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36183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231236.0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G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多分裂减振防舞器,包括密闭的环形管,环形管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导线线夹,环形管内设置有阻尼减震系统,且环形管内填充有防冻防腐蚀液体。本发明从结构设计上完成了间隔棒与多分裂防舞器的一体化设计,设置于密封的环形管内的阻尼减震系统,一方面能够利用自身重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导线竖向的振动幅值,防止导线因过度形变造成张力荷载过大;另一方面,阻尼减震系统能够先于输电导线发生共振现象,消耗系统能量,从而减小扭转和振动程度,延长导线系统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减少舞动时多分裂导线扭转时幅值,可以有效抑制振动幅值,改善导线运行环境,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32352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687972.1
申请日:2016-08-19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高压套管端部一字型金具静态拉力测量系统及方法,框体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左横梁和右横梁,所述框体的上横梁和下横梁均在水平方向设置两个孔,所述框体中部设置有中横梁,所述中横梁在水平方向设置两个孔,所述上横梁、中横梁和下横梁的孔在竖直方向对应;所述中横梁包括固定部和两个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两端经连接部设置在框体上,所述固定部的顶部在水平方向高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底部在水平方向低于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左横梁、右横梁及连接部均设有拉力传感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变电站变压器套管端部一字型金具受力难以检测的问题,能够实现一字型金具拉力的方便、实时、精确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836183A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510231236.0
申请日:2015-05-08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2G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G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多分裂减振防舞器,包括密闭的环形管,环形管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导线线夹,环形管内设置有阻尼减震系统,且环形管内填充有防冻防腐蚀液体。本发明从结构设计上完成了间隔棒与多分裂防舞器的一体化设计,设置于密封的环形管内的阻尼减震系统,一方面能够利用自身重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导线竖向的振动幅值,防止导线因过度形变造成张力荷载过大;另一方面,阻尼减震系统能够先于输电导线发生共振现象,消耗系统能量,从而减小扭转和振动程度,延长导线系统使用寿命。本发明通过减少舞动时多分裂导线扭转时幅值,可以有效抑制振动幅值,改善导线运行环境,延长导线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50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365150.0
申请日:2025-03-26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武汉启亦电气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光辉 , 吕中宾 , 张博 , 卢明 , 李黎 , 黄小川 , 刘泽辉 , 杨威 , 伍川 , 叶中飞 , 谢凯 , 炊晓毅 , 袁洋 , 高超 , 王鑫 , 李梦丽 , 陈钊 , 宋高丽 , 张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弧垂变化的输电线路相地间隔棒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输电线路的档距,确定导线上相地间隔棒的挂点位置;根据输电线路所在地区全年最大温差,计算挂点位置导线弧垂最大变化量;根据输电线路所在地区主导风向,确定相地间隔棒与地面的安装角度;根据挂点位置的对地高度、挂点位置导线弧垂最大变化量、相地间隔棒与地面的安装角度,计算地端的固定地锚位置和高度;计算相地间隔棒的安装初始预紧力;在挂点位置和固定地锚之间安装相地间隔棒,调整相地间隔棒拉线长度,施加安装初始预紧力。本发明解决了相地间隔棒的长期应用受导线弧垂变化限制的问题,保证相地间隔棒的装设在全年内始终能起到良好的防舞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6163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789448.1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张博 , 于站雨 , 刘光辉 , 李洋 , 刘泽辉 , 吕中宾 , 冯光 , 宋高丽 , 伍川 , 叶中飞 , 谢凯 , 炊晓毅 , 张世尧 , 宋晓源 , 李梦丽 , 陈钊 , 张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坑桩孔机器人,包括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环上下叠放,两个所述定位环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机构,所述定位环的内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部设有渣土回收机构,所述渣土回收机构的上方设有渣土上升机构,所述渣土回收机构的内部设有设备仓,所述设备仓的中部设有传动轴对土方进行挖掘时,底部的钻头能够向下挖掘开进,将土方堆积到挖掘机构的位置。随后旋转电机能够带动挖掘杆,将挖松的泥土向旋转电机的位置推动。最后由外部机械吊起提出基坑中。不必使用注水液化的方式将其变成泥浆进行运送,减少了对额外机械设备的需求,适合偏远地区的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501589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0768020.8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魏建林 , 张博 , 马伦 , 谢凯 , 宋高丽 , 李清 , 吕中宾 , 刘泽辉 , 伍川 , 炊晓毅 , 刘光辉 , 高超 , 张世尧 , 陶亚光 , 陈钊 , 李梦丽 , 张帅 , 王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塔绝缘子串风偏参数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直线塔绝缘子串风偏参数测量装置包括一套UWB标签和至少两套UWB基站,UWB标签用于安装在直线塔绝缘子串的最下端,设直线塔绝缘子串自然垂落时,UWB标签设置在C点,UWB基站安装在直线塔的邻近UWB标签的侧面上,且其中两套UWB基站设置在经C点的水平面上。以从新的技术路线的角度测量输电线路风偏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0269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910463208.X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伍川 , 张博 , 叶中飞 , 杨晓辉 , 陶亚光 , 吕中宾 , 李清 , 潘勇 , 姚德贵 , 卢明 , 魏建林 , 谢凯 , 马伦 , 任鹏亮 , 宋高丽 , 李梦丽 , 王超 , 陈钊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输电杆塔双帽螺栓施工的套筒式扳手,包括快速自紧式操作手柄机构和可调式六爪锁紧机构。快速自紧式操作手柄机构包括:偏心锁紧块、手柄、扭转头。可调式六爪锁紧机构包括:限位环、调节套、套管主体、移动卡爪;六个移动卡爪安装在套管主体滑槽中,相间60°均匀布置;调节套套装在套管外侧,其下端面与移动卡爪上端面通过涡状线进行配合,可通过旋转调节套驱动卡爪径向移动,改变加持半径,且能实现自锁。本发明解决了固定卡口扳手通用性差、活动扳手不适宜狭小空间作业,且易损坏螺母端面、套筒式扳手无法实现存在错位角的双螺母施工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21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10767985.5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Inventor: 钱诗林 , 魏建林 , 张博 , 刘泽辉 , 谢凯 , 陈钊 , 宋高丽 , 刘光辉 , 陶亚光 , 叶中飞 , 李梦丽 , 炊晓毅 , 伍川 , 张世尧 , 高超 , 王天 , 庞锴 , 任鹏亮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相间距轨迹动态测量装置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前置装置、通讯转换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前置装置包括控制系统、UWB芯片、UWB天线、连接板和防护盒;控制系统包括UWB无线通讯及测距模块、ARM控制模块和锂电池;数据采集前置装置的数量为三个;数据采集前置装置分别设置在同一断面A、B、C三相输电线路的间隔棒上,实时采集线路同一断面A‑B和B‑C相间距信号;控制系统与通讯转换系统无线连接并与机房服务器连接,通讯转换系统设置在输电铁塔顶部,将无线UWB‑串口信号转换为以太网;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同样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展示功能。直接测量输电线路相间距离,全面获取相间距的轨迹信息,获取完整的运动数据,精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14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39235.3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伍川 , 叶中飞 , 蔡道达 , 刘泽辉 , 严波 , 陶亚光 , 高英博 , 张博 , 孙运涛 , 陆桂来 , 刘光辉 , 炊晓毅 , 李清 , 马伦 , 张世尧 , 谢凯 , 高超 , 陈钊 , 张帅 , 宋高丽 , 李梦丽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貌优化的加强型耐张连板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拓扑优化的初始模型,设定固定区域和设计区域;S2:确定拓扑优化的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设计变量是设计区域内各子区域的形状改变量,目标函数是最大化耐张联板的第一阶屈曲模态对应的荷载比例因子,约束条件是珠的分布率小于限定值;S3:对耐张联板初始模型进行拓扑优化;S4:结合加工成本、难度,得到耐张联板的合理加筋优化设计;S5:对耐张联板的合理加筋优化设计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判断屈曲荷载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Mises应力是否满足静强度要求。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可以得到最佳的加强筋位置、形状及尺寸,提升耐张联板的抗屈曲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982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41476.1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电力金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泽辉 , 张博 , 李清 , 伍川 , 蔡道达 , 叶中飞 , 严波 , 陶亚光 , 高英博 , 刘光辉 , 炊晓毅 , 马伦 , 张世尧 , 谢凯 , 高超 , 陈钊 , 王慧萍 , 孙运涛 , 陆桂来 , 张帅 , 宋高丽 , 李梦丽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初始几何缺陷的耐张联板稳定性校核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耐张联板进行特征值屈曲分析,得到耐张联板的屈曲模态;引入所述耐张联板的屈曲模态作为耐张联板的初始几何缺陷,对耐张联板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得到耐张联板的非线性屈曲荷载;选取多个典型耐张联板试样进行屈曲拉伸实验,得到耐张联板真实的屈曲荷载,与所述耐张联板的非线性屈曲荷载对比分析,得到耐张联板的初始缺陷程度范围;根据所述耐张联板初始缺陷程度范围,确定耐张联板的最小屈曲荷载,对耐张联板进行稳定性校核。本发明耐张联板稳定性校核过程中考虑初始几何缺陷,有效避免在对耐张联板进行稳定性校核时存在偏差,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