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传动装置及电调天线传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49361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46897.9

    申请日:2018-0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传动装置,其中,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为动力来源,包括驱动元件;从动组件,多个从动组件靠近驱动组件设置,包括从动元件;选位组件,选位组件包括选定元件和动力元件,选定元件可从多个从动组件中选定目标从动组件,动力元件可驱动目标从动组件中的从动元件朝向驱动组件中的驱动元件移动,并使从动元件与驱动元件相连接,以实现驱动组件向目标从动组件的动力传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调天线传动装置。本发明的多路传动装置及电调天线传动装置大大减少了多频天线的电机数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简化了天线的传动系统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并提高传动系统的可靠性。

    天线及辐射单元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442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23135.5

    申请日:2025-01-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天线及辐射单元。巴伦臂或者巴伦臂和底座,一方面,作为馈电导体射频地;另一方面,与馈电导体一起构成的射频传输线替代原同轴电缆对辐射臂进行馈电。该馈电导体的末端导体段相比于以往的结构而言,取消了与合路部件进行焊接的环节,设计成两个馈电导体的末端导体段复用接地部作为射频地,且末端段也复用接地部作为射频地。辐射臂通过两个馈电导体及功率分配器与外部馈电网络匹配互连。由此可见,减少了辐射单元的焊点及焊点损耗,并且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极大的简化了制作工序,真正的实现了振子的免电镀,实现了绿色的目标的同时,减少了物料的种类,也实现降本和改善了传统方案互调稳定性差的问题。

    天线辐射性能的检测系统及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2503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1911380366.5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辐射性能的检测系统及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包括安装单元、旋转机构及定位单元;旋转机构包括固设于安装单元上的固定件、可相对于固定件转动的转动件、以及用于将转动件锁定或松开的锁定组件,转动件设有连接部;定位单元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使得定位单元可随转动件转动,定位单元设有用于固定天线壳体的紧固组件、以及与天线的相位中心进行定位的定位部。该天线辐射性能的检测系统及辅助装置,不仅能精准地实现调节多波束天线的测试倾角,而且还可以便捷地调节天线的相位中心与远场的物理中心在两个维度上重叠在一起,保证了天线辐射指标的测试的准确度,有利于检测天线方向图的正确性。

    复合线夹和通讯设备
    6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274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53062.7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线夹和通讯设备,复合线夹包括第一夹线件和第二夹线件,第一夹线件包括基座和夹持弧臂,夹持弧臂为两个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于基座的两端,每个夹持弧臂在背离另一个的方向上凹陷,基座与两个夹持弧臂共同限定出第一夹线槽,第一夹线槽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夹线件设于第一夹线槽内且限定出第二夹线槽,第二夹线件在第二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夹线槽的内壁限定出夹线空间,第二夹线槽的夹线口径与夹线空间的夹线口径不同。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线夹,可以使得该复合线夹适配三种不同线径的线束,提高复合线夹的适用范围,减少应用于通讯设备中的线夹种类,降低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通讯设备的组装效率,降低通讯设备的生产成本。

    相位调节机构、移相器和天线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182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26204.6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调节机构、移相器和天线,包括输入齿条、输出齿条、包括与输入齿条啮合主齿轮和副齿轮的转接齿轮、包括与输出齿条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第一齿组以及包括切断齿轮和第三齿轮的第二齿组,输出齿条用于连接移相器的介质,副齿轮连接于主齿轮靠近输出齿条的一侧且与主齿轮同轴设置,第一齿轮的外径大于第二齿轮的外径且小于主齿轮的外径,第一齿轮与副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位于第一齿轮远离副齿轮的一侧且与副齿轮啮合,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沿第二方向可运动,第三齿轮的外径大于主齿轮的外径且与输出齿条相互啮合,第三齿轮通过切断齿轮与副齿轮啮合,切断齿轮沿第二方向可运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