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546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76095.8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nventor: 赵宝云 , 黄天柱 , 刘洋 , 陈超 , 蒋斌 , 张驰 , 刘东燕 , 黄伟 , 董倩 , 陈高武 , 刘洪 , 苏堪华 , 李子运 , 王丽萍 , 许年春 , 王自健 , 吴同情 , 况龙川 , 董秀坤 , 王思长
IPC: G01B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式岩样内孔径向变形测试装置,内置式岩样内孔径向变形测试装置,包括可放置于待测岩样内孔内并可随待测岩样内孔径向变形而变形的环状引伸计、用于使所述环状引伸计贴附于待测岩样内孔壁的贴附装置和用于感应环状引伸计变形的传感器;所述环状引伸计为设有开口的圆环,圆环开口一端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可沿其自身轴向相对开口另一端单自由度滑动。本发明的内置式岩样内孔径向变形测试装置,可放置于待测岩样内孔内,并且设置有贴附装置使得引伸计与待测岩样内孔内壁紧密接触,测量岩样内孔径向变形方便,且测量结果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06285611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54111.8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E21B43/2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API标准导流室的岩板顶驱装置,属于石油工程领域。它包括均呈U形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壁、两个第一侧壁,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顶壁、两个第二侧壁,第一顶壁与第二顶壁通过顶丝连接,顶丝的上端穿过第一顶壁,顶丝的下端穿过第二顶壁,两个第一侧壁上均设有相向延伸的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导流室的宽度,两个第二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导流室的长度,还包括顶驱钢板,顶驱钢板的形状与导流室的内壁对应,顶驱钢板上设有受力孔,所述受力孔与顶丝的下端配合,用于顶丝向下运动时驱动顶驱钢板。它有效地解决了岩板卡住于导流室后难以取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19406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27928.6
申请日:2016-09-18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E21B1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钢管转运拾起卡钳,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第一铰接臂上部为第一吊臂,第一铰接臂下部为第一弧形抓手,第二铰接臂上部为第二吊臂,第二铰接臂下部为第二弧形抓手,第一铰接臂与第二铰接臂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在一起整体呈“X”状,第一吊臂和第二吊臂上设有线缆孔,第一弧形抓手和第二弧形抓手弧心内侧相对,第一弧形抓手周向前端在轴向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二弧形抓手周向前端在轴向中部连接有可进入两第一滚轮间的第二滚轮,第一滚轮轴线、第二滚轮轴线均与铰接轴轴线平行;抓取不同直接的钢管,无需撬动钢管操作更容易。
-
公开(公告)号:CN206071561U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21083588.2
申请日:2016-09-27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E21B43/26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API标准导流室的岩板顶驱装置,属于石油工程领域。它包括均呈U形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壁、两个第一侧壁,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顶壁、两个第二侧壁,第一顶壁与第二顶壁通过顶丝连接,顶丝的上端穿过第一顶壁,顶丝的下端穿过第二顶壁,两个第一侧壁上均设有相向延伸的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导流室的宽度,两个第二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底板,第二底板之间的距离等于导流室的长度,还包括顶驱钢板,顶驱钢板的形状与导流室的内壁对应,顶驱钢板上设有受力孔,所述受力孔与顶丝的下端配合,用于顶丝向下运动时驱动顶驱钢板。它有效地解决了岩板卡住于导流室后难以取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6027617U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21061716.3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PC: B01F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使稠化剂分散进入配液池的压裂液混配装置,属于石油工程领域。它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管道,所述管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管道、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上设有用于向其内吹风的风机,所述风机与一电机动力连接,所述出风管道上设有用于稠化剂进入该出风管道的漏斗以及用于稠化剂经风吹送出该出风管道的喇叭口。它通过风机向管道送风,风将稠化剂吹散,使得稠化剂从喇叭口分散进入配液池,这样稠化剂就会溶解充分,且容易搅拌均匀,满足了压裂液的浓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217503739U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20232906.1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炬的智能点火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放空管(1)和火炬头(2),包括气体传感器(6),所述气体传感器(6)与PLC(4)连接,使得所述PLC(4)可以接收所述气体传感器(6)传递的信号,所述PLC(4)与点火装置(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点火装置(3)的开启或者关闭,所述点火装置(3)设在所述火炬头(2)的侧面。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点火装置需要手动开启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设置了气体传感器和PLC,当放空气体浓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即可通过PLC自动启动点火装置,无需人手动开启,避免了人的主观判断点火时间的错误带来的污染环境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4532929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20469778.2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喷淋净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田试气作业的智能喷淋装置,其中,包括放喷池和碱水池,所述放喷池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平喷淋管和第二水平喷淋管,第一水平喷淋管和第二水平喷淋管的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水软管和第二输水软管。其有益效果是,该应用于高含硫气田试气作业的智能喷淋装置,通过设置气体传感器,能够对气体中含有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进行检测,同时根据检测是否存在借助PLC控制器达到对水泵工作状态进行调整的目的,通过水泵工作,能够将碱水池内的水通过管道输送至第一输水软管和第二输水软管,并经第一水平喷淋管和第二水平喷淋管进行喷射,实现对气体进行全面喷淋处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206887667U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20810764.6
申请日:2017-07-05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Inventor: 赵宝云 , 刘洋 , 黄天柱 , 王小平 , 陈超 , 蒋斌 , 张驰 , 刘东燕 , 黄伟 , 董倩 , 陈高武 , 刘洪 , 苏堪华 , 李子运 , 王丽萍 , 许年春 , 王自健 , 吴同情 , 况龙川 , 董秀坤 , 王思长
IPC: E01C3/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装配式构件的路基垮塌修复系统,包括预制梁板和设在坍塌区内用于支撑预制梁板的预制混凝土桩;所述预制梁板包括用于与左侧坍塌路面相连的板Ⅰ及用于与右侧坍塌路面相连的板Ⅱ,所述板Ⅰ与板Ⅱ之间通过凹凸配合结构相连;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减少路基修复的时间,提高修复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其施工简单、质量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205559782U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20307406.9
申请日:2016-04-12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PI标准导流室及其岩板密封模块。本实用新型岩板密封模块为采用弹性材料一体成型的闭合围壁结构,用于密封岩板与导流室主体内腔之间的缝隙,所述岩板密封模块的内壁形状与测试岩板的形状对应,所述岩板密封模块的外壁形状与导流室主体内腔的形状对应,所述岩板密封模块上设有与导流室主体的流体进出口、压差进出口对应的通过孔。本实用新型中的岩板密封模块为弹性材料一体成型,具有高韧性、强耐磨性,其密封性比支撑剂更好,降低了测试数据的误差,另外,实验时根据测试岩板的误差和形状来选取合适的岩板密封模块即可,测试步骤比充填硅胶简单,缩短了测试时间,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483824U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20030604.5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重庆科技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岩心测试室及泥岩突破压力测试装置,该岩心测试室的内腔设置两泥岩层,在两砂岩层之间夹设砂岩层,上下泥岩层与岩心室上下端设有预留空间。岩心测试室上设有向预留空间注水的注水口、向砂岩层注水注气的注水注气口,以及排水口。把混合岩心测试室的注水口用水管与水槽连通,注水注气口用管路并联水槽与气瓶、排水口用水管接入废水池,各条管路上均串联有开关阀门以及压力表;水槽还连接增压泵;在砂岩层上插入多组探针组,探针组所检测的压力和电阻率传入PC端进行分析,从而组成泥岩突破压力测试装置。该装置弥补了传统突破压力测试无法模拟实际地层条件的缺陷,并且通过探针组测试含水率的变化情况使测试更加精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