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多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826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910879300.4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一种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多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它由三条管道通过GFRP防屈曲耗能阻尼器顺次连接而成,三条管道的轴心顺次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每条管道包括管道单体和整体式节点,管道单体包括外层GFRP圆管、内层GFRP圆管和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层,管道单体两端部分别设有螺栓孔;外层GFRP圆管外壁上设有外层GFRP圆管预留螺栓孔;两个管道单体之间通过整体式节点连接,整体式节点通过高强螺栓与两个管道单体端部的螺栓孔连接,整体式节点外壁上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间隔分布。本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多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管道直径小、稳定性与抗渗性差的问题。

    采用正交索梁结构制造罐顶的储罐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025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1910879967.4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正交索梁结构制造罐顶的储罐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正交索梁结构制造罐顶的储罐结构包括罐底、罐壁及罐顶,罐壁呈上下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罐壁底部与罐底相接,罐顶与罐壁顶部相接并封闭罐壁顶部;罐顶包括索梁结构及铺设于索梁结构上的顶面板,索梁结构包括承重索网、位于承重索网的上方的支撑索网及设于承重索网与支撑索网之间的多根支撑件,承重索网与支撑索网均张紧并覆盖于罐壁顶部,承重索网及支撑索网与罐壁相接,多个支撑件均竖直设置,各支撑件下端与承重索网相接,且各支撑件上端与支撑索网相接,顶面板铺设于支撑索网上。本发明适于制造超大型储罐。

    GRC空心箱体组合板构成的楼盖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07089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134908.4

    申请日:2019-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GRC空心箱体组合板构成的楼盖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其中GRC空心箱体组合板构成的楼盖体系由异形组合柱、组合梁、组合板连接构成,异形组合柱为内置型钢或FRP型材的异形组合柱,组合梁为下沉式型钢或FRP型材混凝土组合梁,组合板为带预应力暗梁的配GRC空心箱体的组合板;带双向预应力暗梁的GRC空心箱体组合板由上下双向板筋、双向预应力暗梁、GRC空心箱体和GRC空心箱体竖向固定装置构成。本发明楼板中布设有GRC空心箱体,均匀布置在楼板内的GRC空心箱体可以阻断声音的传递路线,起到较好的隔音效果,解决楼层间由于隔音效果不佳而造成的噪声污染问题。

    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多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826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79300.4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一种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多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它由三条管道通过GFRP防屈曲耗能阻尼器顺次连接而成,三条管道的轴心顺次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每条管道包括管道单体和整体式节点,管道单体包括外层GFRP圆管、内层GFRP圆管和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层,管道单体两端部分别设有螺栓孔;外层GFRP圆管外壁上设有外层GFRP圆管预留螺栓孔;两个管道单体之间通过整体式节点连接,整体式节点通过高强螺栓与两个管道单体端部的螺栓孔连接,整体式节点外壁上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间隔分布。本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多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管道直径小、稳定性与抗渗性差的问题。

    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平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823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79135.2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一种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平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它由两条管道通过GFRP防屈曲耗能阻尼器连接而成,两条管道并排平行布置,每条管道包括管道单体和整体式节点,管道单体包括外层GFRP圆管、内层GFRP圆管和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层,管道单体两端部分别设有螺栓孔;外层GFRP圆管外壁上设有外层GFRP圆管预留螺栓孔;两个管道单体之间通过整体式节点连接,整体式节点通过高强螺栓与两个管道单体端部的螺栓孔连接,整体式节点外壁上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间隔分布。本油气多相输送一体化平腔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管道直径小、稳定性与抗渗性差的问题。

    油气多相流多腔保温组合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30822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879125.9

    申请日:2019-09-18

    Abstract: 一种油气多相流多腔保温组合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涉及管道技术领域,它由三条管道通过GFRP防屈曲耗能阻尼器顺次连接而成,三条管道的轴心顺次连线形成等边三角形,每条管道包括管道单体和整体式节点,管道单体包括外层GFRP圆管、内层GFRP圆管、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层和保温板;外层GFRP圆管外壁上设有外层GFRP圆管预留螺栓孔;两个管道单体之间通过整体式节点连接,整体式节点外壁上设有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混凝土浇筑孔和排气孔间隔分布。本油气多相流多腔保温组合管道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管道直径小、稳定性、抗渗性差、运输效率较低、输送方式单一和寒冷地区运输介质保温性能差的问题。

    梁柱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组合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931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143676.X

    申请日:2017-0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梁柱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组合框架体系及施工方法,这种梁柱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组合框架体系由组合柱和组合梁通过节点连接构成,组合梁水平设置在组合柱之间,节点为钢管混凝土整体式节点,组合柱是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十字型或工字型组合柱;组合梁是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工字型蜂窝梁;节点与组合柱在各自的连接板处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节点与组合梁在各自的连接板处也通过高强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繁琐,组合结构之间的连接以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组合柱组合梁构成的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932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48605.9

    申请日:2017-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19 E04B1/1903 E04G21/00 E04H9/02 E04H9/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组合柱组合梁构成的框架及其施工方法,这种组合柱组合梁构成的框架由组合柱和组合梁通过节点连接构成,组合梁水平设置在组合柱之间,节点为内填自密实混凝土的外套整体式节点;组合柱为节段式中空管混凝土组合柱,组合梁为体外预应力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蜂窝型工字梁;节点通过上连接环、下连接环与组合柱固定连接,节点通过端梁连接板及节点腹板与组合梁连接,组合梁和节点的节点端梁中浇筑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浇筑完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后,组合梁的自密实细石混凝土和节点的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是贯通的,养护后与节点外管形成一体。本发明解决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与翼缘为矩形钢管工字梁连接节点的复杂性问题。

    内置高强混凝土芯柱的组合柱组合梁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7128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410220963.2

    申请日:2014-05-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内置高强混凝土芯柱的组合柱组合梁框架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的内置芯柱的异强组合柱组合梁框架具有内置非对称的钢骨或塑骨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内置芯柱的配筋混凝土组合柱,组合梁水平设置在组合柱之间,二者在交汇处采用节点连接;芯柱由纵筋、箍筋、混凝土浇注在一起形成,纵筋分布在芯柱的周围,箍筋包裹在纵筋外,芯柱置于配筋混凝土柱中;组合梁中钢骨或塑骨设置横向加劲肋,跨中处钢骨或塑骨位于组合梁的下部,支座处钢骨或塑骨位于组合梁的上部,预应力筋沿长度方向设置在组合梁中;梁柱节点处预应力筋从芯柱的两侧穿过,在组合柱端张拉和锚固。本发明能够明显减小柱的截面尺寸,避免体系中出现过于臃肿的胖柱;组合梁中预应力筋可产生均布反力来抵消部分外荷载。

    水中悬浮输送管道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2019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087263.0

    申请日:2014-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水中悬浮输送管道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的水中悬浮输送管道采用钢管或钢-混组合管,管内径0.3~3.0米,钢管采用无缝钢管制作,钢-混组合管由内、外两层钢管间喷灌筑细石混凝土形成;管道通过固定装置置入20~40m水深位置,依靠水浮力、管道自重和固定装置共同作用使管道稳定在水中,固定装置为张力腿固定结构,张力腿固定结构由抗拔桩、抗浮悬索构成,抗拔桩固定在水底,钢管或钢-混组合管与抗拔桩通过抗浮悬索连接。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水底管道铺设方式,将管道悬浮在水中,受力合理,安全性能高,并能降低工程造价,施工制作简单,使用期间维修检测方便,利于实时监控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