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632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6084.0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甘肃华电腾格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金昌发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容量超(超超)临界锅炉一体式分离器贮水箱,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小容量的超(超超)临界锅炉钢结构内设备布置空间较小、锅炉的管道及设备布置不便的问题。本发明立式筒体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半球形封头;上端的半球形封头上设置有蒸汽出口管接头,下端的半球形封头上设置有出水管接头;立式筒体上端设有若干蒸汽入口管接头,立式筒体内部还设置有脱水装置,脱水装置设置于蒸汽入口管接头下方。本发明将分离器和贮水箱结合到一起,简化了设备结构,有效降低200MW等级以下超(超超)临界锅炉机组分离器及贮水箱布置空间,取消分离器至贮水箱的连接管,减少锅炉检修故障点,降低维修工作量,降低后期运行维护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1659238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89507.1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液态排渣的小型燃烧室水冷壁,属于小型燃烧室水冷壁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现有锅炉中缺少高碱煤外置燃烧的燃烧室,无法实现对高碱煤进行先燃烧后向炉膛内排入烟气的问题,本发明所述水冷壁包括螺旋管圈和垂直管圈,所述垂直管圈为U型结构,螺旋管圈设置在燃烧器的正下方,且螺旋管圈顶部与燃烧器连通设置,螺旋管圈底部的烟气排出端与垂直管圈中的烟气导引端连通设置,垂直管圈中的烟气排出端与炉膛上的炉膛水冷壁让孔弯管连通设置,垂直管圈底部设有出渣让孔,出渣让孔中设有出渣让管,出渣让管的入口端通过出渣让孔与垂直管圈连通设置,出渣让管的出口端与出渣设备连通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066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52796.9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提升高水分褐煤锅炉干燥出力的脱硝灵活性调节系统,本发明要解决水分褐煤的锅炉干燥出力中脱硝效率低、氨逃逸量大的问题,本系统包括:锅炉、脱硝旁路烟道(带换热器旁路烟道)、旁路烟道换热器、空气预热器、换热器热风风道、脱硝装置、热管式换热器、锅炉出口烟道、磨煤机和一系列烟风通道及挡板门/阀门。本发明利用在锅炉转向室等合适位置设置脱硝旁路烟道,并在其内部设置旁路烟道换热器,利用其中的高温烟气与预热器出口的热一次风进行换热,提高磨煤机提高干燥出力,同时在低负荷下具备提高脱硝装置入口烟气温度,提高脱硝效率及宽负荷灵活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30716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54977.1
申请日:2022-08-10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孙叶柱 , 孙洪民 , 赵平 , 夏良伟 , 于强 , 宋宝军 , 魏国华 , 王静杰 , 房凡 , 郭秀娟 , 宋国庆 , 张天武 , 董清梅 , 胡超见 , 吕洪彬 , 轩辕诗威 , 徐彦辉 , 闫燕飞 , 周昊
Abstract: 一种直流锅炉固态排渣改为液态排渣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取消原直流锅炉的燃烧器、下部水冷壁及冷灰斗、水冷壁下集箱和捞渣机,在原直流锅炉的下部增设双液态排渣锅炉,在下部冷却室的底部设置马鞍拱;将原直流锅炉的炉膛改造成液态排渣锅炉的上部冷却室,水冷壁的前后墙或两个侧墙均向内收缩,与下部冷却室对接,捕渣管束横穿燃烧室出口烟道,捕捉烟气中携带的液态渣;煤粉通过燃烧器在燃烧室内燃烧,形成的灰渣为熔化的液态渣,液态渣经过渣斗和排渣口排出。本发明将固态排渣锅炉改造成双U型液态排渣锅炉,可燃用结焦性极强的准东煤或其他灰熔点低的煤种。
-
公开(公告)号:CN11516418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736899.8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徐彦辉 , 孙叶柱 , 张天武 , 孙洪民 , 宋国庆 , 韩升利 , 赵平 , 魏国华 , 黄莺 , 宋宝军 , 李辉 , 顾玮伦 , 胡超见 , 周昊 , 王静杰 , 王永杰 , 闫燕飞
Abstract: 用于减少准东煤对锅炉沾污的分布式炉膛液态排渣装置。现有燃煤机组燃用新疆准东髙碱煤时,采用气化或掺烧弱碱煤技术能减缓结渣沾污,无法根治高碱煤沾污结渣。本发明组成包括:锅炉炉膛,锅炉炉膛包括上部炉膛(11)、下部炉膛(1),下部炉膛底部分别布置有2个分布式炉膛(2),分布式炉膛对称布置在下部炉膛的两侧,2个分布式炉膛分别通过过渡烟道(12)与下部炉膛连接,过渡烟道内安装有凝渣管束(7),分布式炉膛顶部安装有一组旋流煤粉燃烧器(3),旋流煤粉燃烧器对应的一次风与二次风分别由燃烧器一次风入口(4)与燃烧器二次风入口(5)引入,分布式炉膛底部安装有渣井(6)。本发明用于液态排渣分布式炉膛锅炉。
-
公开(公告)号:CN115143446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22924.4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高炉煤气换热除湿耦合发电机组的余热利用系统。在高炉煤气进入锅炉之前,采用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除湿,以提高燃气热值,减轻高炉煤气对后续设备腐蚀,而冷却水温度提高后却排走,这部分余热未被利用。本发明包括高炉煤气调压站(1),与煤气除湿器(2)通过管路连通,煤气除湿器与锅炉(6)通过管路连通,锅炉的排烟口与烟气‑水换热器(3)通过管路连通;回热系统凝结水箱(4)与煤气除湿器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冷却和干燥高炉煤气;煤气除湿器的出水端与所述的烟气‑水换热器通过管路连通,用于凝结水受到锅炉排烟的再次加热,加热后的热水进入回热系统高压加热(5)。本发明用于高炉煤气换热除湿耦合发电机组的余热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42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1910916428.3
申请日:2019-09-26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二次再热锅炉高温再热器精准分区设计的方法属于锅炉设计制作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只能通过降低同屏管之间的偏差来提高材料裕量;包括根据二次再热锅炉的燃烧及受热面布置方式,确认炉内热负荷的分布规律,同时将高温再热器的区域从宽度方向不同屏和深度方向不同管两个方向进行二维坐标化;根据锅炉的高压末再和低压末再区域燃烧、烟气侧沿炉膛宽度方向的分布情况,将高压末再和低压末再沿炉宽方向划分为5个不同的区域;根据每个区域的热负荷分布参数确定每个区域的流量与热负荷匹配;一方面调整管屏的吸热量,另一方面调整管屏的流量,二者相结合控制管屏的偏差;采用设计管屏的壁温分布偏差缩小到95%~105%,材料的壁温裕量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090630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1227242.3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2B37/10
Abstract: 一种用于螺旋管圈水冷壁带角度的喷口管屏装置,属于锅炉喷口管屏制造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1000MW超超临界π型炉水冷壁均采用垂直管圈、墙式双切圆燃烧器布置,垂直管圈存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工质流量不稳定、管间热偏差较大、水冷壁变形、超温泄漏等问题,本发明中所述喷口管屏装置包括曲线管屏组、梳形板、法兰板、两个密封板、第一弯管组、第二弯管组、第三弯管组、第四弯管组、第五弯管组和第六弯管组,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决1000MW超超临界π型炉中的烟气和工质排放的喷口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442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94920.4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提高燃气机组效率的锅炉与汽轮机耦合热力系统,属于热力系统领域。本发明包括送风机、空气预热器、第一烟道调节门、第二烟道调节门、给水加热器、二级凝结水加热器、燃气加热器、一级凝结水加热器、第一烟风道、第二烟风道、第三烟风道、第一水管和燃气管道,第一烟风道上安装有送风机和空气预热器。本发明的一种提高燃气机组效率的锅炉与汽轮机耦合热力系统可大大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有效地提高了锅炉热效率,并且由于锅炉烟气加热了电厂回热系统的给水及凝结水,又进一步提高了电厂汽轮机热效率,可有效提高燃气电厂发电机组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906309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227242.3
申请日:2019-12-04
Applicant: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IPC: F22B37/10
Abstract: 一种用于螺旋管圈水冷壁带角度的喷口管屏装置,属于锅炉喷口管屏制造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1000MW超超临界π型炉水冷壁均采用垂直管圈、墙式双切圆燃烧器布置,垂直管圈存在低负荷运行工况下,工质流量不稳定、管间热偏差较大、水冷壁变形、超温泄漏等问题,本发明中所述喷口管屏装置包括曲线管屏组、梳形板、法兰板、两个密封板、第一弯管组、第二弯管组、第三弯管组、第四弯管组、第五弯管组和第六弯管组,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决1000MW超超临界π型炉中的烟气和工质排放的喷口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