲硅的体积变化,具有提高首圈库伦效率、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等优点,能够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