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73082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47149.0
申请日:2012-07-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螯合树脂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固载化8-羟基喹啉型螯合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是将配位体8-羟基喹啉键合到经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改性的硅胶微粒表面,其键合量在0.95-1.85mmol/g。其制备步骤:在用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硅胶微粒表面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将配位体8-羟基喹啉固定在聚合物修饰的硅胶微粒表面。该树脂不但8-羟基喹啉的键合量高,且合成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时间短,易控制;该材料机械性能好,可多次重复使用;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的配位络合能力,可实现对多种贵金属离子的富集回收,尤其对重金属如铜、镍、铅等具有优异的吸附和选择性能,可用于净化工业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01559384B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0910074478.8
申请日:2009-05-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载化金属卟啉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硅胶固载化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解决了现有制备金属卟啉化合物存在的问题。制备步骤:四苯基卟啉、Lewis酸和三氯甲烷中滴加氯甲基化试剂,恒温反应,处理后得氯甲基化四苯基卟啉;将氯甲基化四苯基卟啉溶于DMF中,加入硅胶,升温反应,处理后得硅胶固载化卟啉;硅胶固载化卟啉溶于DMF,升温,加入金属盐或氧化物反应,处理后得硅胶固载化金属卟啉化合物。应用方法:乙苯和硅胶固载化金属卟啉化合物,通入O2,升温反应,处理得主产物苯乙酮。本发明优点:使反应更容易,卟啉固载化程度高;应用上,有效保护催化剂的活性,促进其效能的发挥,提高主产物的收率和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786016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21552.X
申请日:2010-03-0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固载化Lewis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具体是一种新型的固载化Lewis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方法。制备方法为:以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60为分散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与聚乙烯醇直接交联反应成球,得交联聚乙烯醇微球CPVA;CPVA与AlCl3粉末反应得固载化Lewis酸催化剂。应用方法为苯系化合物、氯仿、乙酰氯和固载化Lewis酸催化剂,反应,分离出主产物。本发明的固载化Lewis酸催化剂能够高效地催化苯系化合物的乙酰化反应,并且具有负载量大、稳定性强、活性高、重复使用性好、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保持了非均相催化剂的固有优势,即环保、易与产物分离等。
-
公开(公告)号:CN11357836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110783772.7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非均相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催化剂存在的催化活性低、对燃油中较大浓度含硫化合物去除率较低、去除时间久、完全脱除较为困难、稳定性不高、重复利用性差等缺点,提供石墨烯负载化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催化氧化燃油脱硫中的应用。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多金属氧酸盐为钨源、含N聚合物为碳源和氮源,通过静电结合法制得氧化石墨烯负载多金属氧酸盐前驱体,高温热解制备石墨烯负载化过渡金属碳化物、钨掺杂的氮化钨或金属钨非均相催化剂;所得的催化剂化学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催化性能高。将其用于燃油催化氧化脱硫中,完全脱硫且脱硫速度加快,提高稳定性,重复利用性高,对燃油脱硫以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48216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290829.5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B01J23/42 , B01J23/46 , B01J23/52 , B01J27/24 , B01J35/00 , B01J35/08 , B01J37/00 , B01J37/08 , B01J37/16 , B01J37/34 , C01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贵金属的纳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结合硬模板法,首先将带氨基的聚合物包覆在模板表面,利用聚合物上的氨基吸附锚定贵金属前驱体,并使用光照还原贵金属,再使其表面包覆一层无定型TiO2,在焙烧转化TiO2晶型的过程中,使用少量空气对聚合物转化而成的碳层进行刻蚀,疏通反应物/产物输运的孔道,更多的暴露贵金属表面活性位点,而且能够提高贵金属催化剂的原子利用率,降低成本,同时实现贵金属助催化剂的稳定负载,有利于保证光催化剂的长期催化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3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911448.3
申请日:2022-07-3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54 , C25B11/061 , C25B11/091
Abstract: 本发明属电解水析氢技术领域,针对目前NiMo合金催化剂中存在的催化活性有限,稳定性不高等问题,提供一种泡沫镍负载的氮磷共掺杂NiMo基复合催化剂N,P‑MoNi4/Ni2Mo3O8/Ni3Mo3C@NF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两步水热法得到;含氮聚合物作碳源和氮源,磷钼酸为磷源和钼源,泡沫镍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将含氮聚合物和磷钼酸共修饰到泡沫镍骨架上,得泡沫镍负载的多金属氧酸盐/聚合物复合物;再将磷钼酸、氯化镍和尿素共水热处理,在泡沫镍负载的多金属氧酸盐/聚合物复合物上生长镍钼氧化物纳米花;最后,在惰性气氛下高温煅烧,得到N,P‑MoNi4/Ni2Mo3O8/Ni3Mo3C@NF。具有与贵金属铂类似的析氢性能和高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7243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116443.7
申请日:2021-01-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A61K9/70 , A61K31/4422 , A61K47/32 , A61P9/12 , C08F220/06 , C08F222/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手性药物选择性释放优性对映异构体领域,一种选择性释放优性对映异构体的透皮制剂渗透膜制备方法,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手性药物氨氯地平的表面分子印迹膜,即透皮制剂渗透膜,该渗透膜对手性药物氨氯地平具有优良的选择释放性,选择性地允许优性对映异构体(S)‑氨氯地平渗透通过,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性释放优性对映异构体的透皮制剂渗透膜。本发明还涉及通过该选择性释放优性对映异构体的透皮制剂渗透膜制备方法制备的透皮制剂渗透膜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59949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746056.4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针对多金属氧酸盐作催化剂易溶于水、难分离回收,作光催化剂时光响应范围窄等缺陷,提供一种酞菁衍生物修饰表面活性剂与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的自组装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酞菁衍生物与双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共价键合制得酞菁衍生物修饰表面活性剂,然后与多金属氧酸盐静电相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具有一定形貌结构的纳米材料。使表面活性剂有了酞菁的光谱学性质。不仅提高酞菁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增强酞菁的光催化活性,还能够使酞菁的光催化活性与POM的光催化功能发挥协同作用。在溶液中自组装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将在光电材料、光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559949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46056.4
申请日:2019-08-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针对多金属氧酸盐作催化剂易溶于水、难分离回收,作光催化剂时光响应范围窄等缺陷,提供一种酞菁衍生物修饰表面活性剂与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的自组装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酞菁衍生物与双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共价键合制得酞菁衍生物修饰表面活性剂,然后与多金属氧酸盐静电相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具有一定形貌结构的纳米材料。使表面活性剂有了酞菁的光谱学性质。不仅提高酞菁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增强酞菁的光催化活性,还能够使酞菁的光催化活性与POM的光催化功能发挥协同作用。在溶液中自组装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米材料,将在光电材料、光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243355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610535431.7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稀土复合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基酚型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合物‑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对稀土离子具有配位与敏化双功能作用的氨基酚型双齿席夫碱配基引入聚合物侧基,然后与稀土离子配位,得氨基酚型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合物‑稀土二元配合物发光材料。再将该配合物分别与小分子配体邻菲罗啉或2,2´‑联吡啶补充配位,得氨基酚型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聚合物‑稀土三元配合物发光材料。该方法容易实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稀土配合物分散不均、聚合物基质性能差等问题,为制备新型高分子‑稀土发光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