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圆筒围堰结构
    6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429648U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20518256.2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型钢圆筒围堰结构;属于围堰结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钢结构的筒体,其中所述筒体内壁沿周向间隔分布有若干竖向加强肋;在筒体裸露部分的内壁上沿轴向间隔设有若干横向加强结构;所述筒体的内径为15~30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施工效率高且可循环使用的大型钢圆筒围堰结构;用于桥梁承台等海洋工程结构建设。

    一种钢砼组合箱型浮坞门
    6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828041U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20465405.9

    申请日:2012-09-13

    Abstract: 一种钢砼组合箱型浮坞门,包括一坞门体,所述坞门体由左、右、前、后侧壁及底板围合成为一开口向上的矩形箱体,前、后侧壁中间下凹形成第一顶部,两边高起形成第二顶部,左、右侧壁标高与第二顶部标高相等,矩形箱体内腔设有若干块延伸自底板的相互交错的纵向及横向钢筋砼竖隔板,所述纵向及横向钢筋砼竖隔板将矩形箱体内腔分隔成截面大小一致的矩形舱格,与左、右两侧壁分别相邻的左一纵向钢筋砼竖隔板及右一纵向钢筋砼竖隔板自底板延伸至所述第二顶部,前侧壁第一顶部设有延伸于左一纵向钢筋砼竖隔板及右一纵向钢筋砼竖隔板之间的挡水钢扶壁,挡水钢扶壁顶部标高与左、右侧壁标高相同。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能大幅提高浮坞门的稳定性。

    钢管板桩组合结构
    6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626971U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20152840.6

    申请日:2012-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管板桩组合结构,用于工程建设中,包括多个钢管和多个钢板,钢管包括本体和与本体一体成型的固定锁扣,每一钢板两端分别具有枢接锁扣,钢管通过其固定锁扣与钢板的枢接锁扣以嵌合的方式连接,且钢管与钢板依序间隔排列。此类钢管板桩组合结构属于适应复杂地质、承载力高的适合于深水码头的板桩结构。

    一种新型分离组合圆筒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543857U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20185839.3

    申请日:2012-04-27

    Inventor: 卢永昌 肖仕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分离组合圆筒结构,属于圆筒结构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钢圆筒,其中所述的钢圆筒上端设有钢筋混凝土圆筒,在钢圆筒和钢筋混凝土圆筒的接触部设有加强构件;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使用效果好的新型分离组合圆筒结构;主要适用于建造防波堤、施工围堰、码头结构。

    一种抵抗水平力和垂直力的轨道基础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030994U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20132611.3

    申请日:2011-04-25

    Abstract: 一种抵抗水平力和垂直力的轨道基础结构(21),由桩基(8)、轨道梁(9)、轨道梁基础(10)组成,轨道梁(9)的底部设置扩大基础结构(22)。轨道梁(9)支撑在桩基(8)和轨道梁基础(10)上。桩基(8)可以采用钢管桩、钢板桩、钢管桩和板桩的组合结构、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结构。桩基(8)可以连续布置,也可以不连续布置。轨道梁(9)采用混凝土结构。利用轨道梁(9)将部分垂直荷载传递到地基(5),减小桩基(8)的垂直力,减小桩基(8)的入土深度,降低工程费用。

    大直径薄壁钢圆筒结构的加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02000305U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20043265.1

    申请日:2011-02-21

    Inventor: 卢永昌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直径薄壁钢圆筒结构的加固设备,结构包括一筒体,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加强肋以及环向加强圈,筒体的外部焊接有宽榫槽,筒体在顶部和底部对应套置有顶部加强板和底部加强板,加强肋由加强竖肋和加强横肋所组成,通过这样的设计,填补了国内大直径薄壁钢圆筒的加固措施的空白,为插入式钢圆筒结构的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设计合理、安装便易、加固措施简单,稳固性好,有效的提高了筒体的刚度,能够均匀的传递振沉筒体的激振力,减少下沉期间的整体变形,同时对下沉阻力影响最小,保证筒体的顺利振沉,其市场前景广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