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地区强夯加排水桩地基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1781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710064649.X

    申请日:2007-03-22

    Abstract: 一种盐渍土地区强夯加排水桩地基处理方法,简称为DPD强夯法,其施工步骤如下:先将桩机就位,然后启动桩机,使桩管在设定位置垂直下沉至设计深度;向沉管内投放碎石、卵石、粗砂、砂砾石等粗颗粒形桩料;投料完毕后拔管,形成排水桩;再依照前法形成若干排水桩;在处理区域表面覆盖各排水桩位铺垫一层粗颗粒材料形成排水面层;在排水面层上面进行点击强夯形成夯坑;待地基中的地下水渗入各排水桩、再透过排水面层汇集至夯坑中,将汇集于夯坑中的地下水抽排出施工场地外;最后回填夯坑并找平。可大幅度提高盐湖地区、高地下水位盐漬土的地基承载力和模量,节约地基处理费用,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一种高地应力岩石磨蚀性测试仪
    6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24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54681.2

    申请日:2024-04-16

    Inventor: 张广哲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岩石磨蚀性测试仪,属于岩石磨蚀性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用于测量岩石磨蚀性的测量组件和用于夹持岩样并对岩样施加压力的围压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刻划组件;底板的顶部安装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活动端与刻划组件连接;刻划组件位于围压组件的上方。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通过测量组件的支撑组件的气缸带动刻划组件上下移动,从而使试验针根据所需配重按压在岩样上,并且在进行多次测量时,可以转动转盘对试验针进行更换,自动完成多次连续测量,方便快捷。

    能源桩及其可更换相变材料的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892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86868.0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源桩及其可更换相变材料的系统与方法,涉及能源桩领域,该系统包括能源桩、储能材料罐、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罐以及控制模块;储能材料罐与能源桩内的储能材料管连通;储能材料罐内储存夏季用储能材料和冬季用储能材料;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罐与能源桩内的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管连通;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罐和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管内均储存循环换热储能材料;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目标储能材料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当前季节,确定第一目标储能材料;替换控制单元,用于加热循环换热储能材料,以将储能材料管内的储能材料融化并替换为第一目标储能材料;流量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循环换热储能材料的流量。本发明提高了储能能源桩的能量密度和换热效率。

    既有基桩加固处理方法、系统及加固基桩

    公开(公告)号:CN11532404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1041320.2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有基桩加固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钻具自既有基桩的桩顶向桩底方向钻进桩底土层,形成从桩顶贯穿至桩底的注浆通道;提出所述钻具;通过所述注浆通道内下放压浆管路,使所述压浆管路下端进入桩底土层;封闭所述压浆管路与所述注浆通道之间的至少部分间隙,使待注浆区域与桩顶仅通过所述压浆管路连通;通过所述压浆管路向所述待注浆区域进行注浆。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既有基桩加固处理系统。采用本发明的既有基桩加固处理方法、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既有基桩提高承载力的实施难度大、对基础下土体扰动大和沉降变形控制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7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329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56269.4

    申请日:2023-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成型后的桩孔中包含的软弱地层的位置以及厚度;制作获得护筒,所述护筒的高度大于所述厚度;将所述护筒套装于钢筋笼的外部并与所述钢筋笼连接;将所述钢筋笼下放至所述桩孔内,使所述护筒与所述软弱地层的位置相对且所述护筒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高于以及低于所述软弱地层的上端以及下端。本申请提供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可有效解决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超方问题,经济效益显著,对桩基质量、施工安全及进度控制均有积极作用。该方法的应用潜力巨大,可广泛应用于淤泥层中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原理明确,成本低廉,可行性高,操作简单,质量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