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监测记录巷道表面位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0151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11431844.6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一种连续监测记录巷道表面位移装置及方法,适用于煤矿井下评价围岩的稳定性和巷道支护效果。包括连接框架和连接杆,连接杆通过连接孔设有围绕其旋转的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的对角上分别设有数据记录器和数据传感元件,连接杆的一侧在连接框架上设有非接触式角位移传感器,连接框架上在非接触式角位移传感器旁设有定时器,连接框架顶部设有弯曲的连接套管,连接框架在顶部和底部中心处各布置一个空心圆孔。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和变形速度根据每次激光测距仪旋转到垂直顶底板时所记录的数据对比得出。其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能够连续监测记录巷道表面位移。

    一种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31830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11564122.8

    申请日:2018-12-20

    Inventor: 韩昌良 冉智 张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测量装置及方法,适用于掘进巷道围岩松动圈小于1m区域使用。监测装置由固定机具、测杆和采集仪三部分组成;固定机具安装在迎头顶板前两排锚杆上,将测杆嵌放在固定机具焊接架上,并将采集仪放置在测杆两端,使激光发射仪器可测量至空顶区中心,并使采集仪采集、存储空顶区顶板中部下沉量数据;利用伸缩杆改变测杆长度对不同空顶距下中心下沉量数据进行分析,可确定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本监测装置采用激光测距,操作简单、精确度高、适应性强、存放方便、成本低且利用率和安全性高、易于推广,弥补了巷道迎头极限空顶距确定方法的匮乏,并为其提供借鉴。

    基于电磁作用模拟岩层断裂与离层的锚杆索工作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6936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711363794.8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作用模拟岩层断裂与离层的锚杆索工作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适用于模拟巷道现场测试锚杆索工作性能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顶座和底座,顶座和底座之间设有多根液压立柱,多根液压立柱上设有夹持装置,在两组拉拔块状夹持体之间设有电磁块体。利用电磁块体的引力与斥力作用,使层状的电磁块体在加载过程中,发生离层或断裂效果,模拟现场围岩与锚杆索试件的相互作用,准确记录锚杆索试件工作状态的各项性能参数,对于指导现场工作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一种扩孔自转式锚杆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68725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1061660.6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0/003 E21D21/004

    Abstract: 一种扩孔自转式锚杆及施工方法,适用于煤巷快速掘进支护技术领域。它包括杆体、钻头、连接件、托盘和螺母;连接件与杆体尾部卡住固定,连接件另一端连接锚杆钻机,杆体中部有环形凸起,用以挡住粉末填充杆体与煤体之间的空隙;钻头为内螺纹式,可旋入杆体前部,钻头侧面有阻爪和螺旋凹槽;先用锚杆钻机钻出小于锚杆长度的孔,再连接锚杆与锚杆钻机并将锚杆前部的钻头放置已钻好的孔中,最后将锚杆扩孔自转进煤体,完成扩孔自转式锚杆的施工;其减少了支护时间,避免了塌孔、堵孔导致废孔、锚固失效等问题,并且锚杆加工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有较强的推广性,满足煤巷快速掘进的要求。

    一种降低预应力损失的低张拉锚索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0485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363479.5

    申请日:2017-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0/003 E21D20/02

    Abstract: 一种降低预应力损失的低张拉锚索施工方法,适用于矿山和岩土工程。利用锚索将锚固剂按照超快锚固剂在前,慢速锚固剂在后的顺序完全顶入钻孔中,充分搅拌,静置待超快锚固剂完全固化后,利用张拉千斤顶和锚具进行张拉,并保载一段时间,张拉完成。该过程在慢速锚固剂尚未开始固化前完成。在张拉过程锚索自由段最长,锚具的夹片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比例最小;保载可消除因锚固体前端脱黏滑移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该方法的超张拉载荷低,避免张拉机具高负荷运转,锚索钢绞线股断裂等问题。

    基于顶板稳定性的煤巷强顶护帮锚杆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03575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711290734.8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一种基于顶板稳定性的煤巷强顶护帮锚杆支护方法,适用于巷道支护领域。将巷道顶板划分为不同区域,分析各个区域的岩芯信息,从而获得顶板各个区域的岩体完整性;通过分析各区域测试结果,判定顶板各区域岩体质量指标,当岩体质量指标大于预设值时,则在该区域内顶板均匀垂直布置多根锚杆或锚索单一强化支护,并在两侧煤帮相应范围内均匀垂直布置多根锚杆。本发明大幅提高了锚杆支护排距,节省了支护时间,明显提高了掘进速度;由于顶板锚杆强度和长度的增加,锚杆预紧力的增大,使得顶板形成足够厚度的锚固岩梁,从而提高巷道整体稳定性,同时将帮部峰值压力的位置转移到靠近煤壁侧,使得煤帮可用强度较低的短锚杆即可控制帮部的变形。

    一种调整煤巷掘进工作面端面形态保持帮顶稳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4554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510976265.X

    申请日:2015-12-22

    Abstract: 一种调整煤巷掘进工作面端面形态保持帮顶稳定的方法,沿平行于煤巷掘进方向超前开挖一定距离的圆弧形形态、或方形槽形态、或圆弧槽形态、或台阶形形态、或梯形形态、或不规则形态等其他空间形态的掘进工作面,消减工作面前方高应力集中区存在的空间基础,迫使该高应力集中区向远离掘进面的深处转移,使得掘进工作面整体处于应力降低区内,达到减少或消除片帮、冒顶等巷道破坏现象的目的。上述工作面空间形态与常规平整形态相比具有更深进尺、更大的自由面,可以更深更广范围消减前方高应力的存在空间基础,高应力集中转移效果非常明显,最终保证掘进工作面及其后一定范围空间都处于低应力区域。该方法可应用于煤矿领域煤巷的高效掘进。

    一种致裂相邻采煤工作面遗留充填墙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740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134567.2

    申请日:2015-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5/04

    Abstract: 一种致裂相邻采煤工作面遗留充填墙体的方法,适用于深部煤层群连续卸压开采。根据充填墙体尺寸、构筑方式和前期破损状态,设计钻孔布置方式和参数、装药量;超前采煤工作面在巷内向相邻采煤工作面遗留复用的充填墙体施工1~3排倾斜下向钻孔;对端头液压支架架内后方的1~2列钻孔灌浆装药并封孔;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端头液压支架架内后方已装药的钻孔进入采煤工作面后方,利用充填墙体前期矿压萌生的微裂隙,加剧充填墙体开裂,结合滞后采动应力影响,遗留充填墙体最终破碎。本发明可致裂相邻采煤工作面遗留在采空区的充填墙体,从而有效消除其对上下邻近煤层中的应力集中影响,实现连续卸压的目的,解决邻近煤层开采的安全隐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