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70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110630967.8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生态系统修复需求的快速划分方法,选择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失衡的地区作为试验区,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影像预处理、监督分类操作;选择能够表征贡献力的水源涵养、固碳释氧评价指标、表征恢复力的生境质量、恢复力系数评价指标、表征组织力的景观异质性、景观连通性评价指标建立生态源地识别体系;利用MCR形成累积阻力面,基于连接度模型的电路理论模型提取生态廊道、生态节点、障碍区等;结合泰森多边形、社区挖掘算法识别生态盲区,通过叠加道路,识别生态廊道断裂区域,最终获取实验区生态修复分区的结果。本发明能快速准确识别出实验区生态系统状况,为生态修复、美丽国土空间格局构建提供顶层设计。

    一种地质灾害对地理兴趣点危险性的分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9886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010605927.3

    申请日:2020-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对地理兴趣点危险性的分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地理兴趣点类型分类,并对地理兴趣点重要性分级;步骤二:选取地质灾害分级评价指标,并对地质灾害的等级进行分级;步骤三:计算灾害影响范围内各个地理兴趣点与地质灾害点的空间邻近度;步骤四:计算地理兴趣点与灾害点空间邻近度因素、地理兴趣点重要性因素、地质灾害等级因素的乘积和,得到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并分级,完成地质灾害点对地理兴趣点的危险性评价分级。该方法能着重反映地质灾害对灾害范围内的地理兴趣点的影响程度,可精确反映地质灾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危险性。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土壤侵蚀沟深度测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6023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57065.8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土壤侵蚀沟深度测算方法,属于无人机遥感监测领域。首先确定监测区所处地理位置,获取监测区无人机影像并进行预处理,同时记录无人机飞行时间;对无人机影像进行面向对象分类,识别土壤侵蚀沟边界与侵蚀沟内阴影区域;根据研究区所在位置及无人机影像采集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确定目标点阴影投射方向;根据阴影方向测算侵蚀沟边缘投射的阴影长度;计算目标点距投射阴影起点的相对高度;测算目标点所处坡度,计算土壤侵蚀沟深度。本方法实现大量土壤侵蚀沟深度的快速测算,为了解监测区土壤侵蚀现状提供数据基础,其实施成本低、速度快、工作量小。

    一种探测地表采动裂缝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8781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910481221.8

    申请日:2019-06-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地表采动裂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地表采动裂缝的解译标志;然后,获取研究区的遥感影像与采空区矢量图,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及分类,得到矿井口位置,作为佐证采空区和工作面的逻辑信息;将遥感影像、采空区矢量图与工作面矢量图叠加,生成缓冲区图,划定地表采动裂缝存在范围并通过裁剪提取该区域;根据解译标志对该区域进行高通滤波和方向滤波,弱化非地表采动裂缝;再利用区域生长法得到疑似地表采动裂缝,对其进行概率分级,获取最终地表采动裂缝,采集其坐标位置。该方法可精准识别地表采动裂缝,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也可为损害赔偿、裂缝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种基于长时序植被指数的重建植被遥感判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3250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701602.5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一种基于长时序植被指数的重建植被遥感判别方法,适用于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通过植被的长时序植被指数,在进过噪声识别与预测值计算后基于傅里叶级数与最小二乘法构建植被生长曲线,进一步得到区域植被在时序年份内的年度植被指数均值,利用线性拟合计算每5年间植被指数的变化趋势,通过某一时点过去与未来5年间变化趋势的差异度作为判别指标,当差异度超过设置的阈值时则认定为重建植被且差异度最大的年份为植被重建起始时间。其有效反映了植被完整的生长过程从而减少了单一时点数据的片面性,噪声识别与预测值计算提高了时序数据的精确度,而植被生长趋势差异度作为判别指标减少了单一年份的异常数据对植被整体生长趋势的影响。

    一种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419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09349.7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一种剥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影响的方法,适用于环测领域。选择植被覆盖的代表性的研究区域作为植被样本区,获取地表植物光谱数据并剔除异常样点;获取检测区的遥感影像数据,建立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反演模型,并提高FPAR反演模型的精度;计算光能转换率,测算生态系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即实际NPP;测算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生态损伤的影响获得潜在NPP;将潜在NPP与实际NPP做差处理从而剥离出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生境质量变化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动态、准确测算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生境质量的影响情况,特别对生态系统敏感区、矿山生态系统等区域精准、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可视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86570B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710863894.0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可视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骤:(1)将地表网格进行方形环及扇区划分;(2)为各扇区建立垂直投影面并划分条带;(3)将第1环上各格网点投影至垂直投影面以得到一条条带化的天际线;(4)结合上一环条带化天际线逐网格点判断当前环当前点是否可见,并输出该点的可见性;(5)根据当前环各网格点的投影高程更新上一环的天际线;(6)重复步骤(4)至步骤(5)直至所有环均被处理为止。上述方法在任一环内各网格点的遮挡信息均体现在最新的天际线上,通过对该天际线进行条带离散化,并以此作为格网点可视性判断的依据,使得本发明方法在保证相近精度的前提下,比现有近似计算方法的时间效率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