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3050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79667.0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K9/62 , G06N3/04 , G06N3/08 , G06V10/762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10/8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烟雾火焰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烟雾、火焰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预处理和标注,形成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k个目标锚框;将预处理过的数据集输入到骨干网络,在骨干网络的第二个3×3卷积层之前添加一个1×1卷积核,在骨干网络的第三个neck CSP之前添加注意力机制模块,所述注意力机制采用non_local方法;在neck阶段对骨干网络中提取的特征图,采用FPN和PAN结构,先上采样再下采样,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使用所述训练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本申请还包含实现所述方法的装置。本申请的方案解决有技术的人工智能算法检测火焰时小目标物检测效果差、算法运行资源要求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763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011484802.6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聚合物复合薄膜的一氧化碳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首先,制备碳纳米管/聚合物的复合膜,作为气体传感器敏感薄膜,所述复合膜采用气喷工艺均匀涂覆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上,将涂覆了复合膜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放入真空干燥箱中进行烘干处理,直到溶剂蒸发薄膜稳定,得到碳纳米管/聚合物的复合膜;然后,提供一配气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将所述涂覆了复合膜的电阻型气体传感器固定在配气系统测试腔中,然后配出待测气体的浓度;最后,将具有所述浓度的待测气体通入到所述测试腔中和所述复合膜充分接触发生反应,得到复合膜的电阻变化数据,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分析,以检测出待测气体。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9783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06603.3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1F23/1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绝压式物联网液位测量装置、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传感器压力值P11,并将所述P11发送给第二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用于获取第二传感器压力值P21、根据所述第一传感器压力值P11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压力值P21输出第二压力值P22和第一压力值P12并计算第一压力值P12与第二压力值P22的压力差值,然后根据所述压力差值计算实际液位高度;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液位高度上传至服务器。
-
公开(公告)号:CN102761334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48613.8
申请日:2012-07-18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铷原子频标温度系数的智能补偿装置及其方法,所述铷原子频标包括晶振、物理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所述智能补偿装置连接在物理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之间,该补偿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数字温度探测器,用于对所述物理系统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微处理器,根据所述铷原子频标的频率和物理系统之间的温度关系对检测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设定物理系统C场线圈的电压值;D/A转换模块,用于将设定的电压值进行D/A转换并输出至物理系统。该装置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铷原子频标温度系数大、对使用环境温度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弱点,满足铷原子频标在多种环境下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63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68898.1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安全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管线自然灾害内生安全系统,用以解决基于管线功能安全、自然灾备安全以及系统信息安全相互交织且难于单独处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安全监测模块,采集地下管线的安全监测数据;管线状态判别模块,判别管线状态情况并获取管线状态数据;重构拟态仿真模块,根据管线状态数据和安全监测数据进行拟态得到n个可重构的拟态仿真模型;多模裁决模块,基于n个可重构的拟态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出灾害值;管网灾害逆向重构模块,接收灾害值,并对可重构拟态仿真模块和多模裁决模块进行数据修正;联动防御模块,进行联动防御。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防护方式中存在的静态性和确定性局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8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68895.8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硬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特殊作业现场的智能佩戴设备,用以解决的便携性和实时性较差,无法满足高风险作业环境中的需求问题。本发明包括腕表,腕表包括外壳和与外壳固定的显示屏,外壳内安装有定位模块、处理单元、通信模块和声光报警模块;定位模块用于实时获取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上传至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判断位置信息是否处于危险区域,若处于危险区域,则将声光报警信号发送至声光报警模块中进行声光报警提醒;通信模块用于将报警信息发送至云端及管理人员网络,报警信息至少包括作业人员信息和位置信息。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控,能够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减少管理成本,满足高风险作业环境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1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68897.7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6Q10/0635 , G06V10/764 , G06Q10/10 , G06V20/40 , G06V10/22 , G06T7/13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Q10/04 , G08B21/24 , G08B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安全生产动态监管预警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安全生产监管依赖大量人力资源,存在安全隐患疏漏风险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行为分析识别模块,其配置为检测当前生产环境图像数据中的生产行为数据是否安全,若不安全,则下发报警信息至自动报警模块;场景模型构建模块,其配置为不同的生产场所生成安全生产监管流程;汇总统计分析模块,其配置汇总动态监管数据,并发送至安全生产隐患评估模块;所述安全生产隐患评估模块,其配置为基于安全生产监管数据,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技术、能力以及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评估。本发明通过自动算法节约了人力资源,增强了预警能力,降低了安全隐患疏漏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2773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255141.8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辐射环境下的自主寻源机器人系统,包括:寻源机器人和与寻源机器人无线通信连接的机器人管理平台;寻源机器人包括:辐射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寻源任务中的辐射信息;主控模块、用于接收寻源信息,并根据寻源信息中的寻源指令执行寻源任务,并判断机器人与机器人管理平台是否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数据传输模块,在机器人与机器人管理平台保持无线通信连接时,主控模块执行在线寻源模式,用于将寻源任务中的数据传输至机器人管理平台;存储模块,在机器人与机器人管理平台断开无线通信连接时,主控模块执行离线寻源模式,并将离线寻源模式中采集的数据保存在存储模块。能够实现在辐射环境下进行自主寻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1035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53272.7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热力管网,包括:至少一个热力管道、至少一个热力发电器和热学平衡调节单元;所述热力管道内设置至少一个监测器,所述监测器,用于对所述热力管道内流体介质的状态数据进行感测;所述热力发电器,用于将所述热力管道内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为所述监测器供电;所述热学平衡调节单元部署于后台服务器,用于基于所述监测器得到的感测数据,调度外部供热设备对热力管网内流体介质的热学平衡进行调节。本发明感测管道内流体介质的压力、流量和温度;实时监测管道热力平衡状态并进行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8605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53247.4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楼宇智能调控终端和使用方法,解决了楼宇内多个系统间无法联动或联动效果差的问题。一种楼宇智能调控终端,与监控传感器和楼宇内各系统近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讯模块和计算模块,通讯模块与计算模块连接,用于采集传感器的数据,发送至计算模块,计算模块接收数据并将楼宇划分成不同区域,根据采集数据在区域内的权重计算出该区域的人体舒适度是否在设定阈值或安全阈值范围内,对超出阈值区域内涉及的数据检查并发送指令,人体舒适度的数值通过计算五种环境要素得出,其舒适环境值为设定范围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环境声音和光照度。本申请实时监测楼宇内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增强用户体验,确保楼宇环境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